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台儿庄区水土保持现状及治理建议

2012-04-14刘艳明孟凡焕

山东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枣庄市水土保持面积

孟 静 ,刘艳明 ,孟凡焕

(1.枣庄市台儿庄区水务局,山东 枣庄 277100;2.枣庄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枣庄 277100;3.枣庄市薛城区地震局,山东 枣庄 277100)

台儿庄区位于枣庄市南部,土地总面积533.3km2。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山区丘陵区面积为139.775 km2。该区的低山丘陵及残丘主要分布在伊家河以南的边缘地区,少部分在西北部的泥沟镇。该区具有平原、洼地、丘陵兼有的地形特点。

该区出露岩石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及第四纪覆盖层,多为石灰岩,个别为特色页岩,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土、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棕壤土约240 hm2,主要分布在南部石灰岩及非石灰砂岩的剥蚀缓丘,山前侧斜平原和大沙河两侧、运河河漫滩;褐土2.27万hm2,主要分布在南北两翼的丘陵钙质岩区;潮土1 134 hm2,主要分布在运河下游;砂姜黑土1.78万hm2,主要分布在交接洼地区。

该区属淮河流域的运河中系,全区共有河流13条,韩庄运河和伊家河东西贯穿本境,分别为38 km和33 km,另11条河流均属伊运的支流。上述河流总长为176.33 km,流域面积111.11 km2,河网密度0.331 km/km2。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6亿m3。地表水容水量为23亿m3。多年平均降雨量809 mm、降水量43 565万m3,可利用量9 831万m3,仅占地表水的49%。地下水多年平均总量17 152万m3,可利用量13 163万m3,占地下水总量的76.7%。

台儿庄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30.28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主要分布在涧头集镇、张山子镇和泥沟镇的西北部。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12.8 km2,最严重地区在河道两侧及山丘区地带。

水土流失成因主要为水力侵蚀。另外,大量开采石料、人为非法取土、多数山区林木稀少、滥垦、滥牧、工矿占地等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该区侵蚀主要形式有面蚀和沟蚀,局部地区有河槽状侵蚀和塌蚀,并在同一地带常有两种以上的侵蚀类型的复区存在。面蚀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张山子、涧头山丘区。河槽状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河道两侧、陡坡地及运河、伊家河槽等地。

1 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水土保持现状

通过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实施,台儿庄区先后修建小(2)型水库2座、塘坝17座、拦河坝及谷坊等防护措施,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 km2,占总流失面积的10.6%。

近年来,该区因势利导,抓机遇、抓改革、创特色,着力寻求治理开发“四荒”、改善生态环境。在治理开发“四荒”中率先在吕布口小流域实行股份合作制,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水保基地。同时,耿楼、吉楼、佟庄、黄丘等小流域通过修梯田、栽植水保林、经济林、修环山路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2 存在问题

1)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5°以上的坡耕地仍继续耕种;采矿、水泥建材等的开发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群众水土保持意识不够,滥垦滥伐现象严重。

2)农业产出效益低,产业化难度大。产业化的思路尚不清晰,缺乏龙头带动产业;缺乏产业化意识和资金投入。

3)治理不彻底。摊子铺得过大,后续资金未跟上;规划短期性,没有可供具体实施的长远规划;技术落后,效率和效益低;水保执法力度弱。

2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1 治理总目标

至2030年,计划全区8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得到较好治理,部分1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治理大见成效,人为水土流失全面得到遏制,新建水平梯田1 113 hm2,植经济林 1 200 hm2、水保林(草)680 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96 hm2。修塘坝、拦河坝27座,谷坊300道,并新修排灌沟渠60 km,道路68.32 km。

2031—2050年,计划使全区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较好整治,大部分荒山的自然植被得以恢复,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新植经济林800 hm2、水保林(草)453 hm2,有效林草覆盖率达到20%,坡耕地实现梯田化,新建水平梯田746 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13 hm2。新修塘坝、拦河坝18座,谷坊200道,并新修排灌沟渠40 km。全区建立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环境优美、农林果牧全面发展的目标。

2.2 因地制宜,坚持分类分区治理原则

通过调查,台儿庄区可分为运南低山丘陵沟坡防治区、运南山前平原坡面防治区、运南涝洼林粮间作区、运北平原田面整治区、运北平原坡面防治区、运北低山丘陵综合治理区、运北山前平原坡面防治区等7区,对于不同分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治理的原则。由于运南山前平原坡面防治区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运北低山丘陵综合治理区荒山面积大,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划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等原则,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把治理的重点放在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山丘顶部进行封育治理,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减少地表径流。将台儿庄区驻地与各乡镇驻地划为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其余区划为重点预防保护区。

2.3 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按照台儿庄区水土保持防治的要求,寓富民增收于生态建设之中,把恢复植被作为突破口,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保证农地的基础上,把该区的土地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在沟边、坝顶布置用材林及水保林,增大林地面积,增加果园面积,有效利用水域,增大养殖面积,同时把“四荒”地利用起来,开发成林地,以扩大林地面积。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建立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新机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建议

3.1 加强法制宣传与执法体系建设

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强大舆论氛围。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强化法律监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执法职能,逐步完善加强对工矿企业及建筑工程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制度。

3.2 注重历史经验,坚持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积极推广过去成功的综合治理经验,以保证基本农田、增加水保林用材林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进行有效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改良天然植被,在规划区内禁止铲草皮和滥牧,禁止毁林、毁草。开发、新建工程必须有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并经水土保持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竣工验收时应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及设施。实行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充分利用降水,进行拦蓄水,有效涵养水源,实行“以丰补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3.3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3.4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

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各方的投资。按照“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3.5 规范施工,确保工程效果

项目实施坚持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管理制度,严格检查验收,保证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和农、林、牧、水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工程效果。

3.6 提高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水保战略

宣传和普及水土保持、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科技知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人才的培养,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支撑作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

猜你喜欢

枣庄市水土保持面积
小胖猪的困惑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巧用面积求坐标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