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与探索

2012-04-18罗会兰杜连平李淑芝钟杨俊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

罗会兰, 杜连平, 李淑芝, 钟杨俊, 兰 红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不管是经济的腾飞,还是国家的发展,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先要正确认识创新。只有正确认识创新,才会不断地弃旧扬新,突破自我,达到新的高度。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而具有创新型素质的人才则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人们长期从事实践活动而总结出来的成果,是科学认知的突破,是人类在参与自然斗争、生产活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认知、了解、积累、突破和再突破而形成的。由于创新价值和创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创新的性质归纳如下:(1)创造性。创新的领域或方法是前人科学研究中没有开展和涉及的或创新的成果是前人所没有取得的。(2)否定性。创新的内容和实质是在否定前人理论或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或提出新的且更加合理的理论或技术。(3)继承性。创新的思路或方式是可以建立在前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并结合自身的实验研究而有所突破并且达到新的高度[1]。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研究

创新能力是社会评价人才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的重要依据。相当一些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同当前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主要的差距在于我国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创新思维欠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素质有待提高[2]。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阵地,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过于单纯的关注导师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传授作用而忽视了导师对学生在研究方向上的指引作用,对学生独立的思考、科学的猜想和大胆的验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则缺少鼓励措施[3]。在培养具有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战略背景下,深入加强贯彻对研究生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增强国家综合创新素质为根本目标,努力培养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4]。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反映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教育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将本国的教育现状同国外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相比之下,国外研究生教育更加看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自我解决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思维敏捷、能力出众、设计别出心裁,这些都是我国研究生所缺少或不及的。因此,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当看到自身不足,努力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21 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现状,一些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角度考虑,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这样不但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进一步促使他们创新设计和创新实验,达到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自中国加入WTO 以后,经济全球化节奏加快,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单是要有高学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但是,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对培养学生所涉的学科较为单一,而没有一个对学生知识进行全方位补充或扩展的层面,主要只能依靠学生进行自我拓展和摄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生重知识轻能力和素质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忽略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许多高校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为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真正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这一创新教育模式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进行项目实施和研究实验的平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协助指导为辅,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有利于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实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对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完成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国内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了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上。针对建设模式层面,相关研究在论述建立公共实验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工科研究生公共实验体系的建设问题,重点指出了完善公共实验体系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实践基础上,针对加强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提高学生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相关研究针对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创新人才孵化器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5]。有的研究以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为目标,对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这一平台的管理、实践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些学者结合自身所在的学科特点,开展了精品课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等要素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分别从比较角度、校企合作角度、导学关系角度和研究生培养角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7-10]。在实践探索层面,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都建立了与本单位特点相结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和校企合作生产实践培训基地。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又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5]。另外,高校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推进科技创新,此举对提升高校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提高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高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应该积极研究对策,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社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为项目研究做宣传,激发研究生创新研究热情

科研能力强的老师经常向研究生作项目宣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热情,而且还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研究生可以借此机会向老师学习一些项目经验,例如:对项目如何进行管理、实施和分配等,从而为以后的工作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国际接轨、世界同步,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学科领域的专家为研究生们做学术报告,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培养研究生团队精神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发挥研究生导师引导作用,而且更要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导师根据培养计划,结合实际问题和现有资源,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和学科领域研究热点,让学生自己去主导学习的过程、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对研究生的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2]。研究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导师所带的科研课题和项目为依托,以一个课题项目组为单位,从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三)加强研究生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学会从浩瀚的学术文献中寻找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开辟新思路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好的文献综述至关重要,不仅能够让他人方便的提取出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思路,而且能为新课题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论证。研究生论文写作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导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文献综述部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多看多动脑多总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也为学生以后自己写论文做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参考和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和思想的同时要抱有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识,应该客观评价其观点的实用性及其学术价值,决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

(四)努力为研究生缔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投入信息资料建设、网络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的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科研基金的投入,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尽可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要求的软硬件环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好的研究环境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努力营造一些能够让研究生乐于求知、乐于探索的宽松氛围。同时,也应当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最终营造一种有利于研究生跨学科合作创新的氛围。

(五)适当组织研究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

为了能让研究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使自己的所学所想能有发挥的空间以及用武之地,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创新实验竞赛活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通过举办或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研究生们正好可以一展身手,也可以借此机会验证自己的一些创新思想,展示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通过实验竞赛,研究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而不断地去完善自己。通过竞赛活动对研究生进行资助和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励他们进行创新研究。

(六)适当借鉴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研究生培养部门应当努力探索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模式是一种企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共享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教育培养模式。美国率先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在政府的督促下也紧跟其后,在产学研结合方面都做的非常成功,为它们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机会投入到生产实践,从而在实践当中及时发现现有技术和方法的不足和空白、工程问题中的盲点和失误以及自身的不足,进而通过自身的思考、学习、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去解决种种难题,最终使研究生创新教育成果通过生产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实现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彰显了产学研相结合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和优势。

总之,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新观念,培养出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社会主义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又要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只有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运转,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高素质的人才。

[1]何 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8-103.

[2]王衡生. 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3(1):34-37.

[3]严欣平,王光明.制约与提升:透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9-13.

[4]薛 静,陈洪根.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孵化器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5(7):27-30.

[5]陈洪根,薛 静.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施绩效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15-18.

[6]宋保维,崔景元.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32-33.

[7]程智勇.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29-32.

[8]李俭川.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31-35.

[9]殷建平.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4-6.

[10]耿柳娜,张 鹏.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48-52.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