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机遇 加快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在2012年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012-04-14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杜昌文
山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杜昌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省水利系统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作风,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为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可持续的水利安全保障。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山东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中央以1号文件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9月初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发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动员令,吹响了持续掀起大兴水利新高潮的号角。全省各级把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纲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高起点、大力度组织贯彻落实,奋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全省政府性水利投入达175亿元,其中省以上水利投资148亿元,是我省水利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效益发挥最好的一年。
二、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全力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
2012年全省水利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新时期治水方略,坚持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着力加强水资源管理,着力构建现代水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消除洪涝灾害“心腹大患”、治理农田水利滞后“最大硬伤”、弥补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明显短板”上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跨越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水利安全保障。
(一)围绕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上升到相同高度,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紧紧抓住建设试点省的机遇,以推行计划用水为突破口,促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确保将全省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65亿立方米以内。
一要进一步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的基础上,从今年起要在建立实行计划用水体制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年计划、月调度、季考核”三个关键环节。“年计划”,就是按年度制订下达用水计划,根据各级已划定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依据上一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达标、地下水采补等方面监测考核的情况,逐级核定下达各区域下一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并按不同行业的用水定额标准分类下达到各类取用水户。“月调度”就是将各类用水户的年度用水计划逐月进行分解,据此制定区域内各种水源的统一配置方案和当地水平衡的月调度方案,对超计划(定额)用水户严格执行累进加收水资源费的制度。“季考核”就是按季度抓好省对市、市对县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通过对水资源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水资源监测公报和与上年同期可比的考核结果,以此作为预警管理、年度考核和核定下一年度用水计划及各类控制指标的主要依据。
二要进一步规范用水许可审批。认真组织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健全完善论证审查程序,加强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率要达到100%。积极扩展水资源论证范围,推进相关规划、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发展方式等与水资源禀赋条件相适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制度,新增取水许可全部做到“六个必须”,否则一律不予批准。所有新增取水项目在建成投入运行前,都要依据水资源论证审查意见进行验收,未经验收的一律不予发放取水许可证。
三要进一步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前,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节水设施进行现场核验。认真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节水示范县、节水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命名一批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抓好输水、灌水和用水各个环节的节水。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保护和监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45%以上。积极组织开展全省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达标工作,健全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严格执行地下水压采计划,切实加大回灌补源和海水入侵防治力度,进一步缩小地下漏斗区面积,确保年度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
四要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监测网络。启动实施山东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一期工程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合理规划布局水资源信息监测站网,重点加强区域用水总量监测、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以及重点取用水户的远程在线监测,尽快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水资源监测网络。
(二)围绕保障全省水安全,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工程体系。现代水网是水利现代化的工程基础和主要标志。加快构建湖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有机统一的现代水网,是适应省情水情的必然选择,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围绕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将规划建设现代水网工程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立足当前重点推进,力争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构建水网的前提下,每项水利工程都将成为整个水网的组成部分,其功能配置和技术标准必须与整个水网相匹配。因此,从现在起必须按照构建现代水网的整体要求,规划布局每项具体的水利工程,以有序推进水网建设,充分发挥其防洪、供水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一要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重点在河库水系连通上求突破。要以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工程形成的“T”型调水大动脉为基础,以建设“两湖六库、七纵九横、三区一带”为重点,以河道、渠系、水库连通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全省水网框架,努力实现南北贯通、东西互济,余缺互补、调引结合。年底前基本完成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建设,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具备通水能力,启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着眼于发挥工程防洪、供水和生态综合效益,各地要集中力量推进区域调配水工程建设,着力建设区域水系连通工程、水网控制工程以及与省级水网的连接工程,重点启动“百河千库”串联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潍坊北部水网和济南西部新城水网建设,大力推进济宁市引汶、引黄工程建设,尽早开工建设日照“西水东调”等工程,尽快实现区内水资源互连互通。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大力建设水源工程,沿黄地区启动实施规划内10座平原水库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实现一县一库一网;山丘区要抓住国家扶持沂蒙革命老区的机遇,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饮水困难地区打井工程。要大力实施原有工程改造和整合联网,年底规模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要达到4 000万人以上。年内新解决4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要加快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全力打好中小河流治理攻坚战。着眼于提升全省旱涝灾害防御能力,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的首要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年底前全面完成列入省2008—2012年规划的68条河道和列入国家2009—2012年规划的86条河流治理任务。对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各市要统筹安排加快治理。同时,全面完成治淮东调南下扫尾工作,启动实施进一步治淮工程,开工建设1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30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规划内1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沿海防潮堤工程和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对流域面积较大、防洪任务较重的河道,要立足应对突发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型蓄滞洪区。
