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促小麦秸秆半纤维素稀酸水解研究

2012-04-20刘龙飞邱竹王百军石建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残渣木质素水解

刘龙飞,邱竹,王百军,石建东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微波促小麦秸秆半纤维素稀酸水解研究

刘龙飞,邱竹,王百军,石建东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将微波加热法应用于小麦秸秆半纤维素稀硫酸催化水解过程,并与常规间壁式加热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浓度、原料固含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麦秸半纤维素稀酸水解制备还原糖的转化,微波加热法可有效提高原料转化率和还原糖得率.对麦秸原料和水解残余物进行了红外表征,表征结果与实验测定的原料转化情况一致.

微波辐射;小麦秸秆;半纤维素;水解;还原糖

众所周知,目前化石能源日趋枯竭,并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因而来源广泛、廉价、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2].农作物秸秆是最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之一,我国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已超过7亿吨,折合成标煤约为3.5亿吨,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吨二氧化碳[3].但是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还较低,焚烧废弃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利用秸秆水解产物戊糖、己糖发酵制备燃料乙醇是发展“秸秆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被用来形成新的生物质,有利于保护环境.

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半纤维素较易水解,可以直接采用酸催化处理,而纤维素处在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包被作用下,酶或H+很难作用于纤维素,因此,首先要使半纤维素水解,这样既可得到游离单糖,又可以打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包覆,有利于纤维素的酶解或化学水解[4].采用浓度低于1%的稀酸催化木质纤维素水解,因酸用量少、对设备腐蚀小、产物后处理简单,被认为是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的生产工艺[5].但是常规加热法稀酸催化木质纤维素水解,半纤维素转化率不高.目前常用的酸浓度是在1%以上[4-7].微波辐射作为一种内加热方法,能使极性分子产生高频振动,迅速加热反应底物,如果用于麦秸半纤维素稀酸水解过程,有望促进H+对结晶区的作用而在浓度低于1%的稀酸催化作用下获得较高的原料转化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秸秆原料取自江苏省如东县所产的小麦秸秆,自然风干后用食品加工机粉碎并混合均匀,在烘箱中经12小时烘干后测定出秸秆中半纤维素含量为24.50%,纤维素含量为33.16%,木质素含量为17.39%.

1.2 仪器设备

MDS-6自动变频温压双控微波消解/萃取仪,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SQ2119D型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上海帅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HZ50型水热合成反应釜,郑州合众仪器有限公司;DHG-9型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HH-2型数显恒温间壁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E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多利仪器有限公司;7230G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FTIR-87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常规间壁式加热水解

将粉碎并混合均匀的麦秸粉末放入烘箱中于60℃烘干12 h以上,取出后快速称取一定质量,放入水热合成反应釜,加入30 m L 0.3~0.5%浓度的硫酸溶液,放入设定好温度的烘箱中进行水解,水解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滤液测定还原糖含量,水解残渣烘干称重并测量半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

1.3.2 微波辐射加热水解

将粉碎并混合均匀的麦秸粉末放入烘箱中于60℃烘干12 h以上,取出后快速称取一定质量,放入微波消解罐中,并加入20 m l 0.6~0.8%浓度的硫酸溶液,放入MDS-6型温压双控微波消解/萃取仪中,设定好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后,利用程序升温,将水解温度升至指定温度进行水解反应,水解结束后降至室温,过滤,滤液测定还原糖含量,水解残渣烘干称重并测量半纤维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

1.3.3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探索实验结果,选取酸浓度、原料固含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试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1.3.4 测定和计算方法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还原糖浓度采用DNS比色法测定[9],还原糖得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半纤维素含量采用2 mol/L盐酸水解法测定,纤维素含量采用72%浓硫酸水解法测定[10],原料转化率、半纤维素转化率及纤维素转化率按如下公式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表1中的因素水平安排进行正交试验,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的试验结果列于表2.为便于比较,根据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绘出还原糖得率与因素水平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常规加热水解的优势组合是A2B3C3D2,即酸浓度为0.4%,原料固含量为10%,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115℃,对比图中各因素的极差可以看出,实验范围内各因素的主次系列为B→A→D→C;同理微波辐射加热水解的优势组合为A2B3C3D3,即酸浓度为0.7%、原料固含量为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120℃,各因素的主次系列为D→A→C→B.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对以上两种加热方式所得优势组合进一步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优势组合下所得还原糖得率均高于表2中的1-9号实验结果,所以取优势组合为优化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所得还原糖得率和还原糖浓度均大大高于常规加热法,原料转化更加充分,尤其是微波辐射条件下,半纤维素转化率高达95.21%,所以下一步对水解残渣的催化转化主要是针对纤维素的降解,这就便于设计为两步水解工艺,第一步水解主要是半纤维素的水解,第二步水解是纤维素的水解,两步水解工艺可降低水解液的分离及后处理成本[7].

2.2 小麦秸秆原料及水解残渣的红外表征

对小麦秸秆原料及优化工艺条件下的水解残渣进行红外表征,如图2所示.根据有关文献[11-14],对于植物纤维组分,3410 cm-1处的吸收是-OH基团的伸缩振动,2910 cm-1处的吸收来自-CH、-CH2不对称伸缩振动,1320 cm-1处的吸收来自C-C和C-O骨架振动,1060 cm-1处为碳水化合物C=O伸缩振动;图中还可以看出,原料及水解残渣中的以上吸收峰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对这部分吸收峰都有贡献.

