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商品肉鸭日常管理中的生物安全措施
2012-04-13孟海霞
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肉鸭的发病率,生产出真正的绿色食品。但肉鸭的健康又受到雏鸭质量、大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管理的疏漏时有发生。因此,生产绿色商品肉鸭的关键还是要从日常管理做起,认真做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1 落实管理规章制度
对肉鸭实行科学饲养,保障肉鸭安全生长肥育,除饲养人员的自觉性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和管理制度的约束,只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才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
2 及时淘汰病、弱、残鸭
疾病的发生,总是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的传播过程。要有效地防止疾病扩散,要求每天认真观察鸭群的健康状况,特别在清晨喂料时,如果发现有不吃料、不喝水,精神差,或粪便异常的鸭,就要随时淘汰或暂时置于鸭棚下风头,距排风扇近的远端,隔离饲养观察2~3 d。如有恢复迹象,可继续调养一段时间,直至恢复正常。如隔离饲养2~3 d,仍无起色,应立即淘汰,以免传染给健康鸭只。
3 保证饮水、饲料安全
污染的水源可能危胁到鸭的健康,在饲养过程中应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饮用水源。营养均衡的饲料对促进鸭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外,还可使鸭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不能给鸭饲喂受潮或过期的饲料,受潮或过期的饲料黄曲霉素的含量可能超标,鸭食用后易出现中毒。因此,提高鸭场养殖效益,饮水及饲料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病从口入是当前养殖业的通病。要严把饲料原料关,禁止使用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谨慎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及化学药品。提倡使用中草药制剂、天然酶制剂等能够改善饲料营养,提高鸭抗病力的制剂。根据鸭日龄大小,及时选用适宜的优质颗粒饲料,从正规厂家进货,因为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经热处理,可以达到杀菌效果,同时能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不使用有鱼粉的饲料,防止携带沙门氏菌。自配饲料要选用优质原料,发霉变质的原料不可用,配制过程防污染。存放饲料应有专用仓库,每次充料之前彻底清扫,充料之后熏蒸消毒。当日饲喂的料当日运,鸭舍内不要有过夜的饲料,鸭群喂后抛撒的饲料要及时打扫干净,防止饲料被老鼠粪便污染。饲料储存期应≤15 d。
饲养过程应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无污染。水源管理主要包括鸭场人员饮用水和鸭群饮水,无条件利用自来水时,应采用地下水,但要定期检查水质,最好不用沟渠、池塘、矿坑的地表水源,农户放养鸭应先检查水质。生产中使用的自来水、深井水是干净的,但进入鸭舍后,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舍内空气、粉尘、羽绒、饲料中的细菌造成饮用水二次污染,运动场水池的水更是如此。因此,应定期清洗水槽、水池,使用药物进行消毒。目前用于饮水消毒的药物主要是氯制剂、碘制剂或季胺化合物等。进行饮水常规检测,目的在与检测饮水水质变化,监测大肠杆菌数量。
4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现代肉鸭生产都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即在一栋鸭棚内饲养同一批同一日龄的肉鸭,全部雏鸭都在同一条件下饲养,又在同一天出栏屠宰。这种管理制度在饲养期内管理方便,可采用相同的技术措施和饲养管理方法,易于控制适当温度,便于机械作业,也利于保持鸭棚的卫生与鸭群的健康,肉鸭出栏后,便于对鸭棚及其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打扫、冲洗、熏蒸消毒等。不但能切断疫病循环感染的途径,而且比在同一栋鸭棚里混养几种不同日龄的鸭群增重快,耗料少,死亡率低。
全进全出饲养制度的生产程序包括全群同期进场(舍)、全群同期出场及全场消毒、鸭舍空闲2周或以上。全进全出制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全场无鸭,可进行全面消毒,既消灭了病原体,又杜绝了疾病互相传染的途径,从而有利于鸭群的健康和安全生产。同时,由于鸭群在同一个场或同一栋鸭舍是同一个日龄,必然有利于鸭群的管理和统一实施技术措施。
5 重视鸭粪及粪水等废弃物的处理