三要加快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快大汶河、泗河、沂沭河雨洪水资源利用步伐,尽快完成沂沭泗汶洪水资源利用前期工作。大力推进龙潭沟、金水河等水库和40处河道拦蓄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加大农村坑塘整治力度,提高雨洪水资源蓄用能力,充分发挥雨洪水涵养补充水源、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全省力争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
四要加快农田灌排工程建设,大力发展 “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结合实施全省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规划,突出抓好田间工程配套与末级渠系改造,大幅提升农田水利建设质量、效益和水平。按照“三化六统一”思路,6月底前各市、县都要编制完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将省政府提出的“把85%以上的耕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到实处,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700万亩。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站更新改造力度,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全面完成55处大中型灌区年度建设任务,年新增节水能力1.2亿方。按时完成88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以重点县为平台,统筹各级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治理田间灌排设施,根本改善500万亩农田的灌排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十大灌区节水模式,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0万亩。
五要加快生态水系工程建设,积极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围绕实施生态山东战略,认真落实《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按照“上游突出涵养水源,中游实行库河调蓄,下游建设生态湿地”的要求,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积极推进清洁型、经济型、安全型和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实施好坡耕地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四荒”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1 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7%。以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切入点,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抓紧制定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建立完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选试点工作,年内评选出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六要加快实施“金水工程”,大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快全省水利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省级水利数据中心、信息化骨干网络建设,抓好水资源监测能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现代水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等系统开发应用。年内完成联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具备条件的县要率先建成饮水安全信息调度中心。加快南水北调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胶东调水工程信息与自动化建设,力争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三)围绕保障人民群众水权益,大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水平。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必须坚持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导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普遍均等的原则和安全高效的要求,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水利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防洪减灾、水利执法管理、水利移民安置、蓄泄洪区建设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
一要切实加强城乡供水管理服务。目前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1%,覆盖人口超过6 000多万,供水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管理服务任务越来越重、保障供水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到规范化管理和提高供水质量上来。市县两级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供水专门管理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职责,强化行政监管。要办好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及时协调解决农村供水中的突出问题,将其打造成水利服务社会的名片。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各类水资源统筹配置和统一调度,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强化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处理和工程运行管理,编制完善城乡供水应急预案,加快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全面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要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突发频发,全省防洪工程隐患较多、防汛抗旱体系仍较薄弱的状况,要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重点加强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目标,着力加强预报预警体系、防汛指挥体系、应急抢险体系和防台风能力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并提前进行演练,一旦发生险情确保群众安全转移。抓紧启动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汛前完成省防汛抗旱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和防汛值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要突出抓好水库、河道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切实落实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要抓紧修订完善《山东省抗旱规划》,落实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当前要围绕保春播、保饮水,做好应对春旱准备工作。
三要切实加强农田灌排组织服务。适应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提升农田灌排服务水平,要着力加强农业灌溉和排涝技术指导,加强旱情墒情雨情监测并及时发布信息,大力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措施。采取授权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民间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全面推行工程建设、水价改革、用水组织“三位一体”建管模式,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工程农民参与建设管理要达到100%。