图1 还原糖得率与因素水平的关系

表3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897cm-1处的吸收峰是半纤维素或纤维素中β-糖苷键的振动吸收峰[12],微波辐射水解残渣中该吸收峰明显减弱,这是因为微波辐射水解过程中大部分半纤维素已经水解.1510 cm-1处的吸收是木质素中芳环的碳骨架振动,1240 cm-1~1270 cm-1处的吸收是木质素C-OH的伸缩振动,这两个吸收峰是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1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解残渣中该吸收峰增强,说明水解残渣中木质素所占比例比小麦秸秆原料高. 1630 cm-1处的吸收是吸收水的弯曲振动,为纤维材料吸收空气中的水所致,水解残渣中1630 cm-1处吸收峰的吸收强度都要明显高于秸秆原料在此处的吸收峰,这说明经过水解处理后残渣中的纤维素都明显得到润胀,对水的可及度增加,纤维素的润胀有利于物料的水解转化[14-15].

图2 秸秆原料及水解残渣红外光谱

3 结论

(1)常规加热条件下稀硫酸催化麦秸半纤维素水解转化为还原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酸浓度0.4%,原料固含量1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15℃;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稀硫酸催化麦秸半纤维素水解转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酸浓度0.7%,原料固含量11%,反应时间60 m in,反应温度120℃.在各自优化工艺条件下,微波辐射条件可适用于更高的原料固含量,原料转化更充分,获得了更高的还原糖浓度和还原糖得率.

(2)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麦秸半纤维素转化率高达95.21%,对其水解残渣的后续催化转化主要是纤维素的水解转化,有利于采用两步水解工艺,两步水解工艺可降低水解液的分离及后处理成本.

(3)对秸秆原料及水解残渣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解残渣中半纤维素特征吸收峰减弱,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有所增强,与实验中所测定的原料转化数据一致;红外光谱分析还表明,经稀酸处理后水解残渣对水的可及度增加,有利于水解残渣中纤维素的进一步水解转化.

[1]Lynd LR,Laser M S,Bransby D,etal.How biotech can transform biofuels[J].Nat.Biotechnol.,2008,26(2):169-172.

[2]Demirbas A.Conversion of corn stover to chemicals and fuels[J].Energy Sources,Part A:Recovery,Utilization,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2008,30:788-796.

[3]杨玉华,江国成,程士华.中国产出秸秆7亿吨全部利用可减排8.5亿吨CO2[EB/OL].http://news.163.com/09/1228/09/ 5RK4H0VQ000125LI.htm l,[2012-06-20].

[4]金强,张红漫,严立石,等.生物质半纤维素稀酸水解反应[J].化学进展,2010,22(4):654-661.

[5]徐明忠,庄新姝,袁振宏,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稀酸水解技术研究进展[J].可再生能源,2008,26(3):43-47.

[6]赵律,李辉勇,李志光,等.稀硫酸催化水解稻草秸秆半纤维素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12):35-38.

[7]付泽鹏,田沈,董晓宇,等.木质纤维素两步稀酸低温水解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28(9):967-971.

[8]刘龙飞,陈奠宇,邱竹.微波促纤维素超稀酸水解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1,29(5):89-93.

[9]宋占午,刘艳玲.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条件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2):52-55.

[10]熊素敏,左秀凤,朱永义.稻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8):40-41.

[11]徐勇,沈其荣,钟增涛,等.水稻秸秆接力处理过程中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24(9):1050-1054.

[12]陈尚钘,勇强,徐勇,等.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及结构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1,26(6):13-19.

[13]郑明霞,李来庆,郑明月,等.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6):27-31.

[14]吕秉峰,邵自强,严利芳.纤维素高压蒸气闪爆改性前后结构表征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2,23(4):253-256.

[15]Cao Y,Tan H.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with enzymatic treatment[J].Journal ofmolecular structure,2004,705(1/3): 189-193.

Study on Hydrolysis of Hemicellulose from Wheat Straw in Dilute Acid Promo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LIU Long-fei,QIU Zhu,WANG Bai-jun,SHI Jian-dong
(School of Chem istr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Microwave was applied to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hemicellulose from wheat straw by dilute sulfuric ac⁃id as a novel heating means.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between traditional partitions heating and microwave heating were carried out.The impacts on the yield of reducing sugar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cluding four main factors,which were acid concentration,total solids content of raw materials,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conversion rate of raw materials and higher yield of reducing sugar would be achieved when wheat straw in dilute acid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frared analysis about hydrolysis residue is in accord with the conversion of raw materials in hydrolysis process.

microwave irradiation;wheat straw;hemicellulose;hydrolysis;reducing sugar

TK6;TQ353

A

1008-2794(2012)08-0035-05

2012-06-28

常熟理工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微波促纤维素类生物质超稀酸水解及能源化利用研究”(KJ200662)

刘龙飞(1978—),男,江西龙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化技术及设备的开发.

猜你喜欢

残渣木质素水解
GC-MS法测定黑茶残渣中的化学组分
木质素增强生物塑料的研究进展
番石榴中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法提取工艺优化的比较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
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应用
食品接触材料蒸发残渣检测案例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重溶剂法TDI焦油残渣的分析与利用
ABS/木质素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