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理念 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

2012-04-20张新忠

新校园·中旬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习惯

张新忠

摘要:语文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和写作;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笔者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一、贯彻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教学理念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笔者觉得:语文教学必须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教学理念。

在高考的背景下,语文课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习题,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笔者觉得渗透“語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要的。笔者认为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待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的第一步。

二、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笔者认为阅读就是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地说:老师有点空讲、学生有点空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得确实不牢、不死。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笔者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和写作时间也会多起来。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经常写日记,学生可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可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我们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培养两种能力、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笔者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