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调查报告*
2012-04-13刘玉屏吴才天子
刘玉屏 吴才天子
自2003年泰国教育部与中国国家汉办合作,率先在泰国正式启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中国派往泰国的志愿者由2003年首批的23人,发展到2011年第10批约1 200人,前后派往泰国的志愿者总计5 600多人①本研究为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研究”(批准号:08BYY018)研究成果之一。数据由国家汉办志愿者中心提供。。众多志愿者在教学第一线为泰国汉语教学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收获了宝贵的国外任教经验。2011年是中央民族大学派出赴泰志愿者的第三年,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年,派往区域由往年的曼谷及周边扩展到整个泰国,为全面了解赴泰志愿者的各方面情况,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者工作,本文对2012年3月归国的48名2011届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个别面谈和访问,以弥补问卷的不足。问卷共45道题目,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单选题和多选题结合,拟最大限度涵盖可能出现的情况。内容涉及志愿者基本情况,在泰国任教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志愿者自身教学、生活情况和归国后状况,志愿者对选拔、培训环节的看法和建议等几大方面。我们于志愿者归国欢迎会现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不记名填写。共发放问卷48份,收回46份,有效问卷45份。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都是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泰国任教并于2012年3月末归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被调查的志愿者中,女性占82.2%,男性占17.8%。就志愿者的专业背景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占17.8%,汉语国际教育占15.6%,英语相关专业占13.3%,中文专业占11.1%,管理学相关专业占11.1%,新闻学占8.9%,历史学和哲学占6.7%,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占6.7%,教育学占4.4%,民族学占4.4%。由此可见,2011年赴泰的中央民族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呈现专业背景多样化的现象,表明志愿者项目不仅对汉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吸引力,也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被学生们视为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不过,文科专业仍是绝对主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所占比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该专业学生中不少人有泰语背景或学过泰语,这也是中央民族大学往泰国等中南亚国家派出志愿者时的一个优势。
在所有志愿者中,应届本科生占80%,在读研究生只占17.8%,且8位研究生中的7人均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可见,与状态较为稳定的在读研究生相比,应届本科生更愿意参加志愿者项目,锻炼一下自己,并寻找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本科毕业生的开放态度相比,在读硕士生则显得目的更明确,也更具体。在“当初选择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目的”一项中,7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部选择了“以后想当老师,积累教学经验”一项,而应届本科生选择该项的却不多。由此也可看出这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的专业思想较为牢固,将成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生力军。
二、调查数据分析①本调查采用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同时加上一些人工干预。可能会有些误差,但不会影响最终结论。
(一)任教学校有关情况
1.任教学校性质
本届志愿者任教的学校全部为公立学校。有13.3%的志愿者在小学任教,4.4%的志愿者在初中任教,6.7%的志愿者在高中任教,同时在初中和高中任教的志愿者占75.6%。可见此批志愿者在泰国主要任教于公立初中和高中学校。
2.任教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
(1)汉语课的性质及开设汉语课的时间和经验
从汉语课的课程性质来看,22.2%的任教学校汉语课为必修课,26.7%为选修课,46.7%既是必修课也是选修课。②有的年级是必修课,有的年级是选修课。可见泰国目前对于汉语课的性质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关于任教学校开设汉语课的历史,开设六年及以上的占24.4%,开设五年的占15.6%,开设四年的占20.0%,开设三年的占11.1%,开设两年的占13.3%,开设一年的占6.7%,没有开设过的占8.9%。虽然有71.1%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在三年以上,但我们在与志愿者的交流中发现,汉语课开设时间长短并不能完全与汉语教学经验丰富与否等同,有的学校虽然开设汉语课的时间较长,但是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是基本上靠志愿者自己摸索。