四要切实加强水事管理服务。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认真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开展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保方案审批、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砂执法等水事管理服务工作,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要充发发挥对涉水公共事务的调控监督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城乡供水、防洪排涝、中水回用、海水淡化、节水等涉水事务实施统筹管理。积极开展用水设施维护、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指导、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常规性监测等工作,努力为广大群众和全社会提供高效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要妥善处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所引发的地区之间、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巩固团结治水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水利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开展水利建设管理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要切实加强水利移民扶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严格落实征地迁占等各项移民政策,切实维护水利移民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健全移民管理机构,加大项目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造血”项目,完成6.6亿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投资。要加强对特困移民群体帮扶,积极实施“百千万工程”(扶持百村、千户、万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维护当地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蓄滞洪区规划建设,加大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力度,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湿地型经济,最大程度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六要切实加强水情教育和水利公益宣传。认真执行《关于切实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的意见》,深入开展水利社会宣传。突出加强水利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人多地少水缺省情水情的宣传教育,使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积极推进水情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作用,广泛宣传水利法规政策,大力普及水利科普知识,及时发布水情雨情工情,满足社会对水事信息的需求,指导群众科学防洪抢险避灾。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提高效能,奋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着力强化投入机制。据初步测算,今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需求将超过200亿元,资金筹集压力非常大,必须进一步加大水利投资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主导作用,确保各级水利财政投入规模和比重均实现大幅增长。认真落实《山东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大水利建设基金征缴力度,做到应征尽征、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各市县要尽快制订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同时要抓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政策的落实,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要坚持突出重点、分级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投资建设方向,省级资金主要用于省级水网框架工程、市际工程、控制性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优先用于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适当向建设任务重、财政困难地区倾斜。要努力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水利事业,努力打破水利建设投资瓶颈制约。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投资绩效和安全。
(二)着力强化工程管理。适应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坚持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各类水利工程都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的要求,规范监理、施工等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查工作,扎实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确保将每项水利工程都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发生各类质量和安全事故。要着力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群众管理”的工程运行机制,切实落实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各级都要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工程管理补助经费;在深化省级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规范化管理单位创建活动延伸到市级工程,规范化管理情况要与省级维修养护专项经费等项目资金挂钩。重点水利工程要同步规划建设信息化设施和配套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人员和设施落实不到位的,一律不予竣工验收。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按时保质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任务,同时抓好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关于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工业、服务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价格,积极开展水价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基本水价、综合水价制度,推行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计量收费,尽快建立农业灌溉用水补贴、节约用水奖励和水生态补偿等制度。巩固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以实施《小型水库管理办法》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小水库、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良性运行机制。按照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在先进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设立乡镇水利站,积极建立村组水管员制度,健全完善防汛抗旱专业服务队伍和群众性抢险队伍,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意见》,坚持工程带科研,进一步加大水利科技投入,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计列科学研究试验费。加快省水利综合试验基地建设,围绕水价形成机制、水循环利用、节水灌溉、湿地建设保护、海水淡化、引黄泥沙利用以及现代水网条件下的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加强科研攻关,争取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并尽快推广转化。
(四)着力提高执法效能。进一步完善水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山东省抗旱条例》等立法步伐。在全省组织开展“水利执法年”活动,在市县水利部门全面推行水利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争取所有市县都组建专职水政监察队伍。依法加强河湖管理,认真落实水政执法巡查制度、水行政许可审批稽察制度和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集中开展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开采地下水、滥采乱挖河砂、河道内违法建设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五)着力强化监督考核。切实抓好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有利于抓落实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抓好各级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继续加大对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绩效的督导检查力度,今年将组织开展2~3次全省范围内的督查行动。健全完善各市和厅直机关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现代水网规划建设,筹集水利建设基金、加大水利投入、创新完善水利体制机制、加强水行政执法的成效。对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目标,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要重点围绕提高建设和管理运行现代水网能力、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能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廉洁勤政促进和谐发展能力,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行业培训,特别是要加大新上岗负责同志培训教育力度。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激励水利干部职工勇于实践、争创一流。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的干事创业环境。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廉政建设风险防控管理,确保工程、资金、干部和生产安全。
在新起点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水利工作方针,以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