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当代性特征研究
2012-04-18撰文项建恒
撰文:项建恒
一、“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在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里,那些对物和环境施加的影响比我们现在小得多的人创立了美的艺术,确定了美的艺术的不同种类。然而,我们的手段在这方面所达到的适应能力和精确度上正经历的惊人发展使我们看到,古代的美的艺术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所有艺术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去观赏和对待的物质成分,这种物质成分也不能不受制于现代化科学和现代化实践。近二十年来,无论是物质还是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自古以来的那个样子了。人们必须估计到,伟大的革新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
——保罗·瓦雷里:《艺术片论集》,法国,第103-104页(《无处不在的征服》)
当代影视动画,是技术性倾向明显的工作,是建立在技术革命之上的艺术表现手段。就目前的现象来说,其表现较多运用在商业效果显著的“大片”之中,被借助用来完成那些追求视觉刺激、而真人又难以完成的视觉效果。可一提到“大片”这个词,又时常会被一些人嗤之以鼻,以世俗冠以称呼。的确,为了夺人眼球,不少“大片”借助当代影视动画技术,虽把视觉效果做得震撼人心,却往往忽视了艺术的“真我”精神。
图1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书中(见图1),解释了他对诞生于技术背景中的艺术品的理解。书中详细阐述了由技术变革而引起的艺术面貌与思想的革新。照相机、摄影机等器具继相出现,艺术家们围绕着这些器具开始了争论和实验。艺术面貌得以新的呈现。由于世界观和出发点的异同,新的艺术面貌往往会成为争论的焦点,这些新涌现的艺术面貌,有些被时间证实了它存在的必要性,甚至成为主流,也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它无人问津,或根本一无是处。但无论如何,这些新面貌都具有时代的意义,在新技术出现并成为趋势的时候,这些涌现的新艺术面貌都同时提出了某种艺术发展的可能性,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都为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艺术的发展被冠以两极运动的称呼,一是“膜拜价值”(Kultwert),另一个是“展示价值”(Ausstellungswer),在艺术的发展中,后者的意义在不断加强。众所周知,艺术活动起源于祭司活动,大多产生在祭坛和寺庙当中,这是最不方便展示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活动后来演化成一些纪念活动和某方面具有领袖意义的人物画像,虽然可以移动展示,但是数量和场地都受到很多限制。到了摄影出现,艺术的展示性就被极大的提高了,并由于这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和追求“展示价值”成为艺术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毫无疑问,当代影视动画技术是追求艺术“展示价值”发展的结果,这种表现手法成为电影这种可复制的艺术品中重要的生产工具。
二、准确的艺术定位
随着艺术“展示价值”(Ausstellungswer)在社会地位中越来越受重视,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前所未有过的、被更多的人观看。由于所有的人处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所以也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动画的诞生,源于一些画家致力于“让绘画活动起来”的初衷,所以,它的出现可以完全认为是一个艺术现象。伴随着发展,动画艺术被逐渐的引向生活消遣的需求,由于这种需求倾向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娱乐性渗透到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当中。
图2
