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推进消费文明的路径探索

2012-04-18刘诗贵

关键词:合理性企业家伦理

刘诗贵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企业推进消费文明的路径探索

刘诗贵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应对“消费—生态”悖论,缓解生态危机,促进消费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企业应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生态道德素质,加强企业伦理建设,从而牢固树立生态消费理念,践行“合度”、“合宜”、“合道”的客观要求,实现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伦理合理性的价值诉求,遵循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实施绿色、低碳的生态化模式,推进消费文明的发展。

企业;消费;生态;伦理

企业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角,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制造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它也大量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生态恶化的困境。虽然企业和生态存在矛盾的对立关系,但是人类生活离不开企业,也离不开生态,抛弃任何一方,都是抛弃人类自己。因此,必须找到协调平衡的办法,使它们和谐,共存生态文明时代倡导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唯一的出路,那就是要求企业必须在生态承受能力限度内生产和消费,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消费生态化模式是最佳选择。企业在促进这种消费模式的实践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加强自身的伦理建设,增强生态伦理意识,追求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合度”、“合宜”、“合道”,遵循一定的生态伦理原则,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一、强化企业伦理建设:企业推进消费文明的路径选择

在生态文明时代,要实现消费生态化模式,企业如何促进消费文明?首先要强化生态消费意识,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才能有自觉践行生态消费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从现实出发,从上到下进行生态消费伦理教育,着力提高企业家道德素质,增强企业员工生态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制度化建设,树立生态消费伦理观念。

1.提高企业家的生态道德素质,塑造生态企业家形象。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指挥着企业的运作,是企业战略决策者,也是企业生态战略意识的主要承担者。可见,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对于企业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提高企业家素质对企业来说关乎企业的命运,对社会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依靠企业家的责任。提高企业家素质关键是提高其道德素质,国家总理温家宝曾指出“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1]道德是企业家综合素质中的核心部分,它能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体现企业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因而,企业家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企业家要与时俱进,接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信息,提高生态道德素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P6)要实现这种经济增长和消费模式,必然要求企业树立生态伦理观念,要求企业家成为“生态企业家”。“生态企业家”就是指生态意识强、生态道德素质高的企业家,生态企业家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如果一个企业家生态伦理意识淡泊,那他领导下的企业就不可能生产绿色产品,也不会去保护环境,他可能就会沿用近代西方发展模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污染”,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竭力掠取自然资源、肆意污染环境。所以,企业家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生态道德素质。

从道德素养的内容看,就是要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在一定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下指导生产和消费的核心理念是“科学、文明、绿色、适度”等观念。企业家要深入理解其中要义,其实质就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企业家不仅要接受关于生态生产和生态消费的各方面知识教育、学习环境、法律法规,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关键是生态伦理、生态消费观的形成。从形式来讲,道德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修养。外在的教育,主要是根据需要,定期聘请专家来企业进行讲座培训,普及生态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方面的知识;企业家要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企业发展交流活动,尤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问题等主题论坛,把握前沿动态等、内在的修养,就是指企业家要善于自我教育,通过不断的反省、自我批评查找存在的问题而促进自己的提高。

2.增强员工生态道德素质,引导树立生态消费观。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部分,企业的运作、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决策者,他的所思所想毕竟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因此,没有生态道德素质高的员工,企业不可能真正拥有绿色发展战略。[3](P128)生态企业的形象也靠员工来树立,在生态时代,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应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生态伦理素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自觉维护企业形象,如此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推动消费文明前进,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由此,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的生态道德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输入生态伦理价值理念,以生态伦理为核心导向确立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宗旨意识,将生态道德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员工牢固树立生态消费观。要在员工的实践生活中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培训活动。主要是传播生态知识、消费知识、生态伦理、生态消费理念;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在实践中让他们感受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摈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树立“节约、低碳、文明”的绿色理念,在生产和生活中,实施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道德制度化,促进企业伦理建设。

通过制度化建设,把企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力量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企业的道德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企业道德的效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促进企业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国外,许多西方国家,企业伦理制度化主要是制定企业道德行为规范。这是企业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当道德价值观和经营业务发生冲突时应遵循的基本方针。美国本特利学院的伦理研究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项调查就发现,《财富》杂志上排名前1000家的企业中,93%有成文的伦理准则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国内,著名的宝钢集团就把企业的道德要求具体化为企业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范和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如此,正如林颖和苏勇在《企业伦理的制度化》中指出企业在伦理问题上实现制度化管理,需要通过伦理准则、监督机制、反馈机制等一系列内部制度的建设以及企业外部环境适当的制度补充,使企业的伦理标准得以真正内化到员工个体,从而使每个员工自觉地表现出符合企业伦理道德的行为。[5](P70)于是,可以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引导、规范员工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让生态绿色、低碳、科学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得到贯彻实施,使员工在追求自身的切身利益时候同时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自然生态利益。通过制度的外在约束,逐渐内化为企业每一成员的道德信念,形成生态道德良心,使大家培养成一种责任感,也就是要对消费者、社会和自然负责。

