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耳穴贴压对高血压的干预治疗

2012-04-14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卫生院102447崔伯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卫生院耳穴头痛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卫生院(102447)崔伯兵

高血压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阳”等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联系[1]。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胜偏衰,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因素。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扰,气血并行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胜。早期多为肝胆偏胜(或肝火亢胜),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2]。高血压在我国成人发病率为11.1%,现有患者1.6亿人左右[3],临床极为常见并且是诱发心脑血管病最为重要的因素,社会危害大,国家为此肩负着庞大的医疗卫生负担。现在高血压治疗强调终身服药,但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及副作用且患者依从性差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了让患者少受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运用中医适宜技术,特组织北京市的几个区县(包括房山区青龙湖镇)进行耳穴贴压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旨在效果明显则进行全市推广,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治疗新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社区35~55周岁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头痛伴眩晕患者15例,眩晕伴耳鸣患者5例,单纯头痛患者20例,眩晕患者8例,面赤、目赤患者5例,无不适7例。卫生院中医科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经区中医院专家培训后为患者每周一次,共8次耳部穴位贴豆干预治疗高血压。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双耳贴豆(豆为王不留行),用胶布固定[4]。穴位取肝阳穴、降压沟(贴3~4个豆)、心穴等几处必须贴,并可加上肝、肾,内分泌穴贴豆辅助治疗,如有其他不适也可贴上相应穴位治疗,贴上后医嘱每天按压贴豆穴位3~4次,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力度不宜过大、过猛,以免皮肤破损,如不到1周耳豆自行掉落,也不必再到卫生院或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重贴,只要下周再贴即可。

2 管理过程

耳穴贴压高血压患者必须继续口服降压药物,每周至少两次到卫生院或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测血压,根据测量血压情况增减高血压药物剂量,不可自行贴耳穴后擅自减少药物用量。连续不间断地耳穴贴压每周1次,连贴8周为1个疗程。后不必贴耳穴,但每周至少测量血压两次,再观察4个月以前贴耳穴的疗效。

3 健康宣教

鼓励高血压患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定期科学适宜地锻炼身体,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起居正常,夫妻关系、家庭关系融洽,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服药及测量血压,随时与社区家庭医生保持联系。

4 结果

通过耳穴贴压对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其中1名患者头部印堂处有些头痛中途退出。60名高血压患者血压比未贴豆时单靠药物治疗均有所降低,但并不稳定。对高血压所产生的症状,如未贴豆时有头痛35例,贴豆后头痛明显减轻33例,未见疗效1例,加重1例,有效率94%。未贴豆时眩晕患者28例,贴豆后眩晕明显减轻者23例,减轻不太明显者5例,有效率82%。面赤、目赤患者5例,贴豆后有些减轻者3例,有效率60%。耳鸣患者5例,贴豆后减轻者2例,有效率40%。

综上所述,耳部贴豆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疗效,尤其对头痛、眩晕症状的减轻有显著效果。

5 结论

从本社区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及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使患者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再进行耳部穴位贴压的干预治疗,患者血压水平及头痛、眩晕程度均有了明显好转,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卫生院耳穴头痛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头痛应该灸哪里?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