随着规模化肉鸭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解决人类鸭肉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量肉鸭粪便污染物不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些还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水体、土壤以及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对肉鸭粪便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防止和消除粪便污染,对于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现代肉鸭养殖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1 处理方式
直接晾晒模式。主要工艺过程是把鸭粪用人工直接摊开晾晒,晒干后,压碎直接包装作为产品出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品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占地面积大,污染环境;晾晒还存在一个时间性与季节性的问题,不能工厂化连续生产;产品体积大,养分低,存在二次发酵,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烘干鸭粪模式。工艺流程是把鸭粪直接通过高温、热化、灭菌、烘干,最后出来含水量为13%的干鸭粪,作为产品直接销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生产量大,速度快;产品的质量稳定,水分含量低。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生产过程中能耗高,出来的产品只是表面干燥,浸水后仍有臭味和二次发酵,产品的质量不可靠,设备投资大,利用率不高。
生物发酵模式。主要有发酵池发酵、直接堆腐和塔式发酵三种模式。发酵池发酵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把鸭粪、草炭、锯末混合放入水泥池中,充氧发酵,发酵完成后粉碎,过筛包装成为产品,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生产工艺过程简单方便,投入少,生产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产品养分含量低,水分含量高,达不到商品化的要求;工厂化连续生产程度低,生产周期长。直接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把鸭粪和秸杆或草炭混合,堆高1 m,利用高温堆肥,定期翻动通气发酵,发酵完后就作为产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投入少,成本低;主要问题在于产品堆造时间过长,受各种外界条件影响大,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产品工厂化连续生产程度不高,生产周期长。塔式发酵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把鸭粪与锯末等辅料混合,再接入生物菌剂,同时塔体自动翻动通气,利用生物生长加速鸭粪发酵、脱臭,经过一个发酵循环过程后,从塔体出来的就基本是产品;这种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污染小,工厂化程度高的优点,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仅靠发酵产生的生物热来排湿,产品的水分含量达不到商品化的要求;目前工艺流程运行不畅,造成人工成本大增,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设备的腐蚀问题较严重,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5.2 存在问题
污染环境。烘干鸭粪的模式产生的尾气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露天晾晒和直接堆腐滋生蚊蝇,传播病害,污染环境。
工厂化程度不高。露天晾晒、直接堆腐、发酵池发酵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工厂化连续生产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工厂效益低。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的模式主要是烘干鸭粪,但是这种模式的能耗大,成本高,而且由于鸭场规模变小,原料供应不足,工厂没有连续生产,设备利用率低,所以绝大多数烘干鸭粪厂经营状况不好。
5.3 建议
处理方法。从国际和国内鸭粪处理方式的发展来看,发酵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耗低,污染小,但存在只通过快速发酵而不采取其他的措施,产品的含水量达不到商品化的要求。如果把发酵与后期对产品的烘干干燥结合起来,对于工厂化处理可能更为适用。
处理形式。对于不同规模的鸭场处理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对于大中型的规模鸭场可采取工厂化的发酵干燥法,而对于小规模鸭场或农户自养,可采取提供发酵菌剂,养殖户自己堆腐发酵的办法。
