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反思

2012-04-14马云云

化学教与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课件探究

马云云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江苏 靖江 214500)

随着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几年的参与尝试、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强化主体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由于学生学习的灵感多是在积极发言和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一些常规的教学经验和活动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以便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目前却发现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主体参与”的精神实质,下面笔者将自己参加的各类听课活动中发现的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几种误区列出,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不考虑教学要求,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程序化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从探究学习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基于直接经验的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其他学习方法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如果片面地追求主体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否定接受式学习,遇到问题就探究,每堂课都探究,不光浪费了课堂宝贵的45 分钟时间,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往往过犹不及。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若不考虑教学大纲要求,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将一些教学难点让学生分组探究、小组讨论,这种课看似热闹,但未必起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在讲乙醇结构时首先提供一组数据,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分子式和可能的结构式,再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钠的性质和保存方法中提取有用信息,设计实验来验证乙醇的真实结构式。这个设计思路虽然巧妙,但对刚刚接触有机物的学生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虽然在教师反复引导提示,学生多次激烈讨论后,终于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说出了合理的方案,但原本几分钟就可以讲完的知识点却“探究”了30 分钟。而对于本课真正的教学重点——乙醇的性质,教师还没来得及细讲,便已经到了下课时间,整体教学任务大打折扣。其实,在通过学习“乙醇与钠反应”的这一化学性质时,学生完全可以轻松得出乙醇含有一个“羟基”的结构,可见我们在追求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他学习方式。传统接受式、合作式等各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它们之间相互并行又相互补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去探究,更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教师讲解时精彩的描绘、慎密的分析论证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同样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

二、不突出主导作用,使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形式化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合作探究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表面看,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的确失去了许多传统教学中所拥有的“权威”和“权力”,但也不能放任学生任意地活动,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管理者”、“顾问”和“参与者”的角色,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解学生在干什么、分工是否明确、合理等小组合作探究情况上,以便根据学生合作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很多教师只要提到合作学习,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小组讨论完成,而在此过程中,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其他成员合作、交流,也不注意调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互动情况。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且在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或者做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而对每个小组活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不太重视和关心,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事实上真正的课堂活动需要教师组织,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特殊成员,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保证学生主体的前提下,决定课堂流程,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效预见和掌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根据教学内容,调控教学时间,适时适当地收放,结合课堂实际,因时因人地组织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等。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适当的时候起点拨、引导、提升、示范、总结作用,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分工、有益的竞争,形成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把课堂推向高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不注重课堂实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万能化

从成本观念上看,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将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使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时下,为了迎合“主体参与” 的新型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唯恐讲多了,自己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于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了“时尚”:他们用课件代替了讲解、代替了师生交流,整堂课教师的授课活动很少,学生基本上是“自己看课件”,教和学通过电脑来完成。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表面上看,学生的主体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冷静下来,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这把多媒体课件完全变成高级投影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懂得了什么,大脑中又会留下多少呢?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工具以其明显的优势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够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在使用时也应避免将多媒体万能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的情况:有些教师把一些很容易做的演示实验如氯气与钠、铜、铁反应的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等也搬上屏幕,虽然实验效果的确很好,但学生没接触实物,没通过实际操作,没有感知,实验能力提高不大; 有些教师教学中一堂课从头到尾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几乎没有板书;甚至有的教师只顾自己按课件顺序播放,出现学生还没弄懂投影已经一闪而过的现象。这类课堂教学只是将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课件为中心”,让课件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必定适得其反。我们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之间应是一种继承与发展、互相补充、兼容并进的关系,若不注重课堂实效,盲目地将多媒体教学万能化,是不可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要想在新课改教学中走出对“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认识误区,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勇于探索、及时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朱如昌.浅谈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认识误区[J].中学化学参考,2007,(Z1)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课件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