二、“合度”、“合宜”、“合道”:企业推进消费文明的客观要求

P.普拉利认为企业活动最低限度的核心道德责任包括:(1)对消费者的关心,比如能否满足使用方便、产品安全等要求;(2)对环境的关心;(3)对最低工作条件的关心。[6](P98)但是,有的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而漠视消费者的利益、践踏环境的利益,导致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企业和环境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责任。生态文明时代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当前企业应以生态消费伦理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生产和消费方式,倡导“合度”、“合宜”、“合道”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摈弃消费主义张扬的高碳消费方式。

1.“合度”:企业活动的经济合理性。

企业活动的经济合理性是要符合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企业活动的经济合理性要求生产的“合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具有统一性,“无论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看作一个主体或多个人的活动,它们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须,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7](P12)生产和消费统一的基础便是人们发展延续自身的需要。企业活动主要就是生产和消费,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它对应人们的需要,生产要“合度”而不能失去理性。合度也就要合适、适量,能够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生产能力低下,产品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消除贫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生产相对需要的过剩,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出现,主要在于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而盲目生产,不遵循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为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大量生产,已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由此也是不合度、不合理性的。企业生产要节用资源、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讲究效率,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又要对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承担道德责任,这都是合理的要求。

另外,企业活动的经济合理性要求消费的“合度”,适当、合理的消费,指消费的数量与质量都符合客观的规定性,既不超越经济条件所允许的水平,也不滞后于生产力水平,把消费水平控制在客观经济条件允许的界限内。适度消费应符合生理标准、经济标准和社会标准。[8](P33)消费过度与不足,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环节,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从经济上看,过度消费传递着虚假的需求信息,误导生产,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妨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P89);然而,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仍然不利经济发展。两种极端消费模式都不符合经济上的价值合理性。企业作为最大的消费主体,应该进行“合度”消费,带动社会公众进行适度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企业的消费主要指向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消耗,“合度”的尺度应该是在生态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不能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污染自然环境。

综合看来,企业活动的经济合理性应该是生产的“合度”,对应消费的“合度”以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适度有利经济发展、有利促进消费文明;消费的过度与不够只会导致不合理性经济。所以企业活动应引入中庸之道,实现经济合理性,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

2.“合宜”:企业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企业活动的生态合理性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企业生产与消费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合宜”,即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经济、限制对环境的污染实施低碳消费模式。这种“合宜”是针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而提出来的,关乎着人类与自然的命运。

“合宜”的经济模式即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体现了生态合理性。生态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形态,是一种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协同进步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它要求人类通过主动、自觉地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P56-57)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求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以挥霍能源资源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要立足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科学合理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企业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生产,培植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绿色、低碳产品有利于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很多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乐意买绿色、低碳产品,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见,企业只有发展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因此,企业要提高生态生产能力,要着力开发和利用生态技术、低碳技术,关键是能源技术创新,以技术革新为动力,优化资源配置,生产合格的生态产品,提供优质的生态服务,引导生态消费,推动生态文明。

生态合理性还要求“合宜”的消费方式,即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美国学者施达斯·拉尔夫曾指出:“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的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10](P13)针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健康、不合理、非生态的消费方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等危害,生态文明倡导绿色消费,在消费过程中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9](P92)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是低耗能、低污染、安全、健康符合生态要求的消费,有利于人的健康、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自然的方式。这种“合宜”方式在于能够节约资源能源、限制环境污染,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企业应采用绿色、低碳模式节约能源资源、低碳生产和消费,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尽力限制污染、减少排放废弃物,进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遵循环境友好原则;要积极承担保护资源环境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要改善能源结构比如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实现节能减排,研发绿色、低碳产品,扩展低碳行业,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在日用品、服装、建筑材料、汽车等产品应用领域,以及各类健康培训和生态旅游等服务行业要求顺应人们日常绿色低碳消费潮流,为推进消费的生态化方式发挥引导作用。

3.“合道”:企业活动的伦理合理性。

企业活动的伦理合理性具体指向对消费者、对自然以及对自身的道德责任,即“合道”。企业行为是否“合道”主要从企业对人的态度、对自然和自己的态度来判断。当前要促进消费文明的目标,企业作为最大的消费主体应作出表率,在生产和消费实践中就要做到科学、安全、文明,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负责,对自然环境负责,对自己负责。

