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述评

2012-04-18

教师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生免费

赵 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述评

赵 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当前有关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实证研究主要有质化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中的问卷调查方法。从话语分析角度,研究者提出了免费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的二维概念论,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公费师范生概念。从历史分析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分期提出了政治史观和社会史观的两种划分依据。运用调查方法,现有研究对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对政策的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应吸收更加结构化的话语分析方法,尝试通过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混合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的综合性水平。

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方法论;话语分析;历史研究;问卷调查

自2007年国务院决定正式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开始,这一有关国家教师培养制度的重大政策就一直受到来自公众和学者的关注,有关机构与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纵览相关研究,从研究的层面上看,既包括宏观政策背景和实施效果的研究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与学习状况研究;从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背景看,则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从研究主体看,免费师范生政策既吸引了大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者,也引起了教育行政人员和中小学一线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关注,甚至是正在学习期间的师范生的关注。

西方教育政策研究者认为,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是确认政策问题 (policy issue)。而确认某种社会事件、某种社会现象或是困境能否成为需要政策干预的“政策问题”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素条件[1]:第一,该问题或现象必须包含内部争议,即不同社会阶层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诉求或观点存在分歧;第二,该问题或现象必须是出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公共事务。从其构成要素角度分析,免费师范生教育问题旨在解决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问题,意在提升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从其公共属性和复杂性来看,免费师范生政策指向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提升和推进教育公平是不折不扣的政策问题。然而,现有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中涵盖了大量的政策本体研究,也有很多研究者试图从教育政策研究的逻辑出发解读免费师范生政策,但是从研究方法论视角对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进行梳理和反思尚属鲜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作为新近出现的政策实践和研究主题,无论是从本体论角度还是从方法论角度,免费师范生研究都远未成熟。及时从方法论视角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推动免费师范生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引领相关研究领域在广泛吸收多学科理论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因此,本研究拟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免费师范生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有益的探索。

就研究取向 (approach)层面的讨论来说,教育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而目前教育研究中公认的实证研究方法论主要是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近来,也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应是一种以事实为依据 (evidence-based)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取向上,应将教育研究分为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和混合研究。[2]然而,对于研究方法论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很多争论。Wiersma认为[3],质化研究包含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法和民族志研究法,量化研究则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和以调查法为代表的非实验研究法。高尔等人则认为,量化研究方法论主要包括测量工具的选取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量化研究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和量表、问卷、直接观察、访谈和内容分析①高尔关注的是内容分析的频次分析法,故而将其归类到量化研究中。,质化研究则主要包括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4]。

关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相关研究中,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其中对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已有较为全面的综述文章[5],故本文重点关注关于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从所检索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采取的质化研究方法有话语分析法②Mcmillan认为,concept analysis(概念分析)是指教育研究中通过描述实质内涵、辨别不同语义和探讨概念运用方式等手段来澄清概念的方法。从对方法内涵的界定来说,与话语分析方法并无二致。为便于与更广阔的社会研究方法论相对应,本文采用了“话语分析方法”的表述,但在教育研究中,二者应为同义语。、历史研究法;采取的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测量方法与调查法。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研究者从概念表述、师范教育历史和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等多个角度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和师范生群体开展了研究。

一、质化研究取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

质化研究取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免费师范生概念的表述和运用问题,第二是在历史研究的视野中,此次颁布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从具体的研究方法来看,研究者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话语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

(一)话语分析方法视野中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

“话语”和“话语分析”原本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特定范畴,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话语”常常被定义为交际事件或言语交际活动,或是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互动过程及其产物;从语言的结构角度,“话语”则常常被定义为“文本”,即某个会话或某篇文章。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符号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话语分析逐渐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并随着20世纪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语言转向”运动,成为“来自不同理论传统和学科背景的诸多不同的文本分析方法的一个总称。”[6]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有研究者将话语分析分为五大类:结构分析法、认知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批评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7]。当代社会理论话语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费尔克拉夫认为,话语具有“文本和相互作用”意义以及“社会-理论”意义,所以话语分析具有“文本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前者描绘了话语实践,而后者则揭示了话语如何由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所构成,揭示了话语对于社会身份、社会关系以及知识和信仰体系的建构性作用[8]。

