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壁鸠鲁快乐学说的本质解读

2012-04-13

关键词:肉体学说静态

李 艳 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河南 郑州 451191)

伊壁鸠鲁,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基于对哲学毫不含糊的治疗主义态度和对个体生命发自肺腑的珍视与关爱,提出了快乐主义学说。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论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说时也曾指出,虽然“这是他的学说中最受人非难(因而最有兴趣)的部分,不过也可以说,这是他的学说中最好的部分”[1]72。

一、快乐的定位:快乐是天生的善

古希腊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把快乐作为行为标准或把其定位为一种善的伦理传统。伊壁鸠鲁继承了内含于希腊伦理学说之中的这一传统,在他看来,人的每一种实践与选择都是以某种善为目的的,在道德活动中,人们只是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去作为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而能担当起真理标准这一使命的唯有快乐,因为我们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快乐。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取舍都是从快乐出发……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2]367,以此,快乐与善在伊壁鸠鲁的思想里就联系起来了。在谈及快乐作为一种善的同时,伊壁鸠鲁总是相对于痛苦是一种恶这一观点来进行的。这里主要有三层含义。

首先,快乐作为一种善是因为痛苦作为一种恶而具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恶赋予了善存在的价值,即善的获得离不开恶的存在。在伊壁鸠鲁看来,虽然我们把痛苦视为一种恶,但“只有当我们在缺少快乐就感到痛苦时,快乐才对我们有益处,当我们不再痛苦时,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快乐了”[2]32。

其次,善的增加就是恶的减少,也就是说快乐的增加总是相对于痛苦的减少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伊壁鸠鲁指出,“快乐增长的上限是所有痛苦的除去。当快乐存在时,身体就没有痛苦,心灵也没有悲伤,或者两者都不会有”[2]32。也就是说,从总体上来讲,获取快乐就是要尽可能减少痛苦的产生。这些痛苦不仅包括心灵上的烦忧、灵魂的焦虑,还包括身体的不健康,因此最大限度的快乐增长是指所有痛苦的除去。

再次,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快乐的增加是相对于痛苦的减少而言的,但它不是指单纯地追求所有的快乐或抵制所有的痛苦。在伊壁鸠鲁看来,不是所有快乐都是值得我们去选择的,因为如果快乐的获取“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的话”,我们就要学会“放弃许许多多的快乐”。同样,他认为能够引起快乐、“带来便利”的痛苦是值得忍受的[2]3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伊壁鸠鲁认为“有许多痛苦比快乐要好,尤其是当这些痛苦持续了长时间后带来更大快乐的时候”[2]32,所以说快乐的获得并不是简单纯粹地剔除规避所有的痛苦,我们需要比较和权衡之后作出取舍。

二、快乐的定位:快乐是至善

通过文本阅读不难发现,快乐在伊壁鸠鲁学说中并非唯一的善,但是在多种善中快乐是最高的善。

在伊壁鸠鲁看来,那唯一无条件的善就是一切生命所追求的快乐,也就是说,作为道德活动中具有绝对的不依赖于他物而自身存在的最终目的,快乐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最高的善,是至善。正是基于至善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其他一切为了达到至善而需要具备的品质或者手段也被赋予了善的意义,这些品质和手段在伊壁鸠鲁看来包括幸福、知识、健康、理智、正义、敏捷、成功、荣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善的幸福。在伊壁鸠鲁看来幸福作为善仅次于快乐,甚至在伊壁鸠鲁的学说中,每谈及快乐似乎总是与幸福难以清楚划分开的,在他看来幸福作为善的一种,是实现快乐目的的必要因素。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区分伊壁鸠鲁的快乐和幸福:首先,快乐是具体的快乐,它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特定的快乐,而幸福似乎是一种泛指,它总是倾向于指所有能够实现的全部快乐;其次,快乐是作为第一因存在的,它被伊壁鸠鲁设定为最高目的,而幸福是因为作为实现快乐的必要因素才具备了善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指在获得快乐的过程中主体对快乐的一种心灵或者是灵魂体验,因为快乐是纯粹的快乐,而幸福则可能是快乐和痛苦的混合体。伊壁鸠鲁正是据此把幸福生活同正确构思而成的快乐生活等同了起来,从总体上看来,在伊壁鸠鲁那里,幸福基本上是作为快乐的代名词出现的。尽管如此,作为至善的快乐却具有审慎明智的特质。审慎指的是在一切行动中作出清晰权衡和取舍的能力,它使我们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和最小限度的痛苦,因此伊壁鸠鲁指出,在“所有这一切中的首要的和最大的好是明智”[2]32,审慎甚至比哲学还要可贵,因为一切美德都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这种审慎的快乐就是我们最终的行为目的,是至善。

