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感悟
2012-04-13董娟
董娟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对于高中生物新课改,要创新教育,让学生乐学,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能力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教育 三维目标 以生为本
在全国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的形势下,青海省也于2010年进入到了高中新课改的队伍中来。而作为一位一线的老师,我也是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新课改在青海实施的一年中,我作为首批进入课改教学的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感受,尤其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感悟更加深刻。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与大家探讨:
一、创新教育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学习生物
传统的单一接受式教育,难以让学生获得体验、研究和发现的机会,因此,新课改提倡由单一化的个体学习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实现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创造出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具体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操作实施过程,使课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多层次进行探究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课标中明确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部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体现多元化,就是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学中情感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培养真正的人作为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进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的内容时,教材的“科学·技术·社会”中为大家介绍了艾滋病。而我校正好有关于艾滋病的校本课程,所以我就利用校本课程为学生讲解了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使学生明白了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并不传播艾滋病,最终达到了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知道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最终关爱艾滋病病人的三维目标。
三、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时代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也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精神就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究,着眼于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的探究,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具体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
新课改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老师作为这场改革的先锋和具体实施者,应该在新课改中以“学习”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当前的教育现象和学习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要求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而且还要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
五、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时我们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再次,探究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化,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此外,虽然教学内容有所变化,但教学评价多数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浅薄的思考和感悟,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争取尽早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潘秀春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学生物学,2010年第一期。
[2]顾瑞芬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基础教育研究,2002。
[3]董宇达 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