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旗袍展演策划

2012-04-18撰文高春明周天徐勤图片提供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意设计源 2012年6期
关键词:名媛特展海派

撰文:高春明、周天、徐勤 图片提供: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暨“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开幕式

2012年 6月29 日,“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暨“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举办。“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用走秀、展演等多种手段演绎旗袍永恒的生命力,以海上旧梦、蝶儿飞飞、百年风华、传承永恒、当代风情五个章节唱响旗袍的变奏曲;“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则展出民国时期海上名媛的30件旗袍,它们的主人有的是政界名人,有的是业界精英或商界名流,这些旗袍质地考究、做工精致,反映了当时海上名媛高雅的衣着品味——海派旗袍在2012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作为设计之都的创意创新项目向世人展现了自己不一样的魅力和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怎样将研究的学术性、样本复原的专业性、原始样本收集的及时性以及活态传承结合起来?能否通过积极转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今天创意生态营造的组成部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上述话题越来越成为非遗保护工作向纵深拓展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围绕上述议题求教于“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暨“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的策划人和组织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高春明和上海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天。

一、大型旗袍展演开幕式的 “千人签名”设计

“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开幕式上的“千人签名”活动令人眼前一亮:不同年龄的女性冒着酷暑前来会场展示身穿旗袍的魅力,旗袍让上海女性有了别样的美丽;而这一千多名生活在上海、居住在上海的女性也成为海派旗袍活态传承的生动演绎。

高春明:近些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城市市民休闲时间的增多,许多中国传统服饰的爱好者组织了 各种活动,在社会上非常活跃。其中大部分旗袍爱好者都跟我有过接触。古美旗袍沙龙、周家嘴社区旗袍沙龙、徐家汇旗袍文化中心等都曾邀请我去给她们授课或担任她们的顾问。我认为,她们的热情和执着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这些爱好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爱,有的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她们中有人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参考有关图像,自己动手制作旗袍;有的在中国传统节日里自发组织礼仪活动,倡导穿着旗袍,这些都对弘扬海派旗袍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海派旗袍发祥于上海,它是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审美观念、制作技术进行碰撞之后产生的美丽奇葩。旗袍爱好者组织的活动,一方面与传统相结合,一方面又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她们身穿旗袍出现在不同场合,比如在国内外的旅游胜地,在热闹的南京路,在幽静的苏州园林,在豪华的地中海邮轮……充分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绰约风姿和海派旗袍的无穷魅力。

千人签名现场

在与这些旗袍爱好者的接触中,我越来越觉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海派旗袍不仅仅只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更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旗袍中的有些款式服饰与现在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不能再成为日常着装,但完全可以使之成为一种礼仪服饰。我们组织的千人签名活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希望倡导我们的妇女在节日庆典和人生重要的日子都能将高贵、典雅的旗袍作为正式礼服,为自己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令人欣慰的是,有那么多人接受了我们的倡议。事后,已有多家博物馆前来联系,希望将那块千人签名版征集为他们的藏品。

千人签名现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国籍的穿着旗袍的女性簇拥签名版前,因为旗袍,她们成了圈中好友;因为旗袍,她们找到了共同的追求;因为旗袍,她们共同举起手中的笔,像是在一片花海里争相记录下自己的美丽;而当她们离开的时候,她们心中的种子也随着走向这个城市的大街、巷道;走向这个国家的四面八方;融入这个地球的五彩缤纷……

千人签名

千人签名

二、“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的策划定位

“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的立意很高,尽管上海乃至全国其他地区过去都搞过旗袍展览和相关活动,高春明研究员本人也在国内外策划过类似的活动,但人们注意到,无论是展品分量还是策展理念以至展陈方式,都无法与本次展览活动比拟。

海上名媛旗袍特展

高春明:2007年,由我出面申报的“海派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本人策展的“百年旗袍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2009年,我和我的助手周天应邀在东方大讲坛作了关于海派旗袍的讲座……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除了旗袍历史、文化、工艺之外,旗袍的主人——那些民国时期的女性同样令人瞩目,她们曾经在风云转换的时代里生活、学习、工作,她们与旗袍之间的故事折射出20世纪初女性的记忆与情感、奋斗与辉煌。

