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012-04-23张世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

张世平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逐渐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活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对简单,但其施工中也往往由于种种因素而出现系列质量问题,因而在施工中只有熟练掌握规范,具有良好的结构概念,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方可从根本上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问题。从钢筋工程施工质量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为切入点,分别从多个角度论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工艺也在不断的完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行业中采用最多的建筑结构体系之一。其承载能力除受设计因素影响外,还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为了提高房屋抵御地震、台风等水平荷载的能力,在设计中除了计算应考虑的因素外,还有许多构造措施,它们对水平承载力的影响甚至比计算还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施工质量人员却误认为施工中只要保证各构件的截面尺寸准确和配筋量足够就不会出现问题,忽略了构造措施的作用,其结果在地震或风荷载等反复水平力的作用下,构件会因关键部位构造不当而首先失效。例如柱由于箍筋弯钩的锚固长度不足,在水平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会先剥离,接着是箍筋裸露被绷开,受压纵筋自由长度增大提前压屈,导致柱构件在未达到设计内力的情况下就丧失其应有的承载能力而发生倒塌。

二.框架结构施工过程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上包括以下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柱模板,柱混凝土,梁底模及梁筋,板底模,板筋,梁板混凝土。主要步骤如

下:轴线定位,即选取适当位置上的几条轴线作为整个轴的控制线,用普通经纬仪定出这些控制轴线,其它轴线以这些轴线为基准用钢尺测量轴线间距离得出:柱筋绑扎及支模架搭设,根据柱边框线校正楼面,二柱插筋位置后采取焊接、搭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将柱纵筋接长后再绑扎箍筋。对多层或商层框架结构,目前最常见的接长方式足电渣压力焊:混凝土浇注,可以采用泵送混凝士,该方法浇灌速度较快.可采取柱、梁、板一次性浇灌的方式。另外的浇灌方式是在楼面模板安装之前先浇柱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拆出柱模,然后再封装楼面模板。混凝土构件只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即测量放线,技术复核,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安装,模板加固及拚缝处理,模板检查,混凝土浇注,才可能达到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分析

1.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分析

(一)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对直径较大的钢筋多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即剥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同预制好丝头的钢筋旋拧在一起,以实现等强度连接,该连接方法可大幅提高钢筋的综合机械性能,并可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截面面积变化率间的协调对应以降低螺杆的抗拉应力,改变连接段内的曲线形状,并可降低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等,其要求钢筋丝头螺纹加工精度较高以保证在工厂内加工的套筒与钢筋丝头配合良好,端部丝头是对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螺纹,而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因而该接头综合机械性能高,抗疲劳性能好。

(二)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可保证钢筋同混凝土间的握裹粘接并可低于环境侵蚀,线形规范对保护层厚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施工中往往由于错位和踩踏等现象导致保护层支垫不牢固而减小了有效高度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框架结构选跳板内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被减小不仅可减小板的有效高度,降低板内负筋抵御负弯矩的作用而造成选跳板断裂隐患,因而在进行该部位负筋绑扎过程中应在其下面每隔50cm 则设置一个钢筋撑脚,同时应将撑脚与板负筋间的每个交点均绑扎牢固来保证负筋同底板钢筋间保持一定距离,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出现负筋被压过低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将其提升至设计高度以保证负筋能够有效发挥其抵抗支座部位板面负弯矩的作用。

(三)把好质量验收关

钢筋绑扎完毕,对照施工图,复核钢筋的规格、数量、放置位置。对钢筋接头位置验收,梁底部钢筋在支座处,上部钢筋在跨中1/3 范围内,接头钢筋同一断面不得超过50%(机械连接)或25%(绑扎搭接),位置错开不小于500mm.柱竖向钢筋每层楼板面错开不小于500mm.楼板受力通长钢筋结接长底筋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在跨中1/3 范围内。对钢筋保护层的验收,柱的竖筋在楼面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以预防柱主筋偏移,梁底部钢筋在绑扎钱加放垫块,以保证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楼板负弯矩钢筋绑扎应加∮10 的钢

筋马凳,间距纵横不大于1.0 米,确保受力钢筋不位移。特别要对柱、梁、板节点仔细复查,针对以上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把好关。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确保计量精度。配料系统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部分,有条件的工程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当混凝土配合比或混凝土配合比编号输入计算机后,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需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定期进行计量动(静)校验,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计量要求。

(二)确定合理搅拌时间和搅拌制度。根据搅拌机类型、实际搅拌效果、运输时间、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

(三)采取合理的运输方式,规范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四)施工缝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剪应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留设施工缝,柱子的施工缝则应留设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下面,或与板连接为整体的大截面梁应留设在板底部20-30mm 部位,单项板则可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部位,对有主次梁的板混凝土浇筑则应沿着次梁方向进行,并应在次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内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已浇筑部分强度,对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将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清除,之后对其进行充分湿润并冲洗干净以免积水出现,浇筑前宜在底层铺设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保证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以实现新旧混凝土结合为整体。

(五)梁柱混凝土强度差异

一般柱截面在满足杆件稳定的条件下采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满足其抗压强度,但施工中梁柱交接部位往往等级低的混凝土不能进入高等级范围,因而施工中往往先浇筑高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等级混凝土,并采用差异强度等级处理柱同梁板间混凝土浇筑,但其强度等级差异不超过5MPa,若超过该值则梁柱节点区域内混凝土等级应等同于柱的强度等级,而不能等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在模板支护前对柱主筋保护层以外用钢丝网隔离,并在钢丝网外侧加设圆钢筋或钢管,也可在主筋保护层外将模板施工为大马牙槎,待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方可拆除大马牙槎;或施工时在梁柱接头部位周边用钢网或小板定位,先浇筑梁柱接头后浇筑梁板,柱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料斗加料,而梁板混凝土则应用泵送施工,浇筑过程中应保证高一级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第一级混凝土不超于50cm,并应交织进行浇筑施工。

3.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柱模板的安装。安装柱模板前,先在模板下口钉上海绵条,再组装模板,校正后再安装柱箍,柱箍安装应水平。为防止模板移位、扭曲和弯曲,在柱模板上、中、下各设一道钢管箍与模板架连成整体。同时,柱箍螺栓不要一次拧紧,应待对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对角线、轴向等全面校正后再紧固混凝土件浇筑前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口,办理预检,清理口宜设在柱根部,且对边各留一个。

2.梁模板的安装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3‰。安装后应校验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并在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水电的预埋管,要加穿泡沫固定在梁底板,不要打孔穿管。

3.梁、板支柱拆除时, 每根大龙骨留 1-2 根支柱暂不拆除;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梁、板模板要隔层拆除,拆除模板临时堆放的重量不能超过混凝土楼板允许使用荷载,以免压坏楼板。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模:同整体式和预制构件的拆模要求;不承重模板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承重模板应在结构式构件建立预应力后拆除。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四.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行业最主要的建筑结构体系之一,其独特的施工工艺使得质量控制需要规范性操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专业质量水平的限制和各种原料质量的影响,使得整个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起来更为艰难,因而,经常会遇到由于钢筋混凝土和梁柱的强度不同而产生各种问题,不仅仅使得一些施工工艺难以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也造成了很多浪费,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种质量标准,规范操作,保证工程质量,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锡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1年3期

[2]陈江军 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9期

[3]尹宇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探究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4期

[4]刘向明 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抗震性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3期

[5]孙宝强 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抗震性能 [期刊论文] 《建设监理》 -2009年6期

[6]曹士山 基于建筑主体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1年20期

[7]陈晓平 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年23期

[8]马江博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研究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框架结构极端条件下连续性倒塌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