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对马来西亚汉语传播的启示研究*
2012-04-13马来西亚叶婷婷
〔马来西亚〕叶婷婷
一、前言
泰国汉语热兴起于2003年,其标志是泰国教育部第一次委托云南师大派遣第一批23位志愿者到泰国私立学校开展汉语教学(吴应辉、杨吉春,2008:125)。为使用汉语进行贸易和发展经济,为了满足社会中的服务行业需要,泰国社会正流行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对马来西亚汉语传播有何启示?文章主要以泰国汉语快速发展作为切入点,探讨马来西亚汉语教学的发展问题,主要包括政府教育政策、各层次汉语教学、师资与教材及孔子学院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对马来西亚汉语传播的启示。
二、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
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主要有五大特点:第一,政府主导,高效快捷地推动泰国全国性的汉语教学。第二,民间响应,形成各级各类学校争相开设汉语课的良好局面。中泰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和教育部官员之间的工作访问对汉语在泰国的快速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中国支持,成为泰国汉语快速传播的助推器。第四,媒体造势,形成推动泰国汉语教学的舆论氛围。第五,超常发展,泰国汉语传播不是渐进的,而是超常规跨越式地在全国迅速展开的,创造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奇迹(吴应辉、杨吉春,2008:125)。
泰国汉语教学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一直处在艰难挣扎的状态中,发展极为缓慢。随着中国崛起,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实用价值逐渐提高,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最主要是泰国政府有远景目标,坚信全国人民若有机会普遍学习汉语,能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将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吴应辉、龙伟华等,2009:39—47)。泰国政府把促进汉语教育政策提高到了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泰国汉语能快速传播主要在于泰国政府对汉语教育政策做了调整,放松了对汉语教育的限制。政府允许各民办学校开办汉语幼儿园、小学以及各类汉语教育补习班,并将汉语教育从小学1—4年级延伸到小学6年级,同时也允许具备条件的中学将汉语设为外语选修课,并批准了泰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以汉语教育为主的大学——华侨崇圣大学(陈记运,2006:128)。可以说泰国汉语教育体系已经涵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包含成人教育及各类校外汉语班。
三、马来西亚汉语教学的发展背景
泰国和马来西亚是邻国,两国的历史背景和国情却大不相同,两国的汉语发展背景亦大有差异。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堪称一枝独秀,是除了中国内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外唯一建立起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专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①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2006)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考察报告,《侨务工作研究》第6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始于19世纪初,自第一所华文学校于1819年创办至今已有193年的历史。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经百年坎坷,几度沧桑,几经风雨,才在磨难中发展起来。今天,华文教育仍然保有完整的母语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经过几代人血泪奋斗、努力耕耘的成果。迈入21世纪,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也就是通称的“华文教育”,是由“华文学校”所提供的教育。除了国文(马来文)和英文,其他知识学科的教学、考试及学校行政管理使用语言主要是华文华语。在华文学校,华语为第一语文,而国文和英文则为第二语文。对马来西亚的华裔子弟而言,华文教育就是他们的母语教育(莫泰熙,2004)。在马来西亚代表并领导华文学校的有两个非营利民间文教组织: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及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联合会(简称“教总”)。由于这两个组织为发展华文教育长期并肩奋斗,一般就统称为“董教总”。根据2011年马来西亚各源流小学教育统计资料显示,马来西亚共有1 291所②大马华小生源跌破60万,受华裔人口出生率降低影响,新华网,2011年5月15日。华文小学(华小),60所独立中学(独中)及3所由华人社会创办的大专学院,学生总人数近70万人。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每年至少要捐献2亿元马币以维持上述小学、中学及学院的办学经费(莫泰熙,2004)。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政府不承认独立中学的统一考试文凭和3所华人大专院校的文凭。这些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唯有到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继续深造。政府只承认华文小学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及马来西亚初中教育文凭(PMR)和高中教育文凭(SPM)的华文科目。同时,政府也允许国民中学开设华文班。目前国民中学的华文班有12 423个班,根据教育部2008年的数据,全国约有35万名中学生报读华文③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调查研究和资讯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2009年9月。。马来西亚初中和高中教育文凭中的华文科目(作为选修科目)是马来西亚的汉语水平鉴定考试。另外,高等教育部也允准3所公立高校即马来亚大学、苏丹伊德里斯大学和博特拉大学开设相关中文专业科系。作为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大学——马来亚大学自1963年设立中文系至今已有40余年,培养了近2 000名汉语专业的毕业生①谢川成(2008)全球视野下的马大中文课程,《华研通讯》第4期,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出版。。然而,一直以来马来西亚政府推行单元化教育政策,倡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文、一种文化”的同化政策严重地打击和限制了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华文教育在整体质量的提高与发展方面尚有很多有待改进的空间。