一个特定的女性群体,开始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她们大多数出身名门,毕业于国外或国内名校的高等学府,学有所成,业有专攻。她们是那个时期上海知识女性、职业女性的代表,她们与旗袍有着怎样的感情?她们曾经身穿旗袍经历过哪些难忘时刻?从这个角度出发,旗袍带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瞬间与片段。这时我们发现,历史,因为旗袍映衬而变得生动和鲜活;旗袍,因为历史的观照而变得深沉和厚重。

于是,以人物身份为基点的旗袍特展策划方案在我们头脑里越来越明晰。通过各种渠道,我们从美国、比利时、日本、中国香港等地联系到上世纪30年代名媛本人或她们的后人,征集到她们曾经穿过的旗袍,其中有政界名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有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严幼韵女士;有业界精英,有中国最早的女科学家、女律师、女校长;有商界名流的家眷,如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的夫人,席家花园旧主、席德柄的女儿等等。当我们得到她们的旗袍时发现,这些旗袍质地考究、做工精致,足以反映出当时海上名媛高雅的衣着品味,而这些旗袍的主人们,她们经历过战火、流乱、奋斗、成功,有着跟旗袍一样精彩的人生故事。

周天:为了深挖旗袍背后的故事,我们查阅了大量民国史料、人物传记,甚至直接找到健在的名媛本人,对她们进行采访。2012年5月,我专程到名媛严仁美在北京的家中进行采访。严女士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可是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表达顺畅,她为我讲述了三十年代她自己穿着旗袍的往事,还拿出许多照片向我逐个介绍里面的人物身份。在对其他名门之后的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这些旗袍保存下来十分不易,许多海外名媛的后人从小生长的国外,对旗袍没有了解,更没有感情,当有些名媛去世之后,旗袍往往被整箱整箱拖出去扔掉,有些则被遗忘在角落阁楼,无人问津。

在征集展品的过程中,郁达夫夫人王映霞的旗袍还记录了一段尘封往事。当年王映霞将自己的一箱衣物交给友人——作家章克标保存,后因故再也没有去取;而章克标就一直保存着这箱衣物,无论是战时的辗转,还是晚年的搬迁,总是将这箱衣物带在身边,直至2007年以107岁高龄故世。衣箱中的旗袍被夫人赠送给章克标的学生,后来又几经辗转出现在我们这次的特展上。这件秋香色的缎面旗袍前襟绣花,里面纳着棉絮,从式样上看,大概制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至少有八十年的历史了。类似小故事在这次特展的旗袍背后总是时隐时现。因为和以往的旗袍展示不同,这次展览中的旗袍都有明确的主人,而每个主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每一件旗袍后面,可能都有一个故事,把这些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异常珍贵的旗袍口述史了。

海上名媛旗袍特展

我们希望更深入、广泛、多角度地了解旗袍,并将这些信息收集、传递出来。所以,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做旗袍的实物征集、口述资料方面收集和展示工作,这也是“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的出发点之一。

以人物身份为基点,“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透过旗袍看人物,看历史;透过人物和历史展旗袍,作为“物”的款式服装成了有时代印迹和人物灵魂的文明载体。

三、创意“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

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不是通常意义的服装秀。其章节编排、舞美灯光,都贯穿着策划者的学术理念。第一章“海上旧梦”演绎了由清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40件珍贵旗袍;第二章“蝶儿飞飞”全市17个区(县)中遴选出18岁女孩,身着旗袍进行成人礼宣誓。第三章“百年风华”创意各个年龄段身穿旗袍的女性上台,展示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旗袍之美。第四章“传承永恒”由名媛后代代表将家族所珍藏的古董旗袍捐赠给上海非遗中心,并现场讲述自己与旗袍不解之缘;最后一幕“璀璨星光”,由上海高级旗袍定制中心选送的100件极具时代感和新风尚的旗袍逐个登台,表现出海派旗袍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高春明、周天