(2)汉语课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调查显示,只有22.2%的任教学校制订了汉语课程教学大纲,没有固定教学大纲的学校占77.8%。是否有教学大纲与学校开设汉语时间长短有很大相关性,制订了汉语教学大纲的学校基本上都有四年以上开设汉语课的历史,且以六年及以上的居多。
对教学进度和内容有明确要求的学校仅占13.3%,有明确要求但不严格执行的学校占28.9%,没有明确要求的占62.2%。这一项也与汉语课开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大部分有明确要求且严格执行的学校开设汉语课的时间都在三年以上,并以六年及以上的居多。
(3)汉语课使用的教材
从使用教材来看,44.4%的志愿者任教学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教材的学校占53.3%。有无固定教材,与学校开设汉语课的时间长短没有太大相关性。
志愿者上课时使用的教材,《体验汉语》占57.8%,《快乐学汉语》占22.2%,《汉语教程》占13.3%,自编占6.7%,不使用教材占6.7%,《汉语会话301句》占4.4%,《跟我学汉语》和《汉语口语速成》各占2.2%。可见《体验汉语》和《快乐学汉语》是被使用得较多的两种教材,这两种教材均属较为成熟的教材系列。虽然调查对象对所用教材是否好用的评定不一,但在“在教学中遇到最大困难”十一个选项中,“教材不合适”一项的比例仅列第八位(15.6%),可见在志愿者们看来,教材问题并不是泰国汉语教学中最亟待解决的。
(4)学校的教学设施
调查显示,35.6%的任教学校有多媒体设备;60%的学校没有。个别志愿者未回答此题。在“在教学中遇到最大困难”十一个选项中,选择“缺乏必要教学设备”一项的占31.1%,与“教学方法与技巧不足”的35.6%相近,虽两者相关性不大(同时选择“缺乏必要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不足”的仅有6人,分别选择的各有10人和8人),但我们认为,由于志愿者在国内习惯了运用多媒体设备,到了泰国没有多媒体,便觉得教学难以推进,这其实也是教学方法和技巧不足的一个体现。
(5)汉语课时数
部分同时担任不同类型班级汉语教师的志愿者反映,类型不同,汉语课的课时数也不同:必修课课时多于选修;高中汉语课课时多于初中。但就总体而言,各班每周的汉语课时数都在两节以内,每周一节的占40%,每周两节的占28.9%,每周一到两节的占11.1%。由此看来,虽然在泰国学习汉语大为流行,开设汉语课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但汉语教学的强度并不大。在这样的课时设置下,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不太容易。
(二)在泰国的汉语教学情况
1.志愿者所教授的课程和年级
调查显示,有93.3%的志愿者教授汉语综合课,汉语听说课4.4%,汉语口语课4.4%,中国文化课8.9%。部分志愿者同时兼授两种或三种课程。
志愿者在泰国通常兼任几个不同年级的汉语课程,复合统计如下:教授小学1—3年级的比例为8.9%,4—6年级的比例为8.9%,初一的比例为57.8%,初二的比例为66.7%,初三的比例为53.3%,高一比例为55.6%,高二的比例为71.1%,高三的比例为60%。从数据可以看出,泰国初中和高中安排汉语课最多的年级是初二和高二,这样的安排有一定合理性,这两个阶段既过了初一和高一的过渡期,又没有初三和高三的升学考试压力,比较适合开展汉语学习。
2.志愿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在被调查的志愿者中,每周上10—15节课的占11.1%,每周上16—18节课的占37.8%,每周上19—21节课的占42.2%,每周上22—24节课的占15.6%,只有1名志愿者每周上6—10节课,占2.2%。93.3%的志愿者教授的班级是大班,人数在20—60人之间,只有一两名志愿者教授20人以下的小班或60人以上的大班。15.6%的志愿者每周教1—5个班的汉语课,28.9%的志愿者每周教6—10个班的汉语课,15.6%的志愿者每周教11—15个班的汉语课,28.6%的志愿者每周教16—20个班的汉语课,甚至还有6.7%的志愿者每周教21—25个班的汉语课。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看来,志愿者承担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但是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调查中,只有17.8%的志愿者选择了“因工作量太大,无法充分准备”一项,可见我们的志愿者素质和抗压能力还是非常高的。
3.志愿者任教时使用的语言
志愿者在任教过程中,完全使用汉语的占2.2%,完全使用泰语的占6.7%,汉语和泰语兼用的占40%,汉语和英语兼用的占2.2%,泰语和英语兼用的占2.2%,汉、泰、英三语兼用的占35.6%。可见,“汉语、泰语兼用”和“汉语、泰语、英语兼用”是志愿者在泰国任教时最常见的课堂语言使用方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派往泰国的志愿者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和泰语水平。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培训中最应该加强的方面”两项调查中,泰语也占了较大比例。
4.学校对志愿者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
有17.8%的志愿者认为学校对其教学工作非常支持,55.6%的人认为比较支持,22.2%的人认为支持力度一般,仅有4.4%的人认为学校不支持其教学工作。可以看出,至少受调查的45名志愿者在泰国工作的大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虽然班级课堂的小环境不太理想,但也正在往好的方向转变。
5.志愿者在汉语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此题为多选题。73.3%的志愿者选择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55.6%的志愿者选择了“泰语不够好”,51.1%的志愿者选择了“学生人数太多课堂秩序难以维持”,35.6%的志愿者选择了“教学方法和技巧不足”,31.1%的志愿者选择了“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24.4%的志愿者选择了“缺乏来自其他同事和学校的支持”,17.8%的志愿者选择了“因工作量太大无法充分准备”,15.6%的志愿者选择了“教材不合适”,13.3%的志愿者选择了“因文化差异和学生沟通不畅”,2.2%的志愿者选择了“汉语本体知识不足”。
