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居正的社会思想
2012-04-18王勃亮辛晔
王勃亮 辛晔
【摘要】文章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论述了他的社会思想,他的社会控制论、社会变迁思想及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不涉及其政治与经济思想,但是从其中可以透视具有的社会思想,三者是交织一体的。
【关键词】张居正;社会思想;外儒内法
一、生平与背景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今县)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少时“颖敏绝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即位,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政事,神宗即位后,代高拱为首辅,掌实权达十年之久,为一代“权相”。张居正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死后受人诘毁,削爵夺谥,籍没家产。至崇祯时才得以平反,著有《张文忠公全集》,又《张太岳集》。要论及张居正的社会思想,必须要有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意识,张居正的思想脉络和特点与明王朝的社会现实不可分隔,明王朝的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病是他改革思想的动力,也是改革思想的内容。张居正在明穆宗时因其才华受到重用,参与政事,到明神宗时成为内阁首辅,名声显赫。这一时期正是明朝的中期,财政危机逐渐加重。到隆庆元年,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实权的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解决时弊的改革,他的社会思想都蕴含在其改革之中,以往对于张居正的研究都是从政治学的视角研究比较多,但是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其略论,当然他的社会思想也蕴含在其政治、经济等改革措施之中,不可割裂二者。
二、论社会变迁
张居正的社会变迁思想为其推行各种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或者寻求合法性的支持。他的社会变迁思想可以用“反虚谈,尚实效”概括。在社会变迁上遵循的是荀子的“法后王”逻辑,反对取法上古,用以前的法则和规律适用于当今之世。他认为王朝的发展是一个变迁的过程,由开国之初转至王朝中兴继而出现兴衰颓势。这个过程是任何朝代所经历的历史规律,开国之初的社会具有务实性,具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特点,人情素朴,风气良正,不浮夸,不浮虚。经由这样的开世太平达到王朝的中兴,安居乐业,民国安稳,而真是这样的风气或者说居安思危意识的缺乏,统治阶级的歌舞升平,终日沉浸在“制礼作乐,铺张繁盛之事”,在应对各种社会危机的取措之中,为了安稳现状,维持统治阶级的稳定,不涉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及矛盾,小修小补使规章制度及各种法令越来越多,繁文缛节,形式泛滥,这其实是王朝衰退的征兆。而张居正认识到明王朝正陷入到这种的历史的规律之中,立国两百年,且摇摇欲坠。他主张有选择性的变革,不可盲目变革,要“审机度势.更化宜民。”为了让明王朝回到以前那种开世太平的轨道,他开启了改革之举。
三、论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法
明朝中期,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国家赋税沉重,当政者贪污腐化,明争暗斗,政治极为腐败。国内起义不断,边防废弛,内外交困,明王朝政府正陷落于通知的危机之中。在对待社会危机上,张居正面对财政危机和民情疾苦双重态势提出了相应的措施:(1)体民情,减赋税。明代的赋税严重,尤以“带征钱粮”为重,累积的赋税与同年并交。张居正说:“安民之道,在查其疾苦而已。”曾多次上书安民,为民除疾苦,他认为带征之法虽是完久欠,实则“减新收”,今年欠的累积到明年,这样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他提出对于当年的拖欠的给予免除来缓解民众负担。(2)抑豪右,宽民力。他认为明朝当下正是由于豪强争相土地兼并而造成人民流离失所,人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就会陷入贫困,而豪强的赋税轻而造成国用空虚,这是重要的一方面。例外,又与官府勾结,贿赂官员,用官员之法欺压百姓,而法纪对他们却无效,造成民众苦不堪言。张居正针对这些提出了清丈全国土地方针,查勘豪强隐没的土地来减轻民众的痛苦,增加国家税收。还规定了出功臣的赐地以外,其余田地均与民众一体办纳粮差。
综上所述,张居正的社会思想主要表现他的社会变迁论、社会控制论与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法上。社会变迁思想为其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合法性思想基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王朝变化,不取法上古,以实际情况为准则。总之,他提出的“尊主庇民”的思想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与主流,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与同时代的激进自由思想家李贽不同,他的意识形态浓重,与朱元璋强化集权策略的治国之术并无二致,这样说来。除了他的有益贡献之外,他的进步思想甚少,固守着封建制度下的统治阶级意志。
参 考 文 献
[1]《张太岳集·答河道吴自湖》
[2]《张太岳集·杂著》
[3]张居正.陈六事疏(赛疏1)(A).张文忠公全集[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4]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文集3)(A3).张文忠公全集[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