高春明:一件好的旗袍,是意蕴和剪裁的双赢,它源于穿着者的气度涵养,当然也得益于制作者的匠心独具和苛刻的剪裁。对人体36个部位的精准测量,经历“镶、嵌、滚、宕、盘、绣、贴、绘、钉”等繁复的工艺,才得以成就一件经典。这也是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作为中式传统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于2011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在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中,我们特别设计了18岁女孩身着旗袍完成成人宣誓的环节。

日本和韩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日本的传统“成人礼”从中国传入的冠礼和笄礼中衍生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对这项传统礼仪更加重视。1948年,日本国会立法,规定每年1月15日为全国年满18岁男女青年的成人节,以激发青年的自觉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直到现在,成人节一直是日本青年非常重要的节日。青年人通过这一节日获得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成人责任感教育,而在这一天,18岁的青年会穿着本国的传统服饰参加礼仪活动,民族传统服饰成为整个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20年代,旗袍就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成功的一种服饰,那时候的大多数学校会用旗袍做校服,穿着旗袍的女性既保留了中国女性温婉含蓄的气质,又有现代女性干练简洁的风采。我们设计18岁女孩身着旗袍完成成人礼,非常愿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推广做一些尝试。在实际活动中,穿着旗袍的女孩们显得既端庄又有青春活力,她们自己的感觉也都非常好。

我们还在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中设计了名媛后代经典旗袍捐赠环节。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107岁的旅美老人严幼韵女士委托其后人将自己的一件老旗袍捐赠给筹建中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建成后将集收藏保存、展览展示、传承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目前我们正面向全社会征集非遗项目实物。在节目中设计这个环节,正是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向中心捐赠展品、图片和文字档案等非遗资料。这些藏品弥足珍贵,它们传承着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工艺,它们将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发挥巨大作用,惠及今人,泽披后世。所以,在展演过节中我们获赠的这件旅美老华人几十年珍藏,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

龙纹旗袍

凤纹旗袍

传承永恒

周天:我们还精心编纂了解说词。“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大型旗袍秀综合多种手段演绎旗袍永恒的生命力,用海上旧梦、蝶儿飞飞、百年风华、传承永恒、当代风情五个章节唱响旗袍的变奏曲。每个章节的解说词都要以旗袍的历史为背景传达旗袍知识,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相应的结构和语言。“百年风华”板块是我们精心设计的板块,用11名身着旗袍的女性来演绎,这些女性从幼年到百岁,每人相隔10岁,由此来寓意旗袍的百年历程;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表现张力。演出时先由解说词来介绍各个年龄的女性身穿旗袍的不同风采,然后再请这些女性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当追光打到那位百岁老人身上时,她动情地说“我穿上旗袍,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全场非常安静,人们被百年旗袍情怀深深打动了。

说起来,高春明走进中华服饰研究领域已有数十个年头。《华东新闻》2006年03月21日第三版记有这样一段档案:28年前,20岁的高春明走进上海市文化局中国服饰史研究室。当时,中国古代服饰史少有文字记载,也鲜实物参照,更无研究探讨。一天,他与老师来到北京小羊溢滨胡同一间昏暗的小屋,已默默在中国服饰史研究上耕作多年的沈从文先生握住高春明的手,一字一字地说:“中国古代服饰大有研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啊!”

从此,一根丝线、一片衣角、一枚纹饰、一方图案……高春明钻研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宗教……数十年学术积累,高春明相继推出《中国历代服饰》、《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史》、《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锦绣文章— —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等研究专著,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辟出一片锦绣天地。

2007年,由高春明主持申报的“海派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由高春明策展的“百年旗袍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2009年,高春明和助手周天应邀在东方大讲坛作关于海派旗袍的讲座;2011年,“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作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的代表,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为名,与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一起,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春明认为,“旗袍之所以能风行百年以上,就是因它能以不断变化适应人们的审美和生活需求。”“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大型展演”暨“至臻与永恒-海上名媛旗袍特展”的策划者将海派旗袍文化研究、经典旗袍样本收集和复原、时尚旗袍设计、旗袍与设计之都女性的服饰审美追求等内容综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发打造为新颖的、能够满足都市人多维感官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启示非遗保护,还贡献设计之都的文化建设,从而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猜你喜欢

名媛特展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新春特展《笔筒文化耀古今》在客博开展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海派剪纸
名媛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