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上县生态水网现状及建设措施

2012-04-14刘文君

山东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汶上县水网防洪

刘文君

(汶上县水利局,山东 济宁 272501)

1 生态水网现状

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汶上县已初步建立起集防洪、供水、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网工程体系网络框架。

1)供引水网体系。着眼于水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汶上县先后建成各类水闸186座,现今尚能利用的规模以上(1 m3/s)水闸(含橡胶坝)32座,平原水库1座。已经实施的引汶入境工程,每年引水约1.2亿m3,乡镇供水工程199处,供水人口达66.7万人,初步形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供引水配置体系。

2)防洪减灾水网体系。建国后全县人民8次治理泉河,4次对小汶河复堤,多次岁修大汶河堤防,新开挖了排渗河、小新河河道边界,并参加梁济运河开挖工程。在河道治理中,按照以排为主、排灌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使河道的防洪除涝能力得以提高。

3)灌溉供水体系。随着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的加大,修建了一批拦、引、蓄、排水工程,建设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形成“引汶补源、以井保丰”的格局。至2010年底,全县耕地面积5.4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5.12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91万hm2;拥有机电井1.4万眼,全县单井平均控制面积4 hm2左右,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75;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0个。

4)水生态环境体系。坚持以泉河、小汶河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水土流失与农业开发、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4 km2,占总流失面积的62%,年均减少土壤侵蚀7 608 t。共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4个、生态河道公园1处。

2 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问题凸现

水资源短缺是汶上县基本县情,全县多年年均降雨量仅637 mm,降雨稀少且年内月份降雨分布差别较大,66%的降雨量集中在汛期。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86亿m3,人均占有量496 m3左右。正常水平年份水资源量基本保证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在枯水年份,生活、生产将受到较大威胁。2011年出现了多年未遇的严重春旱,对农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2.2 旱涝灾害威胁严重

尽管全县成功应对多次水旱灾情,连续取得防汛减灾的重大胜利,夏粮生产保持“九连增”,但汶上县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仍比较薄弱,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全县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整治,达不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病险闸坝比例超过80%,且管理欠完善。涝洼地排涝能力不够,城区抗旱能力低,达不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亟待加强,中小水库和河道防汛通信报警手段落后,水情监测能力不足。抗旱应急水源储备不足,应对持续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能力脆弱。

2.3 水生态退化未得到遏制

全县地下水资源开发、污水排放已经超出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河道断流、地下漏斗、湿地萎缩、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全县年污水排放量达1 471.11万t。全县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不少河道已全年断流。全县地下漏斗区面积近300 km2,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原有的南旺境内的湖泊、湿地水已经消失。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增多,致使土地石化、沙化,严重缺水,土壤肥力下降,汶上县年均侵蚀量127.98万t。

2.4 民生水利建设有待加强

1)灌溉工程。小型灌区有灌溉排水泵站12座,各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由于设计标准低、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缺乏保养、长期带病运行,已不能发挥排涝、灌溉作用。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不足35%,灌区干支渠道及其建筑物完好率分别为12%、35%。2)饮水工程。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绝大部分人口饮用上了安全水,但仍有少数人口饮用不达标水。经水质抽样调查及复核,水质不达标42 886人;水量、水源保证率不达标6 727人。

3 建设措施

3.1 优化水网沟通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

汶上县水资源短缺,为了有效利用水资源,要加强水系网间的沟通连接,积极推广“库河串联、水系联网”模式。湖库河渠紧密相联,互为沟通,调引结合,蓄派并举建立多工程串联、多水系联网和多水源调配体系,形成全县水资源优化配置大格局。各水利工程要互为一体,对外引水做到“引得进、蓄得住、用得好、排得出”,抓好泉河、小汶河、进军渠的清障、清淤和堤防修复加固,做好防洪排涝和引水安全,并搞好水闸的维修、更新、配套;其次,抓好沿河各骨干引排水沟渠的疏挖治理,并在入河处修建和完善引排水闸;第三,抓好次级沟渠和坑塘的疏通改造,真正形成田沟相通、沟塘相通、沟河相连的网状排涝与引蓄水补源系统,做到有水蓄水、有洪拦洪、无涝能蓄、有涝能排、排蓄自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经该县西南部南旺镇境内,全长12.74 km,工程正处于开工建设阶段,此工程将成为该县的“后备水源储备库”,要抢抓机遇、未雨绸缪,规划布局区域内与之配套的调、引、蓄、灌工程建设,确保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加强防洪抗旱减灾水网体系建设

建立与城乡发展相匹配的防洪工程体系,普遍实现防洪多库多河联合调度,抵御一般年份水旱灾害威胁,加强中小河流和重要河流重点河段治理,病险水库与水闸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以泉河、小汶河为主体,串联排水沟,形成排水体系。以河道治理为重点,对泉河、小汶河按照3年一遇除涝、2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综合治理,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畅通泄洪主道,并相应治理其他小型河道;疏挖排水沟渠,按照3年一遇的除涝标准疏挖治理骨干排水沟,建全支斗沟,并搞好配套工程建设,形成排水网。改造排水泄洪涵闸,对大汶河上现有的引水闸及内河上节制闸进行维修、更新、改造,确保运行正常,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些新涵闸,以满足防洪除涝的需要。治理涝洼地,对南部滨湖涝洼区进行综合治理,重点修复原有的排灌站,恢复排涝功能,并搞好相应的配套工程建设,解决涝洼区的内涝问题。

3.3 完善灌溉与饮水水网体系

不断完善农田灌溉体系,使种植作物旱涝保收,做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田间工程配套与改造,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溉系统。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主,加强引汶、干渠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做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加快小型灌区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对原有12座灌溉排水泵站加固改建。

提高规模化集中供水程度。根据《全县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结合汶上县实际,全县乡镇共规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4处,形成规模化的饮用水供水体系,确保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

3.4 强化雨洪水资源利用水网体系

重点加强骨干河道雨洪水资源利用,建设水库、河道拦蓄工程及塘坝谷坊、截渗补源、集雨水窖等小型水源工程,加强水库挖潜改造,增大库容量,进一步提升拦蓄能力,使雨洪水利用系数有效提高。

3.5 注重生态水网建设体系

按照生态县建设部署,以泉河、小汶河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丘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是加强以白石、军屯、杨店3乡镇为重点的东部低山丘陵区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25°以上陡坡地退耕还林进行封育治理;25°以下坡地实现梯用化,发展林果业,利用自然沟修建塘坝、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系生态建设主要是搞好境内主要河流的污染防治及堤岸的景观建设。

3.6 加强水网建设的法制保障体系

良好的法制体系是水网建设的保障。为保证生态水网建设的顺利实施,县政府要根据本县实际制定并颁布实施地方水法规规章和县级规范性文件,积极开展水利综合执法工作,加强监督检查、集中整治和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整体效果,形成依法治水管水的规范化、法制化体系。

猜你喜欢

汶上县水网防洪
水利部:到2035 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
青春献蓝天 浩气留青山——追记山东省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董鲁光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汶上县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探析
●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
汶上县少先队“微信群矩阵”凝聚10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