从调查数据来看,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不足是最令志愿者头疼的问题。原本学习动力就不足,再加上汉语课的学生人数往往较多,这就造成了课堂管理的极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汉语教学的效果。另一项关于“维持课堂秩序花费多少时间”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志愿者维持课堂秩序所花费的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占37.8%,10—20分钟的占44.4%,20—30分钟的占13.3%。按一节课50—60分钟计算,情形的确不容乐观。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动力之所以如此不足,一方面是因为泰国没有明确的汉语学习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对汉语浅尝辄止的态度。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泰国方面尽快制订有关标准,并设法改进汉语课的班级设置;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的志愿者增强课堂管理能力,同时还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半数以上的志愿者表示泰语水平不足给他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也值得我们注意,应该在日后的培训中予以加强。
6.志愿者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的解决途径
志愿者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向其他志愿者同学请教”的占82.2%,“通过自我反思寻找解决途径”的占62.2%,“向泰国当地教师请教”的占48.9%,“从网络或书籍中查找教学法知识”的占46.7%,“向国内老师请教”的占13.3%。同在异国工作,彼此感受相通,使得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亲密,所以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成为他们解决教学难题的最主要途径。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虽然教学理念不一定很先进,但他们往往经验丰富,特别是在管理学生方面比较有办法,所以近半数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向当地教师请教。比较而言,志愿者得到的来自国内教师的指点显得较为不足。看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志愿者赴任后的教学指导,及时了解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水平。
7.志愿者对自身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表示对自己的教学效果“非常满意”的志愿者占8.9%,42.2%的志愿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40%的志愿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基本满意”,6.7%的志愿者对自己的教学“不满意”。总体来看,半数以上的志愿者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但近五成的志愿者只给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努力提升志愿者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在泰国的生活情况
1.对在泰国生活的总体感觉
对于在泰国的生活,感觉“非常愉快”的志愿者占20%,感觉“比较愉快”的占60%,感觉“一般”的占11.1%,感觉“有点郁闷”的占8.9%,没有一个志愿者感觉到“很压抑,熬日子”。可见,志愿者在泰国工作生活的总体感觉还是比较好的。
2.参加学校活动和当地教师聚会的情况
“经常参加”学校活动和当地教师聚会的志愿者占48.9%,“有时候参加”的占40%,“基本不参加”的占4.4%。可见,大部分志愿者教师与泰国当地同事融合得都比较好。设计问卷时我们设想,参加当地活动的频率可能与总体感觉的愉悦度呈正相关。调查中,选择“经常参加”的志愿者在“总体感觉”一题中大多数也都选择了“非常愉快”和“比较愉快”,但是,选择“有点郁闷”的四位志愿者,有两位“经常”参加活动,两位“有时候”参加活动,看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3.在泰国期间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
此题为多选题。志愿者在泰国期间遇到的生活困难中,“出行不方便”占42.2%,“缺少交流对象,孤独想家”占31.1%,“住房条件差”占26.7%,“生活单调,缺乏调节手段”占24.4%,“饮食不习惯”占15.6%,“跟当地教师相处困难”占11.1% ,“气候不习惯”占8.9%,还有6.7%志愿者认为在泰国比较适应,没什么不习惯。可见,出行不方便、住房条件差和生活单调孤独是志愿者在泰期间生活上的三大难题。住、行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待泰国方面的进一步努力,我们应该在如何帮助志愿者丰富业余生活、克服孤独想家情绪方面多做一些思考。
4.生活上遇到困难会如何解决
此题为多选题。志愿者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选择“自己克服”的占68.9%,“寻求当地教师帮助”的占53.3%,“寻求其他志愿者帮助”的占46.7%,“寻求校方帮助”的占20%,“向国内教师或同学求救”的占4.4%,没有志愿者选择“向父母求救”和“寻求驻泰大使馆的帮助”。可见,相对于教学上的困难,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志愿者们更倾向于自己克服解决,不过求助于当地教师和其他志愿者仍占很大比例。所以,跟同学、同事之间的融洽的关系,对于志愿者在泰国任教期间的生活适应来说意义重大。
5.对志愿者待遇的满意度
对于目前的志愿者待遇,大多数志愿者表示基本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4.4%,表示“满意”的占24.4%,表示“基本满意”的占60%,表示“不满意”的仅占8.9%。
6.对回国后学习工作的担心程度