处理工艺。对于有机肥工厂化的工艺不宜过于复杂,不应盲目追求新颖。因为有机肥本来是低值产品,成本越低越好,工厂规模不宜追求大,且设备成本高,原料的收集、运输、贮存又存在问题,这样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在工艺上要求简单适用、廉价高效即可。
6 严格控制蚊蝇和鼠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卫生是减少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鸭场周围、鸭场内要定期清扫、消毒,确保无杂草、腐木、死鸭、杂物等。鸭舍内的过道、门帘、水帘、料槽、水槽等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做好灭鼠、蚊、蝇工作并随时射杀进入场区的野鸟。养殖场应实行专人饲养、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禽合,谢绝一切参观活动。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养殖区应更衣换鞋并消毒。各合饲养员禁止串场、串岗,以防交叉感染。
动物和昆虫的控制。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动物,其可能成为疾病的生物和机械携带者,可传播像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这样的病原菌。如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和其他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处理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鸭舍还要能有效防止昆虫、鼠类、野鸟、野兔、黄鼠狼等的入侵。所有鸭舍应杜绝野鸟。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的程序。诱饵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连续不断地实施。采用有效的综合管理虫害的程序,以期通过生物、医疗、化学途径控制虫害。铁质隔栏无尖锋,舍内不要扔有铁丝头、尼龙丝等能刺、缠伤鸭腿的物品,以防造成感染。育雏室要专用。育雏应用高床式网上平养,减少粪便污染。育雏舍、蛋鸭舍等使用垫草、垫料要清洁、干燥、无霉变,以减少鼠、蚊蝇的滋生。
7 病死鸭的处理
兽医室和病死鸭处理设施应建在饲养区的下风、下水处、与粪污处理区平行(或建在饲养区与粪污处理区之间)的独立位置。与饲养区的卫生间距视鸭场规格规模而定,通常应分别在500、200、50 m。周围建隔离屏障,出入口建洗手消毒盆和脚踏消毒池、备专用隔离服装。
兽医室应配备与鸭场规格规模相适应的疾病监测和诊断设备。兽医室的下处建病死鸭处理设施,如焚尸炉、尸井等。并具备防污染防扩散条件(攻口防渗、防水冲、防风、防鸟兽蚊蝇等)。
鸭舍出现异常死亡或死鸭数量超过3只时,就要引起注意。用料袋内膜将死鸭包好拿出鸭舍送到死鸭窖。需要剖检时,找兽医工作人员进行剖检,并做好剖检记录。剖检死鸭必须在死鸭窖口的水泥地面上进行,剖检完毕后对剖检地面及周围5 m用5%的火碱进行消毒,剖检后的死鸭用消毒液浸泡后放入死鸭窖并密封窖口或焚烧。发观疫情及时会商,重要疫情必须立即上报场长。送死鸭人员,在返回鸭舍时应彻底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剖检死鸭的技术人员,在结束剖检后,从污道返回消毒室,更换工作服,消毒后方可再次进入净区。
死鸭、重病鸭一经发现,要用密闭袋包装,经焚化或发酵处理;鸭粪、垫料废弃物要用专车通过专用通道运出鸭舍500 m以外,经发酵后无害化处理;厕所设置化粪池,避免粪水直接进人环境。
8 出栏后清场
对于一个有多批次不同日龄的养鸭场,有时传染病会连续不断地在群与群、舍与舍之间传播。虽经多方面努力,包括全面重复接种疫苗、反复大剂量使用高效抗菌药物等,但疫病仍未能很好地控制,死亡和淘汰有增无减,生产成绩逐渐下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的难度日益增大。此时应彻底清场,反复严格地清洁消毒,空栏一段时间后,再重新饲养。清场首先是清理粪便,清理干净后消毒,用具要清洗消毒,并在太阳光下晒,达到消毒目的。空棚时间长有利于消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的发生。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肉鸭饲养效益低,养殖户可以适当延长空棚期。
9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和病原体的不断变异进化,很多疾病的症状或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单一感染的疾病已很难再见到。当鸭场中某一个鸭棚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锁发病棚舍。杜绝该舍人员及工具与其他鸭棚的来往。如确诊为鸭传染性肝炎等,可立即从离发病舍最远的健康舍开始急救,尽快实行紧急接种。养鸭场(户)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是减少鸭群疫病威胁的有效途径,但生物安全没有固定模式,从业人员要不断地改变养殖观念,改善鸭场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及时监控饲料及饮水品质,加强防疫检疫,从而减少鸭病的发生,实现养殖的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