动画的产生是一个艺术现象,而其发展却成为了某种娱乐现象。这两个现象决定了完全对立的两种态度,艺术现象需要专注、需要思考、需要投自身于艺术其中;而娱乐现象则正相反,它不需要多少专注和思考,它更多的关心人的自我感官体会,借助娱乐性来满足人们的消遣愿望。这两种对立的态度是任何一部动画片在制作前就应该决定好了的,就是说动画片本身必须先想好是服务于艺术还是服务于娱乐,而这一问题的确定,决定整部动画的根源问题。说到底,就是说当代影视动画技术没有任何立场,它完全架构在另一个立场确定的基础上,而其根源问题也就是到底服务于艺术还是服务于娱乐的问题。
较之于绘画,电影更加精准,因为电影对环境和情节的记录比绘画要准确得多。动画是嫁接于电影基础之上的绘画,具备电影和绘画两者的特征。动画可以追求电影那样真实的效果,甚至可以展示那些平时肉眼不能察觉的真实,当代影视动画技术在追求逼真的效果上,可谓立下汗马功劳。由这些逼真效果而引起的惊叹声一度成为动画电影追求的方向。到电影版《最终幻想》的出现(见图2),它利用当代制作技术,把这种追求真实的动画效果制作做到了极致,但就是这种极致开始引起了事物反面的发展。不少人开始对追求真实的动画效果开始厌烦或畏惧。大家又开始提取绘画性的元素,并也借助当代影视动画技术来完成其追求的表现效果。当代影视动画技术已经悄无声息的占领了几乎现代所有类型动画制作领域,无论是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等,都已经借助这种技术来完成其制作,在技术层面上说,大家是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不同的是其视觉表现的美学根源问题。动画作为架构于绘画和电影之间的表现艺术手段,必须决定其目的是“艺术现象”还是“娱乐现象”,而影视动画技术将完全服务于这种“现象”确立后的表现效果上。比如,在服务于“娱乐现象”的视觉表现上,则要符合大众消遣的心态,要符合大众审美;而服务于“艺术现象”的视觉表现,就不能只是追求真实感的画面和刺激的场景,因为“艺术现象”需要专注和思考的,需要一种可以凝神的观看态度,需要艺术精英认可。所以,这里谈到的美学根源问题,就好比是一条双叉路口,你必须决定走哪一条,并从而决定了你的美学表现思路。
三、 “虚拟”文化思潮对当代影视动画的影响
由现代影视动画技术带来的变化已经渗透到当前社会中,并随之带动了诸多相关的文化思潮,其中“虚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已经不再陌生。利用脸蛋漂亮的动画形象,完美的三维人体骨骼,帅气的高档外衣,再用动作捕捉仪捕捉真实的人类动作……这一切,看似一个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完美而标准的人。在虚拟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开始探索虚拟文化之路。算起来,从中国首个虚拟偶像“青娜”到现在央视六套的虚拟主持人“小龙”,也走过不少日子了,但是他们的影响和效果都不太好(见图3)。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让这些完美的偶像吸引人们的视线。当然,这也不只是在国内发生,例如2004年日本动画《苹果核战记》,当时号称最逼真的动画——全部用动作捕捉仪来捕捉真人的表演动作,但最终令人比较失望,所有的动作虽然看着都很符合人体动作,但是那些表演实在是太蹩脚,就连当时参加的动作演员都觉得演出失败极了——然而导演却说“可以了”。
青娜
小龙
中国在虚拟偶像这一块探索中一直都不很理想,这也是虚拟文化思潮中值得反思的地方。面对优良的技术装备,人却变懒惰了,人们从心理上认为这些设备是来“解放”他们的、是来让他们可以“偷懒的”:虚拟人物有了漂亮的脸蛋还要做表情吗?——可爱就够了;有了动作捕捉仪还要考虑表演吗?——已经很逼真了。于是人们习惯了不再推敲、不再思考,这样一来,人们摆脱了创作活动中的辛苦,但与此同时也放弃了塑造精神价值的机会。
为了研究当代影视动画技术对“虚拟”文化思潮的碰撞,我们下面要研究一部很成功的虚拟化偶像动画——《街头霸王》(见图3)。
《街头霸王》的成功是因为他把“虚拟”演绎得很“真实”。“虚拟”其实是为了更快捷、更低成本的表现,它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它是否用虚拟的手法打动了观众的感情,这种“虚拟”必须建立在某种“真实”的立场之上,要处处体现出“真实”的细节来。
有一点很重要,《街头霸王》绝不是“漂亮脸蛋表面光鲜”的类型,作为音乐动画,污点乐队的戴蒙·阿尔本的音乐,让这部音乐动画具备了听觉上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力量,这已经超越了 “漂亮脸蛋”的光鲜作用。戴蒙·阿尔本对虚拟偶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本人相貌英俊,但却致力于做一个幕后工作者,这是因为他更注重表现艺术内涵而非偶像的美貌,这成为他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成功应该被称为是“实力派”。