对于服务期满回国后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志愿者们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忧虑感。表示“非常担心”的志愿者占24.4%,表示“比较担心”的占44.4%,表示“有点儿担心”的占28.9%,表示“不太担心”的仅占2.2%。由于志愿者回国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处于不确定状态,且在国外的一年又让他们错过了一些机会,所以志愿者教师普遍感到担心和忧虑。在主观题“对志愿者项目的意见或建议”中,有三分之一的志愿者希望有关部门积极想办法帮助志愿者解决回国后的学习工作问题,争取对志愿者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对回国后工作学习情况的忧虑,既可能影响到现任志愿者赴任期间的教学工作,也可能影响未来的志愿者招募和派出工作,有关部门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并做出积极的努力。
(四)任期结束归国后的情况
1.任期结束后的打算
此题可多选。任期结束后打算“在国内找工作”的志愿者占48.9%,选择“留任”的占20%,选择“申请国外或港澳台学校”的占15.6%,选择“考研”的占11.1%,选择“参加赴其他国家志愿者项目”的占11.1%,选择“在国外找工作”的占6.7%。以上数据显示,志愿者任期结束后的打算具有多样性,就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比较来看,选择回到国内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合计占到六成(60%),而选择在国外工作和求学的也超过了五成(53.4%)。由此可见,一年的海外志愿工作让这些年轻学子们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当然,回到国内找工作仍然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个选项,这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有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留在泰国或去别的国家继续做志愿者,说明志愿服务工作在使这些年轻人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实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选择,这非常有利于志愿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志愿服务经历对志愿者人生及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
关于这段志愿服务经历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有48.9%的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经历对自己的人生来说“很有意义”,48.9%的志愿者表示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意义”,只有2.2%的志愿者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没什么意义”。可见,绝大多数志愿者都从志愿服务中得到了思想的升华,这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在泰国的任教经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有71.1%的志愿者认为“有一定影响”,13.3%的志愿者表示“影响很大”,只有6.7%的志愿者觉得“没什么影响”。总体来看,在泰国的执教经历对志愿者们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从他们对于从事汉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的志向可略见一斑。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的专业都与汉语教学无关(只有7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属此类专业,占15.6%),但被问及“以后是否想做汉语教师或从事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工作”时,有55.6%的志愿者选择了“看情况”,22.2%的志愿者选择了“想”,11.1%的志愿者选择了“非常想”,8.9%的志愿者选择了“不太想”,只有2.2%的志愿者选择了“完全不想”。
3.志愿者经历的最大收获
这是一道主观题,志愿者们主要提及了以下几方面:“开阔视野,了解异国文化”的比重约占44.4%,“锻炼了自己的心理和品格,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为成熟,更加明确人生目标”的比重约占40%,“增长教学技能和经验”的比重约占31.1%,“结交了各国朋友,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比重约占22.2%,“锻炼了生活技能,提高了独自生活能力”的比重约占11.1%,“提高工作能力、丰富阅历”的比重约占8.9%,“增长知识”的比重约占6.7%。总体看来,自身各方面的变化和成长是志愿者们最大的收获,志愿者也认为这些收获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五)选拔
1.获取选拔消息的途径和参加选拔的原因
在获取选拔消息的途径方面,通过学校网站或通知得知志愿者选拔事项的调查对象占88.9%,听老师同学说的占11.1%,没有人通过汉办官网得知。这反映出目前的志愿者选拔主要还是通过有控制的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的,这当然是比较高效的做法,不过汉办官网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此类事项的宣传力度。
决定参加选拔的原因一题,84.4%的志愿者表示是因为自己很愿意到国外做汉语教师志愿者,13.3%的志愿者表示“有机会就试试”,2.2%的志愿者是听取老师的建议而报名的。
2.选择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目的