受费尔克拉夫的影响,政治学研究较多地运用了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在教育研究中,随着批判教育学的发展,批判话语分析 (也称批判理论方法)也逐渐成为质化研究的一种形式。批判话语分析把话语分为三个层次:1.文本层次,即包括书面语和口语的语言记录;2.话语实践,即文本的产生过程;3.话语的社会实践,即隐含文本和话语实践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此对应,批判话语分析通常也包含三个层面:即话语实践的微观、宏观分析和话语的社会实践分析。话语实践的微观分析能够说明参与者如何在其成员资源的基础上生产文本和解释文本;话语实践的宏观分析则重在了解成员资源 (包括话语秩序),了解成员资源是以规范的方式被利用还是以创造性的方式被利用;话语的社会实践分析则主要关注在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中探讨话语。

在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中,话语分析的方法集中体现在有关核心概念的界定过程中。从运用话语分析方法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话语实践的微观和宏观分析中,基本没有涉及话语的社会实践分析。从话语分析的对象来看,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话语分析主要集中在文本 (政策文件)和文本的产生过程。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话语实践的微观分析:“免费师范生”与“公费师范生”的二维概念表述

通过考察政策文本,在现有研究中,免费师范生政策话语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两种表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免费师范生”概念说和“公费师范生”概念说两种观点,并围绕“免费师范生”和“公费师范生”的二维表述,对政策文本进行了解释。

“免费师范生”概念说的表述方式为“师范生免费教育”,语出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是政策文本的表述方式。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政策制定者对2007年开始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正式界定,其概念的内涵和指向十分明确:即明确免费师范教育实施的范围、条件保障和各方的权利义务。沿袭“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表述,对报考相关院校和专业、签订免费师范教育协议的学生则统称为“免费师范生”。从概念的源起到使用范围,“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免费师范生”的表述都是官方话语的体现,具有明确的规定性。特指自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来,承担试点工作的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概念的重点应强调师范生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被“减免”的特征。

2008年,在专业教育研究期刊中首次出现以“公费师范生”为题的研究论文。2009年9月之后,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在校内新闻和公告中使用“公费师范生”的表述方式。同时,两份分别完成于2009年和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均使用了“公费师范生”的概念表述。[9][10][11][12]考察概念的内涵可以发现,“公费师范生”概念的实际指向同“免费师范生”和“师范生免费教育”一致,也是指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所不同的是,使用“公费师范生”概念的研究者认为尽管从内涵和外延上与“免费师范生”概念说并无矛盾,但概念的重点应强调师范教育的属性,即师范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倾向于使用“公费师范生”的概念。

2.话语实践的宏观分析:公费师范生概念的创造性运用

从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公费师范生”概念的提出主要有来自学理和实践的双重考虑,体现了话语实践宏观分析的特征,即以创造性的方式运用成员资源。在学理层面,有研究者指出,“免费师范生”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提法毫无疑问地指出了这项政策内容的核心特征,即由国家承担师范生的培养和生活费用。但是考虑到教育事业所具有的“公共性”和“公共产品”特性,用“公费师范生”的表述方式更能够突出由国家承担师范教育经费这一政府行为所隐含的师范教育的公共性,因此能够更加突出这项政策的实质。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有研究者指出,无论是从免费师范生制度的提出背景还是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政策的解读,都明确指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国家的示范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13]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领导同志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当老师,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从教,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政策目标还是政府部门对政策内涵的解读,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实践中的重点并不是“免费”,而是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从话语内容相互关联的准则考虑,公费师范生的表述更为准确、明晰。

