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2-04-13韩燕

中小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鲁迅

韩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好一堂课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使教学目标真正通过学生的思考来解决。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良好的课堂提问更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破解疑难”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良好的问题?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准确切入,精巧设计

课堂教学要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也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课外延伸,拓宽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目的不能局限于学生知识点的识记,更应该涉及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既要从深度和广度去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更要培养其发散思维的习惯。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现实意义。如在学习了《以虫治虫》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虫治虫的方法在今天叫做什么方法?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防治的方法和例子吗?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和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注重引导,曲径通幽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提问如果过于简单平白,一步一问,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疏于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直接提问的方式改变一下,两步甚至三步一问,即以“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很可能就会让学生乐于开动脑筋,因为这样的问题要求他们在思维上有跳跃性才能回答上来。如《一面》一文,为了让学生明确鲁迅先生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及进步青年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可以针对作者认出鲁迅先生的那一段描写来设置问题:“既然我已经知道了那个人是鲁迅先生,为什么不说出来?”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后对鲁迅先生不利”、“当时不方便说”等,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店外“冷”和店里“暖”来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章主题。所以说,这种要先迂回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仅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有时甚至可以收到提纲挈领、一通百通的良好效果。因此,注重引导、迂回式的提问,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最终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能增强他们对外部信息的感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引人入胜”之妙,讲求新意,必须能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问题提出来平淡无奇、味同嚼蜡。例如教学《孔乙己》,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设疑导入不是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是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五、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一堂好的语文课,内容要明确而丰富。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把知识点分解成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彼此关联、环环相扣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小说中谁打了谁?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鲁提辖打了镇关西”。然后再问:镇关西为什么被打?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因为他强骗金翠莲。”教师继续问:拳打镇关西表现了鲁提辖的什么品质?“疾恶如仇”、“勇敢果断”、“粗中有细”、“机智灵活”……最后,教者就因势利导,提出文章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鲁提辖的复杂性格之中,最核心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学生就可以从鲁提辖的性格中进行比较,从而记住了“疾恶如仇”这个要点。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很好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对文章重点难点的把握必然非常容易。

独具匠心的课堂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唯有苦心钻研、精心设疑,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份在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只有培养出学生对语文持久的热情,才能培养出学生深厚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孔乙己悲剧鲁迅
伟大的悲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孔乙己(下)
鲁迅《自嘲》句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