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治污迎来“拐点”

2012-04-19实习生刘芯邑

民生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水葫芦滇池拐点

□实习生 刘芯邑

滇池治污迎来“拐点”

□实习生 刘芯邑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它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古有500里滇池之称。曾经登上滇池边的大观楼,就能看到滇池蘋天苇地、万倾晴沙、四周香稻、九夏芙蓉的茫茫五百里壮观景象。可如今的滇池,承载了太多的伤害,粘稠的池水和异味见证着它的哀怨!

为了让母亲河重现美丽,正义身影涌现。1月15日,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滇池环保卫士张正祥获评“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他在获奖现场表示:“滇池是我的母亲,为了保护她,我已经付出了太多代价,虽然无奈,但我不后悔。”

五百里滇池的恢弘气势可以说给无数人留下了无线的遐想,可如今的滇池不再是美景一片,而是重点治理的污染区。多少年来,滇池治理一直牵动着云南乃至全国人民的心。

滇池“病”得不轻

滇池水面面积有300平方公里,最长的两端长达39公里。滇池是昆明市著名的八景之一,在国内各大淡水湖泊中名列第六。现如今却被围湖造田遗下的堤坝、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岸边突兀的高楼侵扰得支离破碎,湖水也遭到严重污染,滇池真的“病”了。

年近60的马忠俊感慨道,“儿时我们常在池里游泳,那时水清见底,边和鱼儿一起嬉戏,边听着长亭外传来郭沫若的《滇池圆舞曲》,甚是难忘。可如今好景不再。”

70年代后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滇池沿线相继建起了磷肥厂、发电厂、化工厂、冶炼厂。坐落在滇池西边这个拥有790人、200多户村民的小渔村也开始演变,今天的晖湾村处在一个既非渔村也非农村的尴尬境地。

80年代,昆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滇池却遭致了重度污染。特别是90年代,滇池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目前,我国有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质受到重金属和蓝藻的污染,其中滇池、巢湖、太湖最为严重,滇池名列其首。

2010年10月,滇池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废油污染事件:一艘承担滇池治污项目的施工船只,居然边治污边排污,污染滇池水面近千亩。

滇池的污染问题早已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前不久,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在滇池治理工作调研座谈会上透露,目前,昆明市编制完成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审核后已报国务院待批,滇池“十二五”水污染治理规划总投资将达到420.14亿元。

让母亲湖自由“呼吸”

国务院已将滇池治理纳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规划和重点。2010年昆明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枯年景,在降雨量减少41.5%的情况下,滇池水质总体保持了稳定。

从小在滇池里嬉戏长大的李会,眼见着湖水明显变清、景观明显改善时,他惊讶和喜悦地感慨道,“看来只要真下功夫,滇池就有治!”

李会是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明波村人。像李会一样“惊讶和喜悦”者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昆明人发现,随着滇池治理近年来连续提速,滇池出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拐点”——部分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强,至少现在滇池湖面上没有漂浮的垃圾和臭味了。

要想改善滇池水质,让滇池早日呼吸到外界的“新鲜”空气,首先需要拆防浪堤,恢复400亩湿地。目前,整个滇池被116.87公里防浪堤包裹着,而最早形成防浪堤就在昆阳、海口片区,这里是云南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近几年内,滇池边多数污染企业已经关闭,少数接近滇池的大型国有企业也进行了环保设施改造,禁止直排滇池,工业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经过多年的治理,滇池水体状况明显好转,海鸥云集。

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近期前往滇池调研。他指出,环湖的防浪堤,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石头砌的,有的地方搞湿地公园,走过去一看,全部是石头,湿地就发挥不了作用,完全被护栏护住了,没有了呼吸,凡是能拆除的,坚决拆除。

将防浪堤拆除,就是让滇池湖岸回归自然,扩大滇池面积,进一步提速滇池治理。预计在2013-2015年根据退人、退房、退塘、退田工作的进度,最后实现滇池外海防浪堤全部拆除,那滇池就能完全自由地“呼吸”了。

滇池正在悄然“变脸”

滇池每年有数不清的西伯利亚红嘴鸥在此栖息,大部分是飞临昆明过冬的,第二年春天又会返回自己的故乡。自1985年至今 ,海鸥伴随昆明城26年。“昆明海鸥节”由此应运而生。

2010年2月,昆明滇池种植水葫芦治污取得明显成效。在滇池草海水葫芦控养试验区内,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这里栽种的水葫芦长得异常高大粗壮,光水面以上的枝叶部分就有七八十厘米高。经过一年多的水葫芦治污实践,水体状况明显好转,黑臭现象消失,海鸥云集,鱼虾重现。

在所有生物中,水葫芦吸收氮、磷、钾的能力最强。但如果水葫芦打捞不及时,或逃逸失控,就可能造成生态灾难。对此,云南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向记者介绍道,采用围网或网栏等设施,将水葫芦控制在限定区域内生长并及时打捞,可以有效防止逃逸失控。而且,冬天水葫芦需要在大棚里保种,野外温度过低就会冻死。因此,这里不存在失控泛滥的问题。

昆明河道保洁员李东升,人称“滇池美容师”。一年365天,除了春节放假3天,其余时间李东升都在河面上巡游着。他有条原则:不让一片垃圾进滇池。听说记者要采访,李东升特意换了身西服,还穿上了皮鞋。他说,“为保卫滇池,我要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像这样的滇池保洁员目前有30名,还有一些志愿者常年维护滇池的保洁工作。

“滇池水好多了。”李东升告诉记者,如今滇池岸边有的地方看得见水底;水鸟多了,白鹭、水鸭子也很常见;不少人还在滇池边钓鱼。“你看看,还有这么多来休闲的市民!”

滇池卫士张正祥,一个对滇池爱到骨髓的普通农民。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对他的评语是——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为了保卫滇池,他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一坚持就是30年。

为治理滇池,政府部门也作出了很多努力,这种努力还在继续。“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叫滇池换新颜”,这是云南省一位省领导在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宣言”。

滇池治理30年——尽管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但仍然希望这一美好愿望尽快成为美好现实,使滇池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青山清水,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

猜你喜欢

水葫芦滇池拐点
水葫芦
基于无线遥控的水葫芦清理装置的设计
秦国的“拐点”
新拐点,新机遇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廉洁拐点》
水葫芦的秘密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