此外,还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发现,在读免费师范生对外界把他们看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不总持有积极态度。同时,在读免费师范生的主观体验中,“免费师范生”的名称体现了国家承担教育经费的特征,却造成了外界和公众有意无意地把免费师范生等同于贫困生的现象,忽视了他们自身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意愿。因此,以“公费师范生”代替“免费师范生”的表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在实践中被接受了。

(二)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并且由于其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多样化的研究传统形成了教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在教育政策研究中,历史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历史研究是发展教育政策的基础,同时帮助政策研究者把握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历史不仅仅是按照编年顺序出现的事件,而是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关系的解释。正如美国学者所指出的:“对教育改革运动的历史考察会使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发现,人们热烈期盼的教育改革或革新往往是一些过去的曾经出现或流行的观念,只是后来被其他观念所取代了。”[14]因此,无论是盛行一时还是仍在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的政策和观念,都需要政策的研究者和制定者借助历史研究的力量去探寻其消亡或繁荣的原因,考察相应的历史条件,从而为当前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第二,历史研究对解释主义传统和批判主义的建设性吸收,有助于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历史事件,重新建构对教育问题的理解。

教育中的历史研究主要涉及历史信息资料的搜集及确证、“概念化”(运用概念组织和解释收集的资料)、推断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概括推广历史研究的证据。其中,研究者尤其关注运用概念来组织和解释信息的方法[3]158,认为通过准确的概念化,能够发现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上述特点也突出地反映在免费师范生的相关研究中。免费师范生政策出台后,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将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放在师范教育的历史中考察,系统地梳理了自我国建立师范教育制度以来的经费资助状况。从历史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这些对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形成了政治史的取向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和社会史取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反映在观点上的分歧就是在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阶段划分上提出了不同的依据。

1.以政治制度发展为依据的师范教育历史划分

从传统的政治史视角出发,研究者将免费师范生政策放到我国师范教育历史发展背景中考察后认为,应以政权的更替为标准划分师范教育的历史阶段,并提出了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这类研究认为,自清末我国开始兴办西式学堂改变传统教育形态开始,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是随着政权的更替或是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而变迁的历程。因此,持政治史观的学者按照政权的更替或是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向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阶段”或“五阶段”,即将我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划分为:清末师范教育建立时期、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师范教育发展四个阶段[15]。或是再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师范教育细分为两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之后的师范教育,这样就形成了关于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五阶段”论:清末师范教育建立时期、民国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国民政府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师范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至今的师范教育发展五个阶段。[16][17][18]在此观点看来,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施行,既是提高现阶段师资队伍质量、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同时,政治史视角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也为当前的政策提出了历史依据。考察师范教育历史研究发现,从清末以来,无论国家政治制度如何发展变化,大多数时间里,师范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政府所给予的经济优待,因而尽管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师范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师范教育同国家意志的紧密联系这一基本共识并不以政治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然而,受限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类研究尚未能有力地揭示历史上出现的免费师范教育同当今的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会史观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

如前文所述,历史研究的解释主义传统和批判传统不断帮助研究者对历史事件提出新的解读。社会史学就是这一取向的突出代表。在社会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有少数研究者从社会史的视角考察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从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对自清末建立师范教育体制以来的百年师范教育进行分期。这些学者粗略地根据不同时期师范教育体制的特点将师范教育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初建时期 (1902-1922)、师范教育的开放和封闭混合时期 (1922-1949)、师范教育借鉴苏联教育体制,重回封闭定向的时期 (1949-1982)和封闭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时期 (1982-今)。持社会史观的研究者认为,按照师范教育发展过程本身的逻辑对其进行历史划分更为科学。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都具有实施免费师范教育的特征,而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则是以非免费师范教育为特征的,基于上述考察,社会史观的研究者提出了“免费师范教育回归论”,认为,此次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施行是对师范教育的免费传统的 “回归”。[19][20][21][22]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自清末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以来,师范教育的经费来源变化与师范教育体制的变迁息息相关,反映了我国近代在国家和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从师范教育的制度形态来看,从清末师范教育建立至今的一百年多年历史中,师范教育经历了从封闭独立走向开放、再次走向封闭独立到再次开放的螺旋式道路。而师范教育的经费资助制度、师范生的就业服务制度也随着师范教育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

