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
——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真怀

2012-04-19丁筱净

民生周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彭真产业工人现代农业

□本刊记者 丁筱净

培养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
——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真怀

□本刊记者 丁筱净

2月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到2010年以来,连续第9个关注“三农”及农业科技的中央一号文件。而今年则将“农业科技”写入标题,并以半数以上篇幅着力表述,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份聚焦农业科技的“一号文件”,有着怎样的出台背景?又释放出怎样的政策信号?带着这些问题,《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真怀。

民生周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求解“三农”,并且花落农业科技,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彭真怀: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也必须看到,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比较薄弱,从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上看,这是不利的。农业发展应该向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上走,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本身的安全可靠。

这30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说是统分结合,但是“分”多一点,“统”少一些,使得我国以前比较完备的农业科技的网络出现了“人走、线断、网破”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农业是传统农业,“旱灾一个面,涝灾一条线”。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的保障,就很难保证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将农业科技作为一号文件提出,也具有保障食品安全供给的战略性意义。

民生周刊:在现在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人走线断网破”的农业科技推广问题?

彭真怀:首先应把过于分散的农民土地适当集中起来,这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集中的主体不应该是政府,从很多地方的情况来看,在集中农民土地的都是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自愿原则是第一位的;第二,不改变土地的性质,即集体土地;最后,不改变农业的用途。

我认为现在应该由企业和科研院所来进行农村的科技推广。企业依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获得利润,其经济动力比原来行政体系的推动更加有力。

民生周刊:倡导科教兴农,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科研还是商业产出?

彭真怀:科教兴农重点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现代农民,将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简单地将农业科技放在农产品的产出上面,这有点本末倒置,是很急功近利的行为。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钱花在培养现代农民、培养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这个刀刃上,才是最有价值的。

民生周刊:您认为发展农业科技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路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彭真怀:一定要避免把农业科技错误地理解为是简单的农产品产出率,这是非常片面的概念。农业科技除了提高产量,更应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而发展农业科技,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应该在重视、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民生周刊:此次农业科技提法的落地,将会惠及哪些具体的机构、部门和人群?

彭真怀:在中央层面,涉农部委一共有17个,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其次是涉及农业科技的企业,中央将会对他们进行大力度的扶持,这也是此次农业科技提法落地的最大机遇所在。

但是机遇背后必有挑战。面对这样的机遇,如何确保政策、资金用在刀刃上,这是对我们的挑战。如何避免资金被17个部委的低效分割、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缩水,真正用于惠及农民,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对我们的挑战。

彭真怀

□编辑 郭 铁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彭真产业工人现代农业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为全体劳苦大众而革命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