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探析

2012-04-23郭彬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郭彬

摘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受教育者无法对教育内容实现内化并体现在良好的行为举止当中,接受活动出现障碍。本文通过对接受障碍内涵的把握和探讨,深入研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应对策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实效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Abstract:During the teaching progr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ees, affected by lots of factors, neither can achieve intern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nor apply it to their behavior, have acquisition obstacles in study. This paper aims to further the research of forms and causes of acquisition obstacl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y means of grasp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o put forward answer strategies for removing acquisition obstacles and afford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ing obstacles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职院校作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 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性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除了要加强学生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外,还要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和凝炼,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然而,现实状况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接受障碍,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困境。因此,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研究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一、接受障碍的理论界定

接受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现象,是指接受主体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教育内容认同和接纳态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择取、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1]“障碍”在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挡住道路,不能顺利通过”。在日常用语中,常用来比喻阻碍人实现既定目标、达到预期目的的各种事物或事实。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是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接受,从而导致接受主体无法实现对接受客体的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素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举止,从而出现接受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如果出现接受障碍,会大大降低受教育者接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严重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给高校及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危害。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

(一)知行不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当中。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正确认知、理解、内化从而外显为符合教育内容的知行统一。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对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理论、规范的认知通畅,却不付诸于实际行动甚至背道而驰,无法实现对接受客体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素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举止。

(二)逆反心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当教育客体与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的内在需求不一致时,从而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目标,抵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缺乏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意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大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甚至表现出反感情绪。有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约束了其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空话、套话,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能的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学生在课上很少会认真听讲,更不会去关注与其无关的时事政治,甚至在阅读相关材料时会故意避开与政治有关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总是在不经意间产生一种与之对立、对抗的抵触情绪。

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形成要因

形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接受主体的接受动力因素、教育客体的施教因素、接受的外部环境因素等。

(一)接受主体的接受动力因素

1.需要驱动力不足产生接受障碍。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需要是接受主体进行接受活动的内部条件,需要引导和调节接受主体在对象环境中的具体活动,需求意识越强,主体的接受活动越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需要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有效性提高的原动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获得受教育者认同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其自身的需要。当前,在高职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差和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培养的特点等因素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对将来就业没有多少帮助,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任务,或是单纯取得学分的需要,缺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热情,情感也无法提升,兴趣也无从谈起,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教育内容不能产生需要,从而产生教育对象的接受障碍。

2.价值取向偏差产生接受障碍。人的各种需要和欲望能够给人的动机和行为提供大体趋向和基本能量,但起决定力量的是人的价值观。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对象、性质及迫切性、满足方式等,都要受到价值观的制约。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如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等。[2]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还应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竞争观念和功力意识的不断强化,社会转型等带来的多样化问题的出现,使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偏差和冲突。一些学生现实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实用主义态度明显;一些学生公德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观念,自私自利;一些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网络成瘾、就业焦虑;如此等等,所有这些偏差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相悖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

(二)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制约因素

1.教育内容枯燥陈旧,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在不断提升。但教育内容固化陈旧,不能贴近学生实际,“职业”特性的指导性不强仍然存在。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滞后于国内、国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教育内容陈旧空洞,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尤其是针对困扰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问题,大学生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都无法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不能与职业教育的文化和理念有效的契合,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空洞的口号,并没有实际作用,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教育方法呆板单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讲授法,一些教师照本宣科、简单说教,拘泥于书本的纯理论,不会理论联系实际,缺乏与学生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忽略了大学生作为接受“主体性”的存在,使学生缺乏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感兴趣;有的高职院校由于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活动,导致大学生难以从实践层面上了解社会的现实情况,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通过现实生活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这些方面都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三)教育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

1.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例如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少数党员干部贪腐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部分人对金钱、私欲十分看重,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有的人为达到自身目的不择手段,导致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的淡化,有的甚至不惜通过危害社会、损害他人来满足个人的利益追求等。这些在社会道德领域的现实表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差,直接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在此种风气氛围下,高职大学生对教育者所宣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等产生抵触的情绪,形成接受障碍。

2.社会公平公正缺失现象的存在。我国目前仍然处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在这一特殊时期,新旧两种政治体制正处于冲撞、融合阶段,从而势必会出现一些与改革初衷相悖的现象,如:贫富不均、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特权阶级的存在等。大学生正处在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并存的政治经济转型环境中,通过网络、手机等不可避免地接触了解到一些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加之高职学生政治素质不高,理论思维不够成熟,缺乏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很容易接受错误理论思想的引导,片面偏激地看问题,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进而部分或完全否定,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扭曲、人格受到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所提的要求不认同,出现接受障碍。

四、消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策略

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成因可以发现,化解其接受障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有时接受障碍并不能完全化解和消除,只能部分弱化,尽量使其不产生严重后果。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注重从提升高职学生的接受动力角度出发,增强学生的自我需要,引导学生接受的价值取向

动力是推动工作、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研究动力主要解决信息接受者的接受为什么如此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定性。接受者对信息的自我需要是接受动力的根本来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信息接受者总是自我对象化,通过对接受客体的认知,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同的需要。一般而言,接受者的需要越强烈,进行接受活动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就越大,接受效果就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从激发学生的需要入手,贴近学生的需要,以产生授、受双方的融会,寻求施教与接受的贯通。一方面,构建符合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需要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避免出现接受障碍和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消除学生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兴趣导致的障碍,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加以引导并进行积极的评价,充分进行肯定,让教育对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境,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教育者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标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价值分析,围绕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价值取向,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技术和素质的提升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正确认知是消除或弱化大学生因心理因素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高职学生接受的能动性,积极激发其接受的主动性,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二)优化施教各环节要素,提高教育者施教影响力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诸多成因中,施教因素是引发接受障碍主要成因,它的产生是引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核心因素。因此,化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体系的诸方面要素,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其中,教育者的影响力、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与教育方法的恰当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1.传授主体的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追踪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始终保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心。教育者还应塑造崇高的传道授业者形象,锤炼崇高的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尊重、信任、关爱学生,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了解他们,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个性,为学生提供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2.传授内容的最优化。强化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也是化解障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服从于培养这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这一基本前提,在内容的选择上不局限于已有的教材和各种教科书,要适应社会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多元化的趋势,努力做到及时而又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性和研究的前沿性;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从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经验入手,关注高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顾及学生的经验;要贴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要求,以适应其职业性、岗位性,加强其应用性,注重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 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育, 引导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 刻苦钻研的高尚职业道德品质,使高职学生尽快实现向 “社会人”、“职业人” 的转变, 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真正实现高职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

3.传授方法的最优化。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合理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消除接受障碍的有效方法。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合理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多样性的教育组织形式,强调组织形式的生活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所具有的社会性价值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培养起促进社会进步,为人类造福的热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图像、影视、音乐、音响等多种综合性刺激信号,创设教学情景,解释理论原则,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灌输,平淡如水,枯燥无味的讲解和说教。

(三)优化接受环境,整合力量营造接受合力

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在环境的熏陶及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学校小环境、接受情境(微观环境)以及信息环境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多元信息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就必须大力优化接受环境,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期形成尽可能大的接受合力。就国家而言,应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氛围与接受效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风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抵制、拒斥和反对西方错误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另外,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作风建设,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搞好社会治安,倡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产生的有效策略。同时,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对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发生影响作用的微观环境和小环境,并将其作为一种熏陶、影响,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教育环境整合过程中,要遵循高职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渗透到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地对高职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通过多层次的实践及体验去体现追求真、善、美的敬仰与喜爱,从而化解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接受障碍,以期取得比较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7.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