第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对当地非华裔开展的汉语教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规模一直都很小,学生人数不多(庄兴发,2006:4)。这类汉语教学设在大学语言中心作为外语选修课,学习对象主要是马来人。目前,马来西亚只有20所大学,其中,只有玛拉工艺大学的汉语教学是全国大学中规模最大的,每个学期约有8 000多位马来人大学生选修华语(庄兴发、刘香伦,2006:288)。其他大学的汉语教学规模都很小,人数也很少,这个现象很值得关注。马来西亚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开始在150所国民小学②《星洲日报》国内新闻,2007年1月,http://www.sinchew.com.my/node/874.20070103。,简称国小③国民小学(国小)5 795所、华文小学(华小)1 291所、淡米尔小学(淡小)523所。(马来文小学)选择性地实施汉语课策略,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才算是正式起步。根据教育部截至2009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经有350 所国小教导华文科。④国小华文老师要求到华小执教,教总会员大会华教课题参考资料,2010年1月。教育部从2011年开始,把华文及淡米尔文纳入国小的正课并正式出版全国国小汉语教材。而国民中学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尚处在雏形阶段。21世纪初期,只有马来贵族中学、马来精英中学和马来宗教寄宿⑤全寄宿中学主要是马来贵族学校或宗教学校,学生99%为马来族。中学提供汉语课程。目前,全国共有24所寄宿中学提供汉语课程。⑥顾洪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使馆。
四、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对马来西亚汉语传播的启示
综上所述,马、泰两国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虽不在同一个水平层次上,但近年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迅速,仍然有许多值得马来西亚学习的地方。具体而言,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对马来西亚汉语传播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主导,提升国际竞争力
马来西亚政府近年来对汉语教育的态度逐渐开放。然而,这种态度相对于泰国政府的态度而言还有一定差距。当然,两国汉语发展背景和国情各异,我们不可能要求两国采取完全一样的策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在全球日益提高,全球“汉语热”势不可挡,学习汉语在马来西亚不应该只是华人社会传承文化的手段,而应该是提高全民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今,汉语已跨越国界,打破族群的藩篱,不再只是一种民族的语言,而是一个经济先进国家的语言。在未来职场中能掌握汉语者将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马来西亚人口约28 647 959人①The Official Website of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http://www.statistics.gov.my270110。,华人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4.6%,但并非所有华人都受过华文教育。显然,国内还有超过80%的人口不谙汉语。其中,占马来西亚总人口60%的马来族有必要提高学习汉语的意识,积极学习汉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对华交流优势。为了全民具有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共同竞争的实力,马来西亚政府应该积极提供更多汉语教学的机会和推行多元开放的政策。总之,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不管是在华文教育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都需要政府积极主导。
(二)马中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马中两国多年的友好关系所营造的良好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环境,是推动民众学习汉语的最佳动力。马中建交36年来,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彼此信赖、积极互动、相互合作、共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42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3%。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落实,更多中国企业来马投资,预料马中双边贸易额很快便可上千亿美元。②温家宝访马加强两国友好,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论,2011年4月26日。随着马中贸易的快速发展,两国在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到马来西亚旅行的中国人数大幅度增长,使马来西亚人有了更多直接与中国人交流的机会。同时,马来西亚对中国投资额大幅度增加,马来西亚企业对通晓汉语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由此可见,一旦马中两国关系日趋密切,贸易总额日益增高,学习汉语在民间就能形成一股风气,民间自发性学习汉语的步伐,远比政府的呼吁和行动更为快速。近年来,在马中良好双边关系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已开办了两所孔子学院,分别为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和马来西亚全球汉语中心。孔子学院将会为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做出新的贡献,成为马来西亚推广汉语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媒体潜移默化,推动汉语传播
在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与汉语教学紧密合作,才能确保汉语传播的长足发展。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华文教育,就没有华文媒体。华文教育催生了华文媒体,华文媒体又反过来促进了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高伟浓、万晓红,2003:35)。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在一个汉语普及、方言众系、多语共存的社区。因此,华文媒体呈现出多种方言、百花齐放的特色。目前,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华文报刊多集中于东南亚,其中马来西亚便有日报18种,居海外各国之首③海外华文传媒现状,2001年9月15日,http://web.jiaozong.org.my。。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节目水准的提高,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开始购买华文节目,增加华文电视的播放时间。如今,马来西亚有几家电视台增加了华语新闻播出时间,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TV2和“八度空间”的华语新闻都在黄金时段晚间8时播出。华文电视、电台、报纸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体,也成为华人社会、华侨和中国人之间彼此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华文传媒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当地华文媒体不仅传达华人社会的声音,报道中国的新闻,丰富华人社会的娱乐生活,而且可以营造汉语学习环境,成为马来西亚汉语传播的重要推动力。有鉴于此,马来西亚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和资助华文媒体的发展,以促进马来西亚汉语教学。
(四)就地取材,解决师资匮乏问题
