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2012-04-23吴霞曦
吴霞曦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根本上影响工程成本的支出与利润的大小有无,是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选取几个有效策略具体分析,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造价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723.5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我国当前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利润期望值来达到承揽到工程的目的,为了生存下去,许多小型企业甚至不得不放弃利润,保本经营。为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在工程造价管理上狠下功夫[1]。才能使本身适应于市场环境,健康发展。
一.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1.1 投标策略
在工程招投标方面,我国目前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主。一般而言,在招投标环境下,施工企业依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现场情况、国家及工程所在省份相关计价规范与定额标准、法律法规等编制投标文件参与投标竞争。投标文件又常为分技术标和商务标。理论上讲,招标人是应该通过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综合评价情况来确定中标单位,以确保工程价格合理且能按招标人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实际上招标人往往重视商务标中的商务报价,在评标标准中将之列为权重最大的评标因素,造成商务报价单一因素即可决定中标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投标策略来降低投标报价,加强投标竞争力。为此,施工企业可在仔细分析研究招标人提供的各种投标依据,采取如下策略:
在满足招标文件的进度节点前提下合理优化工程进度与资源配置,采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先进施工工艺或施工设备,降低措施费以降低投标报价,提高中标机率;
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精简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降低管理成本;
有条件时,应结合企业项目挣值期望与发展战略、企业定额、人、材、机采购渠道及价格,市场信息价格,自主组价,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市场报价;
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一般招标文件容许一定幅度范围(如±10%)的不平衡报价,在投标报价时可以
①工程量可能减少或取消不做的低报价,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高报价;
②材料、设备可能变更的,如预计变更后价格会减少或取消不做的低报价,反之高报价,同时可以考虑涉及材料、设备变更的清单项中取费高报,材料设备费低报的方式[2];
③如招标文件明确措施费包干的,可考虑措施费高报(可适当倾向组织措施费),工程直接费低报的方式;
④暂定价项目极大可能由自己实施的可以适当高报,反之低报;
⑤计日工、零星机械等仅报单价不体现在总价中可高报,如有虚拟工程量要计在总价中作为评标标准,则应整体报价情况采取适当的报价;
⑥施工在前的工程内容适当高报价,施工在后的适当低报价,争取在中标后施工过程提前获取较多进度款,减轻资金压力;以上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并最好通过模拟评标的方式预先对中标的概率进行估计,以取得最佳效果。
1.2合同签订策略
合同文字要求无歧义,合同条款要求周密严谨,权利义务明晰,风险分担界定标准清楚。对已签订的合同应当进行合同备案,防范阴阳合同对索赔、工程结算等的影响。在合同履行中,应注意履约行为不当可能造成的违约金扣罚,索赔的争取及防范反索赔发生的可能,对工程进度款支付与结算相关条款尤其要重视,对人、材、机涨价风险的如需要己方承担,应根据对市场的预期、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合同价格中的利润空间等综合考虑,尽量有限承担,将风险因素控制在一定的幅度范围内,对建设单位原因引起而施工企业自身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如拆迁进度影响,设计文件变更等)不要采取承诺包干解决,代为处理,以防万一不能兑现承诺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2.1 通过施工进度优化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下,合同一般均是固定综合单价,工程量按实结算,工程进度款则以按月支付为主。为了取得较好的造价管理效果,施工组织时应尽量做到前期多产出工程量又少投入资源,以收前期多结算进度款又节约成本的目的。
2.2加强施工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计划,做好价格管理
施工预算是劳动力、材料、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的依据,务必要准确计量。在施工预算完成后,施工企业可根据预算和进度计划,确定各个不同时期的资源配置计划,防止过早采购占用资金或过迟采购影响进度等事件发生。
由于材料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施工企业对人工、材料、设备价格应充分掌握,统计分析其价格变动情况及将来一段时间走势,具备一定的价格预测能力,达到价格低时,提前采购储备将来之需,价格高时则暂缓采购。
2.3 加强索赔、变更、签证管理,保护自身利益。
提高索赔意识,抓住机会做好索赔工作[3]。施工企业人员,尤其项目管理人员,应强化索赔意识,准确、及时识别索赔事件,收集整理索赔证据,为索赔成功创造条件。在索赔时,尤应注意索赔的时效性及证据的充分性。一旦发生索赔事件,施工企业应及时根据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发出索赔意向,并及时计算索赔费用,和证据、依据等材料按合同约定时间提供给建设单位,谨防超过时效或证据不全导致索赔失败。
2.4加强分包管理,合理利用风险分担
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将合同内容中一些由自己施工可能亏本或利润微薄的工程内容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实施,转移风险,提高效益。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策略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会做不如会算”。结算编制人员的水平非常重要。在实践工作中,施工单位上报的结算文件一般都需要经过建设单位外委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审核,经审核由当事人签认过的审核结果才作为确定工程最终造价的依据。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结算的审核往往着重于扣减,而对漏报,少报的工程量往往关注度不高,由此,一份质量欠佳的结算书往往给施工单位带来极大的损失。此外,由于外委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费用中的追加费是由施工单位负担,该费用根据结算书中工程量计量不准,多算少算的偏差的大小确定,有时候工程造价仅在千万左右,施工企业支付的追加审计费也会达到五六十万元,而一个水平高的结算编制人员水平却基本可以控制误差在5%内,从而避免追加审计费用的发生。因此,在结算阶段,施工企业在编制人员选择上尤其应加以重视,而对工程实际发生成本、工程签证变更、索赔文件、各种施工资料、日志等的全面梳理也可为结算查缺补漏提供有益的参考,避免漏项少算事项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适宜的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有效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激烈甚至惨烈的建筑市场中存活并良性发展,也可从另一方面促进施工工艺的创新、设备的更新及工人技能的成熟。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企业效益来讲,对施工企业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延乐申兰丽郭凤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 2006年S1期
[2]王艳辉.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投标报价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8期
[3] 韩联峰 李海鹏.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0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