教育研究或者说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从研究设计来看,教育研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和心理测量方法和调查法等。其中教育和心理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对象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学业成绩测量、态度测量、兴趣量表、个性量表和投射测验[4]148;根据测量的数据特征,则可以把测量划分为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四个层次。[23]调查法因其高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用途广泛的特征而在教育研究中被大量使用。调查法的优势还在于,它既可以用来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也可以用来发现研究对象中各个因素的关系。

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中,有关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研究大量采用了量化研究的方法。其中既包括运用测量的方法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成就动机量表和自编学习动机强度量表等研究工具考察免费师范生的个性化特征,也包括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23]、学习、生活状况。[24][25],课程满意度[26]、学习需求[27]、学习动机[28][29][30][31][32]、从教意愿、职业倾向与职业兴趣[33][34][35]、职业认同[36][37]、教师知识[38]以及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看法[39][40]、专业承诺[41]等群体特征,考察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量化研究,研究者的发现,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认识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从心理特征来看,免费师范生则呈现出了充满张力的心理状态。

(一)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了解和认同状况有待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者发现,较高比例的免费师范生表示对免费师范生政策有些了解(54.5%)或非常了解 (24.8%),[42]但是表现在行为倾向上则比较消极 (38%)[43]。免费师范生普遍认为,这项政策虽然自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还是要结合自己未来的道路,大家普遍担心到经济落后地方任教,工作待遇太低,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还肩负着提高整个家庭生活水平的重任,对这个问题更加担忧。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目前免费师范生政策仅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中开展,这六所院校无论从历史传统、实力还是口碑对大多数高中生及其家长都是极有吸引力的,因此也导致个别学生和家长冲着名校来求学读书,而没有过多地考虑免费师范生政策对考生义务的相关规定,这些学生往往有比较强烈的违约意愿。

(二)免费师范生具有一定适合从教的心理特征

对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发现,在免费师范生职业倾向总体分布上,社会型职业倾向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职业倾向,社会型职业倾向 (即适合从事教师、咨询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关注人际互动的职业倾向类型)的学生人数占总体的43.2%。[44]这表明,相当一部分考生包括免费师范生专业是在考虑自身性格特征和职业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动机类型、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免费师范生还是非免费师范生,入学第二年时均比刚刚入学时的学习动机有所下降。

上述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起到了一定效果,吸引了部分适合从教的学生加入师范生队伍,但政策的吸引力、保障能力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仍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增强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认同程度,坚定终身从教和到条件艰苦的地方从教的职业信念。

最后,有关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量化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的研究看,研究的抽样以方便抽样为主,多是基于某一所部属师范大学的研究和分析;从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的角度看,研究者对研究本身特别是问卷调查的技术性能讨论较少,几乎没有提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三、结语——运用多样化方法论的建议

前文分别从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中的话语分析、历史研究和定量研究角度对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进行了描述和概括,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从方法论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应更加多样化、更多体现研究方法论的前沿进展,从而以我国这一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出发取得具有突破性的理论成果。结合研究方法领域的进展,未来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的方法突破可能出现在以下方向:

(一)更加注重运用结构化的话语分析方法

随着话语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中,话语分析方法也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有研究者提出,定性的话语分析法与定量的内容分析法分别是教育政策研究文本分析的一个层次[5]26。然而,考察“话语”与“文本”概念的内涵发现,从“话语”关注交际事件或言语交际活动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看,话语的范畴应涵盖文本,或者至少如一些语言学家所理解的,话语与文本①语言学中也常常把“文本”称为“语篇”,这反映了对英文TEXT的不同理解。没有分别,作为同义词出现。因此,借鉴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当前的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政策话语实践的分析上。对文本层次的话语和话语的社会文化实践层次关注不够,反映在研究手段上就体现为缺乏定量的内容分析方法和宏观的批判话语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指“通过一系列的转换范式将非结构化文本中的自然信息转换为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的结构化的信息形态。”[45]内容分析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文本中主要的信息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出来,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政策的主要研究议题。此外,做为一种结构化的转换信息的方式,当代的内容分析方法也已经超越了上述词频统计的范畴,而是强调通过结构化的编码方式,将信息分解成为可供分析的最小单元——概念主题,然后从情感态度和情境行为两个方向建构分类指标,再通过定量测度的方法来判断政策态度和行为的强度。