此题可多选。数据显示,出国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占88.9%,“希望向世界传播汉语,弘扬中国文化”的占48.9%,“想出国旅游观光,开阔眼界”的占44.4%,“以后想当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占26.7%,“寻找在国外工作的机会”的占11.1%,因“暂时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而出国做志愿者的占8.9%。总体来看,志愿者选择出国做汉语教师的个人目的更强一些,这虽然可以理解,不过也不免让我们对这样的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有一点儿担心。在访谈中,有的志愿者就向我们反映,今后的志愿者选拔应该着力筛选出真正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人。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能够让志愿者和泰国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面试考核内容反馈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认为面试考核内容“合理”的占48.9%,认为“比较合理”的占62.2%,认为“一般”的占28.9%,认为“不太合理”的仅有2.2%。总的说来,志愿者对面试的形式和内容比较满意,认为目前的志愿者面试系统能够考察出考生的基本素质。不过,他们对面试考官的表现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认为考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题中,选择“很满意,没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志愿者占31.1%,认为在“亲和力”方面需要改进的占42.2%,认为“专业化”方面需要改进的占22.2%,认为在“公平性”方面需要改进的占8.9%,还有个别志愿者认为考官需要增加对泰国的了解,更注重实用性。
4.目前选拔机制反馈
多数志愿者认为目前的选拔机制还是能选拔出合适的志愿者的,但是大多数志愿者也同时表示选拔机制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选拔过程应更加严格,实行全国统招,选拔出真正具有志愿精神的教师;扩大宣传渠道和力度,让更多人有参与的机会;更注重考察志愿者的心理、性格、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泰语、中华才艺等对赴泰任教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英语等次要方面可以降低要求等。
(六)培训
1.赴泰前国内培训对赴泰后工作生活的作用
关于赴任前的国内培训对志愿者赴任后工作生活所起的作用,只有4.4%的志愿者表示“帮助非常大”,26.7%的志愿者表示“帮助比较大”,55.6%的志愿者表示“有一点儿帮助”,还有13.3%的志愿者表示“基本没有帮助”。可见目前的志愿者培训工作需要改进的空间还比较大。
2.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题为多选题。数据显示,“理论与实践脱节”占86.7%,“缺乏针对性”占71.1%,“培训内容不合理”占57.8%,“培训方式不恰当”占20%,“培训教师不理想”占11.1%,“培训时间太短”占6.7%,培训时间太长占4.4%。总体来看,理论与实践脱节和缺乏针对性是国内培训存有的最主要的问题,此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主观题“对志愿者项目的意见或建议”中,有一半的志愿者提到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调整培训侧重点的问题。志愿者认为最好能详细告知泰国的综合国情和所赴任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情况,以便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而且,应该加强泰语、教学技巧、课堂管理知识、中华才艺和汉语本体知识等在泰任教时最有用的几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减少宏观讲座等与泰国教学实践不太相关的理论培训。此外,最好能多创造新老志愿者交流的机会,以便新任志愿者向老志愿者学习优秀、实用的经验。
3.培训中最应该加强的项目
在调查对象提出的应加强的培训项目中,“赴任国语言”占88.9%,“课堂教学与管理知识”占73.3%,“教学观摩与实践”占48.9%,“中华才艺”占28.9%,“心理调适技巧”占20%,“汉语本体知识”占20%,“当代国情与中国文化”和“赴任国国情与文化”各占8.9%。可见,赴任国语言、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技巧是志愿者在国外工作期间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培训工作中最应该加强的几个方面。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赴任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次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最大问题便是培训环节,志愿者们普遍认为国内培训的理论性过强,实用性较弱,同时缺乏对于泰国汉语教学的针对性。为此,我们建议在培训中加大“赴任国语言”、“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技巧”、“汉语本体知识”等几项对国外任教有直接和明显帮助的知识技能的比重和力度,突出对赴任国情况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使国内的培训对志愿者在国外的汉语教学有更大的帮助。同时,也应加强人际关系处理和心理调适技能的培训。因为志愿者在国外工作期间,无论是遇到教学工作上的困难,还是遇到生活上的困难,都更倾向于向其他志愿者和当地教师寻求帮助,所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和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对于只身国外的志愿者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每一批志愿者的背景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好培训前的摸底调查,针对应届志愿者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找准侧重点,因材施训,并根据该批志愿者回国跟踪调查中的反馈检视培训效果,做出适当调整,这样经过几批志愿者培训的尝试和改进,我们的培训体系定会越来越完善和有效。