负责设计《街头霸王》形象、并担当动画导演的杰米·休利特,是一位漫画家及设计师,曾经红极一时的“坦克女孩”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杰米·休利特认为,英国乐坛到处都是那些靠卖弄漂亮脸蛋、靠听台下女子的尖叫声为荣的伪音乐人,这些人根本不关心歌曲好不好……他在设计《街头霸王》人物造型的时候,拒绝追求外形完美,而是表现这些虚拟人物的个性特征,他为这些人物设计了性格、爱好、口头语等等富有人物个性的特点。在动画编剧时,像刻画一个文学人物一样处处体现这些虚拟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我们可以看看这个虚拟乐队的人物设定。
主唱:2-D,1977年出生
特征:一头冲冠头发好像刺猬一样,两只眼睛黑漆漆的,猛一看还以为是瞎子。
介绍:修长颓废迷人的主唱2-D,擅长弹奏键盘。2-D在人群中总是最沉默的一位,头部曾受过两次意外打击,导致偏头疼和部分记忆的缺失。他一直将魔头以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吸引了众多女性歌迷的目光,甚至还出现了他的后援会,在网络上成立了"Love 2 Deep "的歌迷专属网站。他喜欢收集波霸美女图。不过,有英格兰某报报道,他和英格兰足球联盟某球员交往甚密,而有被怀疑“同志”之嫌。
吉他手:Noodle,1991年出生
特征:一双永远睁不开的丹凤眼
介绍:促狭可爱的日本女孩吉他手Noodle,年仅10岁,喜欢收集飞天小女警、电子鸡、口袋怪兽、溜溜球玩具。Noodle总是带着内建收音机的流行盔帽,充满神秘东方气息的她虽然只会讲一句英文「Noodle」,但还能教2-D用“禅意”来治疗头痛。她的吉他技巧与中国拳脚功夫非常好。
贝司手:Murdoc,1966年出生
特征:满口毒蛇般的绿牙与一双红色的阴阳眼。
介绍:他是个地道英国本土人,喜欢揍2-D,喜欢用打火机烧小猫尾巴,喜欢在街边看免费A书。聪明乐观的Murdoc不修边幅,但内心思维缜密,以自修方式练就而成优异的贝斯弹奏技巧和写歌制作功力,这使他成为主宰全团的舵手。他还是英国流行乐天王罗比·威廉斯的儿时伙伴。
鼓手:Russel,1975年出生
特征:因过度惊吓导致两眼眼球翻白
介绍:“健身”和“狂吃”是他的两大爱好(目前是伦敦市郊“卡洛里多功能有氧健身中心”的老板)。出身中产之家,却崇尚说唱和Rap等黑人文化。他待人彬彬有礼,但在中学的时候,不知为啥被邪灵附体——昏迷了四年,此后就有了“嘻哈魔”常驻体内。
他们都有丰满的人物性格,每个人既有优秀出众的一面、同时也有点人性的瑕疵,各自的历史经历发展成独特的爱好、信仰、价值取向。虚拟乐队的人物都有详细的资料、生活习惯、卓越的艺术才能——这些内容全都来自现实生活。可见,这完全是一个被赋予了生命的虚拟乐队,他们都不完美,但都具备丰满的灵魂——都令人着迷。与此相比,另外一些被塑造了漂亮脸蛋的虚拟偶像,就比《街头霸王》要苍白得多了。
图3
剧中人物要鲜活起来,还要靠细心雕琢。要给这个虚拟乐队策划更符合他们人物性格、更接近真实社会的情节。《街头霸王》出第二张专辑的时候,突然鼓手Russel对外界宣称:“其实这张专辑基本都是出自Noodle之手,可是Murdoc却要独占全部的功劳——Murdoc竟对外界说他就是这张专辑的创作者,其实他不是,这张专辑是Noodle的。”与此同时,Noodle也在一些地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再杰出的乐队也会最后被盛名所毁,虚拟乐队也在所难免。”
这些出自虚拟人物的发言着实把现实的人们弄沸腾了,娱乐记者们大幅登载“街头霸王乐队内部不合,面临解散”的文章;歌迷们谈论着这次事件、在生活中、在网络上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高明的策划让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些虚拟人物的虚无,这种虚拟已经被现实中的人们接受下来。“虚拟”,是用来创造“生命”的,它是艺术加工,而非表现形式,这是虚拟文化与当代思潮的火花。当代影视动画,正处在虚拟文化湍急的潮流中,必须要懂得这种文化内涵,并把握虚拟文化在社会中的意义,才能够得心应手的借助这种文化思潮,这也是“当代性”的重要特征。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M].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华明.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