按照公共政策学的一般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是由政府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那么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明确与政策相关的主题及其本质性事实,探索其发展趋势,对于了解政策目标、监测政策执行过程、分析政策执行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达到这样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与免费师范生政策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调查研究来实现。如,对免费师范生对政策的态度和认识展开问卷调查,对有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是中小学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等都属于这类研究。然而,另一方面,上述调查方法往往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被调查者的隐私,容易造成由于研究者的主观印象而造成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内容分析方法可以有力地与上述研究相互支持和印证。此外,内容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清晰地了解政策的感知者与政策目标的关系。确定内容分析的概念主题需要考虑四个要素: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定者及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目标和实施过程。通过确定概念主题,研究者可以逐一列出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感知者和被感知者及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清晰地了解该项政策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方向。

(二)更加注重运用综合化的研究方法

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正在成为一个容纳了多学科视角的研究主题,在研究方法上也吸收和借鉴了多学科的学术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无论是从其重要意义、影响力还是引导和示范作用的角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都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综合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相关研究应从更为丰富的研究范式去分析和解读,从而全面深入地了解这项政策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所在。

在免费师范生研究中运用更为综合化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教育研究方法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运用,特别是与政治学研究方法结合运用;二是从研究取向上,从单一的量化研究或质化研究走向更为综合的混合研究。

当代政治学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从功能角度上来说,属于政治学的应用研究。从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划分而言,公共政策分析连接了政治学的两大体系,即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因此,将免费师范生政策置于公共政策的理论视野之下,借鉴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在研究方法上,政治学研究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均十分重视,并发展出了相应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方面,政治学吸收了大量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强调构建政策研究的分析模型。从定性研究的角度而言,政治学重视宏观定性分析的方法,希望通过“多案例系统比较法来寻找某些特性或是特性的特殊结构存在或缺失的情况”。[46][23]因此,政治学方法擅长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宏观比较,也为研究者汲取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提供了便利。免费师范生政策虽然是面向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教师教育政策,旨在提高教师质量和推动基础教育的实质公平,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提高教师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教育议题,是各国共同追求的教育价值取向。有些国家 (如美国)也有类似的教师教育资助政策,因此,如果能够运用政治学的宏观定性分析方法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同各国解决师资问题和教育公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提高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力。

最后,从研究取向上,当前免费师范生政策研究中较多地运用了量化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和探讨免费师范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对政策的认识和看法。但是,量化研究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擅长于反映研究群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却在研究群体的意义建构过程和对事物内在的深入理解方面显得束手无策。而这正是质化研究的长处所在。也正因此,尽管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仍然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尝试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从现有关于免费师范生的研究文献来看,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开展的研究极少。显然,这对于研究总数已经达到3万多人的免费师范生群体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免费师范生逐步走上工作岗位,探讨促使免费师范生敬业爱岗的关键因素、探索高质量教师的成长路径等更深层的研究问题摆在研究者面前,运用混合研究的方法也将成为研究者的必然选择之一。

[1]Fowler F.C.Policy Studie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An Introduction[M].3rd ed.Boston:Prentice Hall,2009.

[2]Mcmillan J.H.,Schumacher,S.Research in Education:Evidence-based Inquiry[M].6th ed.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Inc.,2006.

[3]Wiersma,W.& Jurs,S.G.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影印版)[M].8thed.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J·P·高尔、M·高尔、W·R·博格.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5th e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周挥辉.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践的矛盾分析与政策调适[J].教育研究,2010,(8).

