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例结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2-04-18靳文龙郑俊良
靳文龙 郑俊良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结肠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病变,属结肠良性肿瘤,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脂肪性息肉、淋巴样息肉等,其中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息肉;非腺瘤性息肉无明显恶变潜能。腺瘤型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大约有80%的结直肠癌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早期通过结肠镜检查检出结肠息肉并加以摘除,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目前全国各大中医院已普遍开展结肠镜检查,我院自2006年1月到2010年1月行结肠镜检查3680例,检出大肠息肉320例,并全部行病理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6年1月到2010年1月行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3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27例,男女比例为1.51。共发现息肉886枚.。年龄16~83岁,平均59.2岁。主要临床表现:腹泻99例,占30.93%;腹痛不适81例,占25.31%;血便66例,占20.62%;便秘55例,占17.18%;无症状者19例,占5.93%。
1.2 仪器与方法 器材包括日本奥林巴斯或富士能电子结肠镜、电凝电切器、圈套器及活检钳。术前准备同结肠镜检查,要求化验血常规及血栓3项。术后禁止剧烈活动并保持大便稀软。息肉的病理诊断均出自我院病理科,病理分型包括腺瘤 (管状、混合状、绒毛状 )、炎性息 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伴腺瘤样增生均归入炎性息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320例结肠息肉中炎性息肉130例 (365枚),占41.19%(365/886),增生性息肉 42例 (62枚),占6.99%(62/886),幼年性息肉26例 (31枚),占3.49%(31/886),腺瘤性息肉122例 (433枚)占48.87%(433/886),其中管状腺瘤61例 (201枚)占22.68%(201/886),管状—绒毛状腺瘤 41例 (157枚),占 17.72%(157/886),绒毛状腺瘤20例 (75枚),占8.46%(75/886)。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见表1。结肠腺瘤型息肉体积大小与癌变的关系:息肉大小<1cm共267枚,发生癌变13枚,癌变率4.86%,息肉大小为1.0~2.0cm共96枚,发生癌变 27枚,癌变率为28.12%,息肉大小>2.0cm共70枚,发生癌变58枚,癌变率82.85%。不同大小息肉癌变率比较,P<0.01。
3 讨论
结肠息肉colonic polyp)是结肠粘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的统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大多数患者仅在因其他疾病做肠道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或在尸解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有便血、腹痛、腹泻等表现。结肠息肉与结肠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公认为结肠癌癌前病变,大部分结肠癌由结肠腺瘤发展而来。按病理类型可分为:①腺瘤样息肉,最常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是由于结肠粘膜细胞增生过旺,局部粘膜隆起向肠腔内突出生长所致。结肠腺瘤样息肉在结肠各型息肉中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结肠腺瘤腺瘤性息肉占48.87(433/866),其中绒毛状腺瘤 (8.46%)发生的癌变率最高,达30%。其次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达19.51%。且结肠腺瘤型息肉体积大小与癌变的关系显示>2.0cm的结肠息肉的癌变率明显高于<1.0cm和1.0~2.0cm的息肉,提示癌变率与息肉的体积大小相关,与文献报道报道一致。②炎性息肉,是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又称假息肉,为肠粘膜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粘膜下水肿,使正常粘膜逐渐隆起。常见于炎症性肠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肠道疾病。息肉形状常不规则,呈多发。临床上表现为便血或粘液稀便。关于炎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目前尚难定论。③增生性息肉,发生原因不明,多出现在中年以后。表现为粘膜表面呈丘状或半圆形隆起,直径约0.5cm,常为多个。
结肠息肉可发生于全结肠,但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好发年龄为51~70岁,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不适、便血、便秘为主,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并随腺瘤的体积、绒毛的成分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递增,因此对有症状患者应及早行肠镜检查并尽量检查全结肠,发现息肉均应送病检明确性质,息肉不论大小均应摘除,并全瘤送病理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如已有癌变应予手术根治。结肠腺瘤切除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单个腺瘤复发率相对较低,腺瘤数目越多复发率越高;而绒毛状腺瘤复发率又较管状腺瘤高,尤其是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1~3年内仍有30%复发率,因此,对结直肠息肉的正确认识、性质的准确判断以及防治是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环节 ,应该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体积大小、数目、有无相关家族史等,结合当地医疗条件等制定不同的随访间隔,最终有效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
表1 腺瘤性息肉病理类型、不典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 (枚)
[1]黄德旺,黎骋.结肠镜下诊治大肠息肉3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微创医学,2010,5(2):133-134.
[2]艾尼扎提·阿布都赛买提.结肠息肉诊治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2010,6(6):18-19.
[3]周莉。熊攀.大肠息肉66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0。17(z8):2480-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