“合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企业行为应该对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承担道德责任。要提供足够的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合理需求,牢固树立“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为消费者生产丰富的优质产品,尤其是供给符合身心健康的绿色产品。不能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也不能提供黄、赌、毒等服务项目毒害消费群体、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更不能让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危及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出现了诸多此类问题,三鹿奶粉事件、齐二药造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假冒祛斑霜毁容案、使用燃气热水器中毒死伤案等等严重损害消费者事件。食品、药品、化妆用品、家用电器等都是人们密切接触的日常用品,生产厂家企业技术要能过硬,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才是“合道”。要规范企业的科学、安全、文明行为,政府要加强监管,社会舆论也要发挥监督作用,重要的还在于企业的自律,要严格把关企业员工的生产技能、还要对每一个企业成员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另一方面,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生产的前提就是要有工作能力的健康员工,一个好的员工团队是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培训好自己的员工,要关心员工,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现实中有的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不管员工的生命安全,迫使他们危险作业,造成重大事故。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煤矿事故、铁路运输事故、建筑业事故、农业机械事故等等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关键是要作好事前预防工作,有关责任人要尽职,确实从员工的利益出发,要科学、安全、文明生产。此外,企业还要顾及周边与之相关居民的利益。目前还存在企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新闻有“某鱼粉厂排放废气十余年、百余户居民生活受影响”、“企业排污害民,怎可诬赖古人”等主要突出企业排放废气、污水或者噪音等危及相关居民的健康生活,严重损害居民的利益。说明它们也没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对自己的生产消费后果不负责也就是企业道德缺失。所以企业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消费者、关爱员工、顾及相关居民的利益。

企业伦理合理性的“合道”还要求善待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在此主要具体针对戕害自然生态、掠取自然资源、污染环境而言。企业行为造成的生态破坏表现,有些企业出于高额经济利益的诱惑,为扩大再生产,毁林建厂、买地建房,由此大量砍伐树木、占据农田;企业的生产和消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据统计,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从全球范围看,企业的掠取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废气污水废料的排放、污染环境对自然恶意的结果,已经造成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大气及酸雨污染、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而要缓解生态危机,企业只有“合道”地关爱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消费资源能源,并将环保意识落实到环保行动中。比如Panasonic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在制造型企业推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活动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绿色产品生产”、“清洁工厂”创建和“绿色行动”实践。广汽本田企业环保口号——“让孩子的天空更蔚蓝”涵盖“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建设、绿色产业链以及绿色公益”等领域。总之,企业的“合道”文明行为应该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更科学和更系统开展企业环保事业,树立面向未来的绿色企业形象。

三、结语

《21世纪议程》的论断:“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归根结底指人类的行为,包括企业主体活动和其他消费主体行为,从现实看,企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应对“消费—生态”悖论、缓解生态危机,促进消费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企业要发挥主要作用。在意识层面,企业要树立生态消费价值观。生态消费伦理作为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放在首位,将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文明,从而走出生态悖论的误区。[11](P35)企业要通过塑造生态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树立生态消费价值观。在实践层面上,企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应在生态消费伦理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等基本原则实现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伦理合理性的目的。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当前企业活动应该倡导绿色、低碳模式,转变传统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摈弃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模式发展低碳生产和消费,实现生产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深入探索“合度”、“合宜”、“合道”的实际行为,推动消费生态化模式发展、促进消费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温家宝在纽约9月23日在纽约回答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提问[EB/OL].新华网,http://www.jcrb.com/caifu/cf2t/wtnfsi/ sjjd/200809/t2008092677077.html,2008-09-25.

[2]党的十七大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向玉乔.经济·生态·道德——中国经济生态化道路的伦理分析[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曾凡麟,黄毅.论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林颖,苏勇.企业伦理的制度化[J].道德与文明,2005(6).

[6][美]P.普拉利.商业伦理[M].洪成文,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程恩富.消费理论古今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9]曾建平.消费方式生态化的价值诉求[J].伦理学研究,2010(5).

[10][美]施里达斯·拉尔夫.我们的家园——地球[M].夏堃堡,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11]陈桂香.生态悖论视角下生态消费伦理的构建[J].消费经济,2007(4).

Businesses'Approaches to Promoting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LIU Shi-gu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Businesses are main agent responsible for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ey should play a key role in dealing with“consumption-ecology”paradox,mitigating ecological crisi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to ecological.Ideologically,they should enhance their ethics and establish ecological consumption values.Practically,they should pursue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ecological and ethical rationalities through moderate,proper and reasonable conducts;the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friendlines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uman-priority;they should adopt green and low-carbon mode to put the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on a right track.

business;consumption;ecology;ethics

B82-05献标识码:A

10.3969/j.issn.1674-8107.2012.05.007

1674-8107(2012)05-0037-05

(责任编辑:吴凡明)

2012-05-1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消费—生态’悖论的伦理学研究”(项目编号:11AZX010);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伦理学视野下的‘消费—生态’悖论研究”(项目编号:10YJA720005)。

刘诗贵(1971-),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合理性企业家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