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序长不序爵”要成常态
2012-04-19本刊编辑部
校庆“序长不序爵”要成常态
汤嘉琛媒体评论员
要办一场“序长不序爵”的校庆,参加者能否转变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那些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毕业生,能够淡定地以一个普通毕业生的身份重回母校,也考验着自己的品格。
今年5月20日,南京大学将迎来110周年校庆。南大校庆办公室官方微博称:“我校110周年校庆校友接待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序长不序爵。”校方表示:不以官衔大小、社会地位排序,体现的是一种尊重,所有在南大学习生活过的校友,在南大面前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办的不是一个政治校庆”。
当今高校有一种不太好的风气,那就是校庆越来越讲排场,仿佛能请来“站台”的行政领导、明星、富豪越多,高校就越有面子。正因为请来的都是“嘉宾”和“贵客”,如何排序,就成了让校方破费脑筋的一个难题。我们见得多的做法,是以官位大小和社会地位高低来排位,但这很容易被解读为“趋炎附势”或“嫌贫爱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强调“序长不序爵”的原则,公开表示不会向权力和财富献媚,而是对所有毕业生一视同仁,既是一种人情味的彰显,又透射出几分力促大学精神回归的意味。在高校行政化饱受诟病的当下,南京大学意欲在校庆中恪守原则,殊为不易,也值得公众期待。
在国际社会,校庆以入学时间早晚来为毕业生排序,是一种的惯例,但在我们这里,总是有比常识和惯例更强大的东西。一方面,在行政化思维主导之下,高校不得不与官场保持良好的关系,善待身在官场的毕业生,以便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赢得先机;另一方面,校庆也是一个招商引资的契机,无论是校庆之时的捐款捐物,还是校庆之外的人情投资,都关系到现实利益。正因为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双重扭曲,一些高校的校庆才出现异化,少了人情味,多了世俗气,越来越像“官员俱乐部”和“富豪俱乐部”的一场联欢。
以此审视南京大学的“序长不序爵”,尤其让人钦佩。不过,在筹备校庆和安排相关活动之时,南京大学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目前还难以定论。毕竟,清华百年校庆之前,校方也曾表示将按毕业的时间来为校友排位,但随后推出的纪念特刊封面依旧落入“序爵不序长”的俗套——几十位清华校友的照片被拼成清华大礼堂的形状,居顶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梅贻琦、陈寅恪等清华学者都被排在下面。
其实,高校的校庆办成什么样,关键得看这场校庆到底是给谁办的。如果是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感怀师恩师德、共叙同窗之谊的契机,校方的主要角色应该是为师友团聚做好服务工作,筹办这样的校庆,组织者眼里只有地位平等的“同学”,排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如果是带有其他世俗的目的,校庆势必难逃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双重扭曲,以官位高低、财力厚薄来给参加者排位,几乎毫无悬念。当然,要想办出一场“序长不序爵”的校庆,参加者能否转变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毕业生,能够淡定地以一个普通毕业生的身份重回母校,也考验着毕业生自己的品格。
人们关注一所大学在校庆时遵循哪种排位原则,其实暗含了公众对高校的期待。校庆是观察一所高校价值排序的时机,也是高校推行去行政化改革时成本较小的一个开始。我们乐见南京大学不以毕业生的身份差异来排序,也期待这种“序长不序爵”的校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