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
2012-04-20王晓明
王晓明
摘 要:德育也是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之一。将德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使其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懂得这一点,尽量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德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培训
德育是音乐教学内容之一。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端正学生的思想品格为主。同时,现行音乐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习、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科学,努力学习,继承优秀的革命传统等。在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這些优秀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明确要求。《标准》明确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音乐教学不只是审美教育,而是在充分理解了音乐形象和歌曲背景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
一、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围绕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积极地引领学生进入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用心领悟并精心体味歌曲所抒发的美好情感进而使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自觉生成高尚、美好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反复强调的“前进”以及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和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这样既能使学生真正学到音乐专业的知识,又能激起其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
二、寓德育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授课教师必须提前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且渗透要自然、贴切、适时,而不是生硬地“贴标签”,或者人为地灌输。比如通过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这些常规包括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姿和站姿等细节的行为表现,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尊崇师道的良好行为。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可利用节奏训练、听音练耳、发声练习等基本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平稳的处事心态,比如做事要专注、执着等。不断致力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进而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和历练。
三、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这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校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科研优势等。如以教材为基础阐述音乐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古今中外音乐名人及其音乐作品、奇闻轶事等教授给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熏陶、渐染、教育学生,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拼搏进取的精神等;或者将教材内容制作成音乐游戏,在形象生动的游戏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升华。儿童对游戏比较感兴趣,而且游戏能充分体现出儿童的个性,在欢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可以培养其坚毅的性格,使其充分理解集体的概念,培养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在游戏中锻炼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努力挖掘教师的自身资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教育学生。试想: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热爱之情,不懂得热爱生活,根本没有追求真善美的热忱,他怎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为其所用呢?那就更不用奢谈自觉、主动落实《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了。所以,一个献身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积极热爱生活,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以饱满的热情、四溢的激情感染、感化、引领并教育学生。同样,如果教师的衣着得体、教态端庄大方、板书工整认真、指挥准确娴熟、歌唱富有激情、语言生动形象,都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教师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高度重视并积极运用这些资源一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