(二)适当限制志愿者人选的专业背景
完善的短期强化培训固然可以“治标”,但想“治本”却有些难度,所以我们建议,以后在选拔志愿者时,可以考虑尽可能多选用接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对外汉语本科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这样可能会减少一些问题的发生,可以更好地保证外派志愿者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这两种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出国任教的目的性更强,以后继续做志愿者或汉语教师的可能性更大,多选派他们出国锻炼学习,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师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志愿者项目的长足发展和不断进步。
(三)明确新老志愿者交接程序,增强赴任学校志愿者工作的连续性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泰国学校虽然连续几年都有志愿者任教,但几乎每年的新任志愿者都是重新开始教学,做了很多重复性工作,也出现了不少以前出现过的问题,这就是新老志愿者之间没有做好交流和交接工作,教学的连续性不强,教学经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积累。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制订明确的交接规定,将交接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将志愿者的教学材料和教学经验都整理留存,化“无形”为“有形”,这样不仅有利于新任志愿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该校汉语教学的持续推进,而且,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也会对泰国汉语教学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有所帮助。
(四)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好志愿者教师的生活问题和归国后待遇
从个别约谈和志愿者总结报告中我们发现,志愿者们不仅对回国后的学习工作情况有很多担忧,在泰国工作生活期间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以至有的志愿者在情绪不稳时有“远离祖国,无人问津”的感伤。为此,我们建议在泰国设立相关部门或委任有关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志愿者权益的工作,与泰国校方协商改善志愿者的出行、住宿条件,规范泰国校方针对志愿者工资发放和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行为,使志愿者在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亲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志愿者回国后的身份认证和工作经验认证问题,也应该尽快出台有关政策给以妥善解决,做好志愿者项目的收尾工作。这样可以减轻志愿者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更加专注于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升。
(五)实行区别化教学,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我们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泰国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志愿者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泰方的积极努力。一方面,应该尽快制订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规范汉语教材,明确考核标准,形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的汉语教学系统。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汉语教学的定位,实行区别化教学。比如,将汉语教学划分为兴趣班和专业班两种类型,对这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强度方面都做出不同要求,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只想粗浅地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需要,又使得真正想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各自的学习动力便也将随之加强。
总之,目前的志愿者选拔、培训、派出工作得到了志愿者们的充分肯定,志愿者教师在国外也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踏实、努力地为泰国的汉语教学奉献着,汉语教师志愿者事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不过,我们也看到这项工作的某些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进一步的完善有待国内外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吴应辉、郭骄阳(2007)泰国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调查报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江傲霜、吴应辉、傅 康(2011)赴泰志愿者教学情况调查对志愿者培训的启示,《民族教育研究》第5期。
李 昊(2010)中泰合作背景下泰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及问题,《华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