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广东省“双转移”为例

2012-04-19李淑贞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广东省区域经济

李淑贞

(肇庆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肇庆 526060)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广东省“双转移”为例

李淑贞

(肇庆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肇庆 526060)

理论分析表明,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采用广东省承接产业转移的15个欠发达城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的几点政策建议。

“双转移”战略;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当代经济世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产业集聚的发展呈如火如荼之势,如浙江嵊州的领带生产、浙江温州的打火机生产、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等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省也开始借力产业集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果断推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双转移”战略着力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建立一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以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双转移”战略实施3年多来,全省15个欠发达地级市共建立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35个。随着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凸显。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集聚的形成无疑是推动园区发展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关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的相关研究,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当前广东省实施的“双转移”战略,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这场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聚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性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产业集聚

一般认为,产业集聚是指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的服务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

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问题的关注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同的学科和流派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多种产业集聚理论。总体而言,影响较大的产业集聚理论有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家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以及波特的钻石模型等理论。

根据马歇尔对产业集聚原因的分析,企业向某一区域集聚的动因基本可分为三种:一是企业自发。在社会分工协作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人为寻求与他人更好地进行生产、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共享或合作,而使产业集聚成为一种自发倾向。二是政府引导。根据国家对产业的选择和战略安排,地方政府确定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通过产业转移等形式促成产业集聚。三是政府引导和企业自发相结合。这种结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设立工业园区。我国工业园区的设立既体现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公共目标,又满足了经济人降低交易费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1]。广东省各欠发达地级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设立和发展以及园内产业集聚的逐步形成,便是政府引导下企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结果。

(二)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总体而言,这些理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另一类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来看,非均衡增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更强。影响较大的非均衡增长理论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以及在弗龙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基础上形成的梯度转移理论。其中,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一般出现在高梯度发达地区,而产业发展到衰退阶段后,一般会有顺次向中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趋势。当前广东省正大力推进的产业转移浪潮,无疑是梯度转移理论的最佳实践。

一般说来,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受自然条件、人口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中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综合的影响。某单一要素投入的增加,如果没有其它要素的配合,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区域生产过程中,对各种要素投入进行合理分配和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要素投入的总体产出水平。广东省各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恰恰为这三个基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三)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外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如Martin和Ottaviano(2001)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自我强化模型,证明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由于降低了创新成本,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反过来,由于向心力,经济增长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空间聚集。这验证了缪尔达尔的循环因果累积理论。

通常认为,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知识和技术溢出等方面的集聚效应带动地区经济增长;而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提升社会信用、社会规范等为产业集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能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创造一个良性循环。

三、“双转移”战略及广东产业集聚状况

自2005年起,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产业转移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尤其自2008年“双转移”战略正式实施以来,广东省粤北山区与东西两翼联手珠三角地区推进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一批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各地级市相继成立。各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产业品牌,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园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吸引珠三角地区及省外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逐渐成为粤北山区与东西两翼实现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基地,也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新增长极。表1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2010年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实现的产值和税收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这表明产业转移与集中的增长效应显著。

表1 2008年至2010年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和税收

在地方政府的规划引导之下,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以主导产业集聚为发展方向,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当前,通过把国际和珠三角地区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资金等优势与本地的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相结合,粤东和粤西地区加快建设石化、钢铁、船舶制造、能源生产基地,逐渐形成沿海重化产业带;粤北山区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区位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抓住省外和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主动接受产业转移和辐射,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型加工业,成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总的来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各产业转移园区最显著。表2显示了2005年与2010年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第二产业在各区域得到快速增长。

表2 2005年与2010年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产业增长速度[2]

四、“双转移”背景下广东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总能够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合理描述的一种生产函数形式。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其基本形式为:Y= AKαLβ,在计量经济分析中,亦写作lnY=lnA+α lnK+βlnL+μ,其中Y代表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K、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然而,若考虑产业集聚因素,此函数形式就不能全面地对经济增长作出解释。

为了以量化的形式表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有必要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中加入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变量,在此,将其设为X。出于计量分析的需要,本文将模型初步设定为:lnY=β0+β1lnK+β2lnL+β3lnX+μ。

(二)变量选取

本文采用2010年广东省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15个欠发达地级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来估计上述模型。其中,变量Y用各地级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来代表;变量K用各地级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表;变量L用各地级市的总从业人员数来代表;变量X即产业集聚程度的衡量指标则用各地级市的单位面积工业产值来代表。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1年)。

(三)回归分析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横截面数据,为剔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利用Eviews软件中的WLS法(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到如表3所示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3 广东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该回归方程 R2=0.988624,F值很大,各t统计量也都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模型总体的拟合效果较好。

从上表还可看出,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的产出弹性都显著大于0,这说明,资本、劳动仍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投入要素。同时,产业集聚变量X的产出弹性亦显著大于0,这说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产业集聚变量变动为1%,经济增长水平将变动约为0.25%。

五、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基本证实了经典产业集聚理论普遍认同的产业集聚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观点。在当前广东省大力推进“双转移”战略的背景下,这一结论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更好地发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广东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强化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各地级市政府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规划本地产业发展方向,以培育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为出发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等方法,积极引导主导产业进园、大型企业进园、优质项目进园。在产业规划过程中,各地方政府要避免“产业同构”问题。当前广东省各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这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易导致恶性竞争。因此,各地方政府一定要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律,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2.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在引导主导产业集聚形成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要扮演好服务性的角色:一方面,通过提供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园区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便利的交通通信、配套的生活服务等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环境。

3.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双转移”战略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人才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要素,是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聚才能发挥其竞争优势。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支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产业技术人才替换低技能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

[1] 张永军.园区经济模式: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6,1:8.

[2] 广东统计年鉴(2005年~2011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n Example of Industrial“Double Transfer”in Guangdong Province

LI Shuzhen
(Zhaoqing TV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0,China)

At present,Guangdong province is energetically carrying out the“double transfer”strategy,among them,the industrial transfe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used by the industrial transfer,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academia and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using relative statistic data of 15 less developed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have been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th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further exert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Double Transfer”strategy;industrial agglomeration;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F247

A

1009-8445(2012)03-0074-04

(责任编辑:杜云南)

2011-01-03

李淑贞(1967-),女,广东郁南人,肇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广东省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
广东省今后5年将投7226亿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