三、快乐的实质: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无烦恼

对快乐本质的不同解读导致了对待伊壁鸠鲁快乐学说的几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学者认为伊壁鸠鲁注重物质享乐,把感官的快乐当成生活的目的,并据此坚持伊壁鸠鲁的学说是庸俗且肤浅的享乐主义。然而随着对原始材料的进一步发掘和解读,另有一些学者持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伊壁鸠鲁在肯定感官快乐的基础上更为强调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他实际上主张的是一种理性、审慎的快乐观,他所崇尚的是有节制的快乐,是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和向往。从文本理解入手可以发现,无论是感官快乐、精神快乐或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伊壁鸠鲁都是有详细论述的,在他看来,真正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这才是幸福生活的终极目的。

(一)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

在谈到具体的快乐时,伊壁鸠鲁主要分析了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伊壁鸠鲁确曾以绝对肯定的口吻强调了肉体快乐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肉身的呼喊催促着我们避开饥渴和寒冷,谁能避开这些困扰并一直保持下去,其幸福将不亚于天神”[2]46。如果排除了嗜好的快乐、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快乐,不知道还能够怎样想象善。可见在他看来,肉体的快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它不能得到满足,那么其他一切快乐和人生的意义就难以实现,因为“肚子的快乐是一切善的开端和根据,连智慧和修养也必须归因于它”[3]。J.M.里斯特在研究伊壁鸠鲁时就此指出,这句话并不像大众所理解的那样是把快乐归于吃喝等肉体享受,实际上这句话是指,肉体上的不受饥渴是一切善行的基础,可以说一切精神的快乐均与肉体有关。我们不能把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如果肉体存在痛苦那么精神就不能快乐,相反,这句话蕴含着如下原则,即,精神快乐的获得依赖于对待肉体快乐的正确观念。虽然肉体快乐有着如此重大作用,但在伊壁鸠鲁看来,它并不是快乐的全部内涵所在,肉体的快乐是易于满足的,它的不满足状态不足以对生命的存在构成强有力的威胁,所以他紧接着指出,事实上肉体的快乐是可以满足的,但是人们受肉欲是难以满足的这一错误观念的深深影响,总是倾向于认为它是无限的。错误的观念使人们停留于较低层次的快乐之上,却忽略了精神快乐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那么,伊壁鸠鲁是怎样对待精神的快乐呢?他曾多次强调精神快乐的重要性,指出那种由理性思考所带来的快乐才是最为圆满的。“肉身以为快乐的界限是无限,并且认为快乐需要无限的时间,可是心灵用理性的思考来确定肉身的目的和界限,去掉人对于未来的恐惧,使人获得圆满的生活,因此再也不需要无穷的时间”,所以如果“一个人知道用理性来量度快乐的界限的话”,“无限的时间与有限的时间所具有的快乐是一样的”[2]40。可见,快乐重在质而非量,需要注意的是,伊壁鸠鲁所言的精神快乐虽然是依靠理性思考而获得的,但是精神快乐并不是理性知识本身,并且在对待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的态度上,也并不存在着哪个更为本质的观点。实际上,他赋予了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同等的价值地位,因此肉体快乐在质的方面并不比精神快乐更低劣,精神快乐也并不比肉体快乐更优越,它们有着同样的内在价值。按照伊壁鸠鲁本人的看法,似乎精神快乐更是一种感情状态,是某种程度上对肉体快乐的静观,因为理性思考所审视的对象是有限和无限的集合,一个理解了快乐的真正所指并尝试着追求精神快乐的人,同时也就会明白生活的限度所在。所以较之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烦恼更为严重,它不仅存在于当下,还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灵魂的烦恼是一种更大的恶,因为它持久,同样的道理,灵魂的快乐、精神的快乐也更为深刻。这就牵涉到伊壁鸠鲁对于快乐所作出的另外一个分析,即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之分。

(二)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

把快乐区别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在古希腊哲学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结合实践活动(即生活)分析了快乐的形式。伊壁鸠鲁采取了亚里士多德的划分标准,他指出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是作为快乐的两种不同形式出现的,第欧根尼·拉尔修在为伊壁鸠鲁作传时曾用明确的语言阐明其观点:动态快乐与静态快乐之间是存在区别的,一类是神喜爱的,不能增加的,最为可能的;另一类则与快乐的增减相关。其中不能增加的、最为可能的也就是静态的快乐,它们同时也是最受神喜爱的,也就是最受伊壁鸠鲁推崇的,而另一类有增有减的快乐则是动态快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伊壁鸠鲁的思想中,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并不是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不论肉体快乐还是精神快乐都有动态静态之分,肉体快乐可以是静态的,同样精神快乐也可以是动态的。具体来讲,在伊壁鸠鲁看来,动态快乐伴随着的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而静态快乐则指的是痛苦的消除。动态快乐可以说是一个满足的过程,比如饥渴的欲望正在被满足的时候,人的体验就是一种动态的快乐;静态快乐更像是一种被满足之后的平衡状态,是完全脱离痛苦了的寂静的情感体验,它不掺杂他物,也不以其他任何善作为目的,在静态快乐中,人们体会到的是一种真正的宁静、自足、无欲无求的恬静,享受到的是真正的幸福。同时,静态快乐也是一种理想的快乐状态,伊壁鸠鲁曾论证道,如果我们一直处于精神快乐之中,那么我们就与神没有什么差别了,正是因为精神快乐的不易获得,我们才要更加推崇。

