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2011年抗旱措施及建议
2012-04-14史仁朋
周 杰,黄 彬,史仁朋
(1.枣庄市薛城区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000;2.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018)
1 旱情灾害基本情况
枣庄市薛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湖东岸,全区面积506 km2。本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边缘,衔接黄淮海洪泛区,西南濒临微山湖洼地和运河流域。地势是东北西南倾斜,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貌类型较多,主要有山前冲积平原、滨湖洼地和低山丘陵3种地貌类型,南部为贫水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分布大小的煤矿,由于拦蓄工程少,容易发生干旱灾害,特别是春旱危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给农业生产、人畜饮水造成困难。
自2010年9月下旬至2011年2月25日,受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薛城区遭受了罕见特大的气象干旱灾害,全区有效降水量仅2 mm,干旱频率已达到百年一遇。通过调查显示,薛城区农作物受旱面积1.88万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97%。其中:轻旱0.74万hm2,占受旱耕地面积的23%;中旱及中旱之上耕地面积1.14万hm2,占受旱耕地面积的77% 。因旱河道断流6条,水库干枯6座,机电井出水不足的627 眼;薛城南部地下水平均水位较去年同期下降10~15 cm,张范东夹埠、大香城、南于、小屯站点观测井降幅较大。全区范围内无水可灌面积0.23余万hm2,能保证灌溉一遍的塘坝、小水库、大口井灌区面积0.51余万hm2,能保证有水可灌的引河水和机电井灌区、矿排水灌区面积0.96余万hm2,大口井灌区需错时喷灌面积1 800 hm2,严重影响了夏粮生产安全。
2 主要措施
面对严峻的旱情,按照中央、省、市抗旱工作指示精神,薛城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进一步完善修订《抗旱预案》,启动了薛城区抗旱Ⅱ级响应。区委、区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抗旱保苗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区委、区政府3 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镇、有关部门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全部,全区上下掀起了抗旱保收高潮。
2.1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印发<薛城区抗旱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区级领导工作联系点的通知》 等多份专门文件,对区级领导帮包工作进行明确、调整,并成立了薛城区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及9个工作组,抽调了区直机关干部帮包镇街开展抗旱工作,各镇也抽调专人建立了包村社、包地块、包水源工程的抗旱工作机制,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班子成员配合抓抗旱的良好工作格局。
2.2 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农业、林业、水利、电力、气象、农机、石油等部门将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形成了抗旱保收的强大合力,薛城区气象局3—5月,累计投入60万元,实施了4 次人工降雨,总降雨量62.4 mm,有效缓解了春旱。
2.3 加大宣传、指导,提高抗旱服务质量
区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抗旱一线,查苗情、看墒情,对全区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等进行定时、定点测量,对土地旱情进行预报,并通过电视、广播、面对面教授等形式,及时向农民提出麦田科学管理、科学用水等建议。截至目前,共出动抗旱服务队2 000余人次,广大群众抗旱、防害和麦田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4 加大投入,加强抗旱应急工程建设
薛城区高度重视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在充分用好中央、省、市各级扶持政策的同时,区财政先期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种蓄水、引水、提水、田间引水工程的修复配套。抗旱期间,薛城区各级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 078.50万元,组织动员抗旱人数10余万人次,动用抗旱泵站12座、大口井和机电井2 348 眼;购置喷灌机、潜水泵、拉水车等抗旱设备217 台(套),抢修了刘桥、石庙等提水站,为抗旱保收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证。
2.5 积极对接,加大调水力度
针对现有水源不能满足持续旱情需要的实际,薛城区主动对接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等水利部门,积极协商调引微山湖水补充抗旱水源等事宜。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薛城区在春季抗旱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全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部分镇田间地块水源不足,甚至无水可用;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灾情、浇灌认识不深,习惯浇保命水,不习惯浇丰产水,管理粗放,惜投现象严重;三是抗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潘庄、刘桥、石庙等提水站由于建站时间早,机电设备老化,多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效蓄水无法快速调用,区域间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四是抗旱资金不足,部分地块灌溉成本达900余元/hm2,农民抗旱积极性不高。
3.2 建议
1)统筹用水。从水资源排查情况来看,虽然地表拦蓄总量仍有769 m3,但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薛城区北部地表拦蓄水、库塘水较少,矿排水较多;南部地下水匮乏,拦蓄水、库塘水较多;中部拦蓄、库塘水较少,地下水较为丰富。因此要根据各镇水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调动水源。北部陶庄、邹坞镇在利用好机井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矿排水进行灌溉;南部周营镇、沙沟镇要充分利用大口井、库塘水、河道拦蓄水和湖水;张范镇等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地下水及矿排水,中部的临城街道办和常庄镇充分利用蟠龙河拦蓄水,做到矿排水、湖水、河水、库塘水、地下水“五水并用”,使现有水源得到合理的使用。
2)科学调水。把调水放在抗旱双保的重要位置,调查显示现有地表拦蓄水总量仅够一次浇灌所用,所以必须把水用在急需浇灌的地块上。
按照上级水利专家的工作要求,在水资源不宽裕和气候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要减少对耕地大水漫灌,把灌溉定额控制在每公顷300 m3左右,实现水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水源进行科学调配,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制定具体可靠的供水保障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落实节水限水措施,暂停高耗水、低效益企业的供水;并根据地下水源条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做到有序利用。
3)谋划后续用水。由于3月之后气温升高,蒸发量和农作物需水量不断加大,无有效降水,全区耕地干枯面积、中旱面积、重旱面积加大。鉴于薛城区地表拦蓄水无法满足抗旱用水需求,后续用水要依靠调用微山湖水和蟠龙河拦蓄水进行调节,机井灌区要通过新打机井、洗井配套等措施进行挖潜,补充灌溉水源。
4) 发挥抗旱骨干工程作用,进行远距离的调水。围绕抗旱工作需要,考虑旱情持续发展、后续水源不足的现实,及时对潘庄灌区一、二级提水站、石庙、刘桥二级提水站及机泵、电源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确保必要时引微山湖水适时对薛城区南部镇抗旱水源进行补充。同时,各镇对辖区内田间渠系清理、疏通,确保水能“调的来、浇得出,到田间、到地头”。
5)加大投入“买水”。农业机械是做好抗旱保收的关键,缺损机械设备将会对抗旱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发挥政府在抗旱工作中的作用,拿出抗旱专项资金用于抗旱设备的购置,尤其对移动喷灌机等小型抗旱机械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集体统一购买大型抗旱设备;鼓励农村群众利用补贴购置抗旱设备;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吸纳社会各项资金,多建名人井、股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