[6]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 [J].复旦教育论坛,2009,7(5):22-27.

[7]杨信彰.导读 [M].J.P.Gee.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9]史宁中,柳海民.公费师范教育:兴邦强国的重要建议和国家设计[J].教师教育研究,2008,(5):3-6.

[10]朱红.公费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制度设计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李新.公费师范生就业需求与政策设计建议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2]鞠静.公费师范生志愿填报调查——基于河南信阳市的调查与分析 [J].科教导刊 (上旬刊),2010,(3):83-84.

[1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R].2007.

[14]Best J.W.& Kahn,J.V.Research in Education[M].3rd ed.Boston:Pearson Education Inc.,2006.

[15]曲铁华,袁媛.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百年历史考察 [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13-219.

[16]黄小莲.“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利益与风险 [J].全球教育展望,2009,(10).

[17]徐魁鸿.论师范生免费教育——兼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J].当代教师教育,2009,(4).

[18]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 [J].教师教育研究,2007,(3).

[19]喻本伐.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存废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2):114-123.

[20]胡艳.关于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100-106.

[21]陆道坤,吴小玮.20世纪前半叶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学费与服务期制度研究及启示 [J].中国高教研究,2008,(3):78-82.

[22]申国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回归的思考 [J].全球教育展望,2007,(6).

[23]德尔伯特·c·米勒,内尔·j·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3]李高峰.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4]巩媛丽,孙倩,刘启芳.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个案考察 [J].考试周刊,2008,(30).

[25]鲁克亮,刘琼芳.西南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26]滕瀚,时伟,梁支宏,王少云.免费师范生课程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9).

[27]张屹,寇洪丽.免费师范生远程学习资源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

[28]钟贞明,李冬梅.免费与非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强度的比较研究 [J].心理研究,2010,(2).

[29]赵佳静,于海峰.关于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类型与强度的调查 [J].心理研究,2010,(2).

[30]张淑梅,保佳,王睿.免费数学师范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9,(6).

[31]王丹丹,盖笑松.免费与非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强度的发展趋势 [J].心理研究,2010,(2).

[32]覃小琼,孙蕾,吴琼.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特点的访谈研究 [J].心理研究,2010,(2).

[33]吴国强,李越.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相关研究 [J].社会心理科学,2008,(6).

[34][44]石学云,赵蕊,刘芳,王亚宁,朱俊.免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的调查研究 [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35][43]张晓辉,赵宏玉,齐婷婷.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36]封子奇,姜宇,杜艳婷,高钦.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0,(7).

[37]石艳.免费师范生身份认同研究——基于对某师范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0,(4).

[38]张蕾,郑弘非,郝宁.免费师范生现有与所需教师知识的调查研究 [J].心理研究,2009,(3).

[39]戴艾芳,余秀兰.西部师范院校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意向的调查研究——以西部地区某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40]姚云,董晓薇.全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认同度调查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

[41]姚福清,陈时见.免费教育师范生专业承诺状况的调查研究 [J].当代教师教育,2009,(1).

[42]张男星.首届免费师范生入学状况调查 [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32-41.

[45]李钢,蓝石.公共政策内容分析方法: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6]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 [M].北京:三联书店,2006.

Review on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Fre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ZHAO Ping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Major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mplemented in research on free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es discourse analysis,historical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By discourse analysis,researchers prompt possibility to a dual conception framework of‘free teacher education’to‘government- aid teacher education’.By historical research,research on free teacher education not only developed from single perspective to multiple perspectives but also argued for a historical division on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from both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 perspective.By quantitative method,researchers explored free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n the policy.For future free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a more structuralized content analysis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will deepen the research area.

fre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research methodology;discourse analysis;historical analysis;survey

G659.20

A

1672-5905(2012)03-0041-08

2012-02-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资金资助项目 (10JJD880003)阶段成果

赵萍 (1978-),女,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政策、比较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刘东敏)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生免费
该不该免费送货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