可以这么说,在伊壁鸠鲁看来,并非一个人所获得的动态快乐越多,他就愈加幸福快乐。因为静态快乐获得之后,无论是从肉体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讲,任何动态快乐的增加都将无助于个体的更为安乐。与对待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一视同仁的态度不同,伊壁鸠鲁在这两者之间更为强调的是静态的快乐,一方面是肉体上的静态快乐,表现为身体的健康、无痛苦,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快乐,表现为灵魂的无烦忧、无烦恼。正是因为肉体上和精神上的静态快乐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所以它才成了快乐学说的真实内涵所指。然而从伊壁鸠鲁学说诞生之日起,他就一直处于这种或那种的被误解被歪曲之中,那些斥责伊壁鸠鲁快乐学说的人实际上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他们专注于伊壁鸠鲁对肉体快乐持肯定态度的主张,并由此认为伊壁鸠鲁的至善不过就是肚皮的快乐,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事实上伊壁鸠鲁在其学说中就明确指出过他所谓的真快乐其实并非如此。在致梅瑙凯信中他讲道:“当我们说快乐是目的的时候,我们说的不是那些花费无度或沉溺于感官享乐的人的快乐。那些对我们的看法无知、反对或恶意歪曲的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我们讲的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可见,伊壁鸠鲁所主张的快乐就是一种静态的快乐。

(三)快乐的获得是感知之上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在伊壁鸠鲁看来获得快乐首先表现为一个主体感觉的过程,人们凭借自身的感官对所感觉对象进行把握,在感官获得舒适的状态下,也就体味到了快乐。除此之外,快乐的获取更表现为一个选择的过程,建立在感觉把握的基础之上,在选择的过程中,伊壁鸠鲁最为强调的是审慎和理性的能力。他曾多次强调,要想使身体健康灵魂无烦恼,就要运用“清醒的理性”去把握快乐与痛苦,主要表现在“比较”、“权衡”、“正确无误的思考”、“反思”等方面。在伊壁鸠鲁看来,所有的快乐并没有本性上的差别,“没有任何快乐本身是坏的”,但是“某些享乐的事会带来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恼”[2]39,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理性能力进行分析、选择。那么什么样的快乐是可取的,什么样的快乐又是不可取的呢?这里,伊壁鸠鲁结合人们的欲望,区分了以下两大类,即自然的欲望和空虚的欲望。自然的欲望又包括自然必要的欲望和自然不必要的欲望,其中自然必要的欲望就是那些我们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饥渴的满足欲(但并非无节制的佳肴美味)、安全等,自然不必要的欲望就是指爱欲等。空虚的欲望在伊壁鸠鲁看来是虚妄的,没有意义的,它们既非自然也非必要,只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人的一种过分奢求,比如虚荣心、权力欲、贪财心等等。在他看来空虚的欲求只会给身体和心灵带来更多的痛苦,增加我们生存的负担,进而使我们减少对自然快乐的体验,所以获取真正的快乐,就要使用理性进行区别、比较和权衡。依他看来,虽然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快乐,但也并非所有自然欲求都是应该满足的,实际上可取的只有第一种欲望之下的快乐,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是最为自然的,因此“面包与水可以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快乐”,而那些“只有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才能最充分地享受奢侈的生活”[2]33。爱欲也是人们的一个自然欲求,但是在伊壁鸠鲁这里,它是被否定的,因为在他看来,爱欲使我们耽于其中,容易忽略掉其他的快乐,而那些空虚的欲求之下的快乐更是应该坚决抵制的,它只会使我们向下越走越远。

在这一选择的过程中,理性在道德活动中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指导个体进行独立的自由选择,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权利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理性为人们作出了正确的合乎欲求的道德选择,实际上也就发挥了其在道德活动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伊壁鸠鲁把感性与理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就此客观地评价道:“一方面他把善的标准规定为快乐,同时他还要求一种思维的涵养,用以考量快乐,看它是否和更大的不愉快结合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作出正确的判断。”[1]73-74这里就引出了培养哲学教养对于快乐的重要性,伊壁鸠鲁认为获得快乐和学习哲学是并驾齐驱的,“我们必须一边欢笑着,一边从事哲学”,并且要“真正的”从事哲学而非“假冒的”从事[1]47。

从以上文本的挖掘和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并非庸俗肤浅的享乐,相反,它通过“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无烦恼”赋予了快乐更深刻的存在价值。在他看来,快乐学说所要直面的就是人之生存的两难困境,即个体自我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已有的权力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也就是摆脱人之存在的悲剧性,即如果人在生存上不能不追求善,而人又无法追求到善,那么人就只能作为悲剧性的动物而存在。因此,在其学说中他赋予了快乐极其神圣的地位,并坚持认为快乐作为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感受,它是人们所应追求的最高的善,是首要的和天生的好,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目的。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

[3]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47.

猜你喜欢

肉体学说静态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珍妮·萨维尔
生 活
从肉体之欢到灵魂之爱——中国古代爱情小说的三大里程碑
《肉体的记忆》中“桥”的解读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