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做法及效益
2012-04-14王学军赵学梅刘慧霞
王学军 赵学梅 刘慧霞
(德州市潘庄灌区管理局 禹城 251200)
1 小农水建设的必要性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徒骇河中游。总面积992.4 km2,耕地面积5.33万hm2,总人口51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0mm,近两年减少到500mm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亿m3,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11m3,仅是全省人均的61%、全国的10%。特别是近两年来,禹城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农田普遍受害,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了禹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禹城市小型农田水利存在工程老化失修问题,很多工程运行多年,效益衰减,配套率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得不到及时修护;管护责任没落实到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小农水建设就得不到加强,不仅会严重影响粮食丰产丰收,而且会对广大农村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小农水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小农水设施的改善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对禹城市来说加强小农水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2 小农水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水务、财政、物价、民政、农业及所在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市政府与项目所在地莒镇乡政府、水务局,建设管理处与各施工单位分别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要求,落实奖罚措施,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严把工程质量关
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管理,认真抓好前期工作,高质量做好勘察设计和论证工作。在项目建设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把小农水工程建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加强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追究责任制,出现问题严肃追究;同时选拔和培训一批有责任心、热心集体事务的群众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群众质量监督员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
2.3 强化资金监管
有效整合各方面资金,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信贷、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禹城市财政安排550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按照受益主体与筹资投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引导受益群众投劳折资257万元;大力引进业主,积极利用信贷资金,鼓励发展民营水利。严格监管,严格实行报账制,财政、水务两部门建立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实行“双印签”管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接受农民和社会的监督。从而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实现了工程、资金、干部“三个安全”,确保了小农水建设的顺利进行。
2.4 落实管护机构
小农水建设工程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和维护,便不能长久发挥作用。为了实现“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每个项目村均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在项目区建立了9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中就让农民用水户代表参与建设管理和监督,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充分发挥了用水户协会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完成后,将工程移交用水户协会管理,水务局和乡政府负责指导,落实管护机构。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农民用水自治,自主管理,使工程良性运营。最终形成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新模式。
2.5 积极创新技术
该项目积极引进科学灌溉管理技术,探索推广了渠道衬砌U形槽滑模技术,施工中加强原料检验检测,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浇筑质量,实现了投资省、施工方便、工期短、密实度好、抗冻胀能力强、内外一致、实用美观的效果。U形槽铺设,创新采用了现浇筑式施工模式,与原先从预制场制作好后再砌成的方式相比,避免了水在流通过程中出现渗漏,可节水30%以上,还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2.6 搞好宣传活动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会议、宣传车、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推广施工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小农水工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使全社会都知道小农水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民生工程,让农民群众明白自己在小农水建设管理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是自己的事,引导农民群众自觉主动投入到小农水建设管理中来,积极投资投劳。
3 小农水的建设效益
3.1 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先后投资2965.7万元,开挖填筑土方90多万m3,填筑混凝土16691m3、浆砌石7238m3。提水灌区建成3座泵站,完成机电安装及相应的灌区灌溉配套工程;引黄自流灌区建设混凝土U形槽衬砌支、斗、农渠90多km,建设配套建筑物594座;井灌区新打机井65眼,安装井泵机电配套设施65台套。改善灌溉面积1.33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hm2,井渠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项目区年增产粮食362.7万kg,年节水2150万m3,年省工18万个,年增灌溉效益1830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4%,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2元,受益人口达到1.44万,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2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农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同时满足了乡镇企业、城镇生活、农村人畜等的用水条件,对灌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创造了可靠的基础条件,增强了灌区的发展动力。形成群众支持水务建设、社会关心水务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保证进度创造了条件。
4 结语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各级财政理应成为投入主体。同时,只有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我们的工作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能真正推动小农水建设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今年禹城小农水工程涉及32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2801万元,配套改造末级渠系1处、218.7hm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处、1404.9hm2;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两处、413.1hm2;共计2036.7hm2。布置10个墒情监测点、两处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点、两个雨量监测站,在支、斗、农渠进口处设57个固定水量站。计划自2010~2012年,利用3年时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00余hm2。禹城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转变建设观念,创新建管模式,发展节水型社会,着力推进“小农水”建设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