马来西亚多年来汉语师资严重短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教总报告,华小每年都缺乏两千多位老师,而必须聘请临教①临教,即临时教师,在马来西亚通称“临教”,意指没有经过师范学院培训的教师,未合格的教师。来填补有关的师资空缺②教总教育资讯网2009年11月13日,http://web.jiaozong.org.my。。相反,政府录取的汉语师资培训人数并未增加,反而有减少趋势。事实上,华小目前有大约2 400多位非大学毕业的临教和600位有大学文凭的临教。然而,假期师资培训班却只录取200位大学毕业的临教和300位非大学毕业的临教③教总教育资讯网2009年11月25日,http://web.jiaozong.org.my。。由此可见,华小本身都面临汉语师资短缺的问题,更何况全国还有5 795所国小。因此,政府有必要增加能掌握双语的师资人数,积极培养汉语教师并派遣到全国中小学去执教汉语。2011年4月,首相纳吉终于在沙拉越州选举前宣布,让全国华人独立中学(简称独中)毕业生可用统考文凭至少三科优等的成绩,加上大马教育文凭(SPM)马来文优等以及英文科及格,申请进入师训班,条件是毕业后只能教导华文科。④洪祖秋,统考文凭报读师训班,《南洋商报》“教育视窗”2011年4月12日。这表明政府间接承认独中的文凭。但是此“政治宣言”至今还未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独中毕业人数每年平均有6 000名,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独中高中3年级的学生人数就有5 997名⑤《2010年全国60所华文独立中学基本资料统计》,董总资讯局2010年10月统计整理。。绝大部分的独中毕业生都拥有三语(即马来语、英语及汉语)能力。他们将是当地华文师资和二语师资的最佳人选。政府如果对这些独中毕业生加以培训,将有助于解决本土师资匮乏问题。可见,马来西亚政府只要改变政策,是有足够的能力培训本地汉语师资,解决本土汉语师资匮乏问题的。
(五)建立体系,促进汉语教学规范化
马来西亚政府需要建立一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标准体系,这有助于促进汉语教学规范化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教材属于华文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此类教材主要配合国家的课程大纲统一编写。除了国小华语教材由政府统一出版之外,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的水平等级和内容结构参差不齐,显然缺乏一个标准依据。目前,高等院校或私立语言中心所采用的汉语教材五花八门。因此,马来西亚首先应该积极参考和研究其他国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有关标准大纲,研发一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的标准体系。唯有在标准体系的指导和约束下进行教材编写,才能确保教材的水平等级、组合规律和逻辑顺序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叶婷婷、吴应辉,2010:67)。
(六)百花齐放,课程教材多元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种语言的社会,汉语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多元需求的基础上。马来西亚的高等学府除了给校内大学生提供汉语课,也可以效仿泰国高等学府如朱拉隆功大学面向社会提供汉语课程。这些高等学府可以联合校外汉语中心,尤其是私人汉语中心合作开办周末汉语课程或短期汉语课程。课程应从大专院校的汉语基础课转向具有多元实际用途、注重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综合课,如公务员汉语课程、旅游汉语课程、HSK 汉语水平考试强化培训班、学前汉语师资培训课程、商业汉语课程等。当地的孔子学院与高等院校可以合作编写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的汉语教材。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亦必须建立在分析当地教学对象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的基础上,并注重综合发展汉语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课程教材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马来西亚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
(七)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学科体系
从长远而言,马来西亚各大学设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大学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进修培训、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发展规划、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技术的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科历史研究等等(李泉,2005:19)。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应该提供全免奖学金让汉语专业的华裔大学生到中国修读汉语硕博学位,回国后可以在各高等学府任教或在政府教育部高层担任管理职务,负责策划和领导汉语推广工作,以确保汉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非华裔学习汉语者也应该给予重视,并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到中国留学。此外,马来西亚也可效仿泰国教育部,积极与中国教育部合作,每年组织大批汉语教师和学生到中国进修。2011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到马来西亚进行官方访问,两国签署了马中学位互相承认协议,并同意在2012年开展两国高等学府100名大学生交换计划。①两国签署马中学位互相承认协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A2版,2011年4月27日。2012年3月,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承认146所中国大学学士或以上学位文凭。②大马学术鉴定局宣布承认146所中国大学文凭,2012年3月13日。马中两国相互承认各大学的学位,将促进两国汉语教学和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五、结语
汉语在泰国短短几年内能快速传播,学习汉语人数迅速增长,主要动因是泰国政府把学习汉语放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并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支持汉语教育的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应该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看待汉语教学,并借鉴泰国的汉语快速传播模式,让汉语教学更有系统、更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来西亚作为一个拥有近两百年华文教育发展基础的国家,倘若政府有远见,采取多元开放的教育政策,积极推动全民尤其是马来族及其他非华裔学习汉语,汉语教学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长远来看,马来西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着汉语在马来西亚的普及而提高。
陈记运(2006)泰国汉语教学现状,《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高伟浓、万晓红(2003)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东南亚华人情况2002年回顾与2003年前瞻,《东南亚纵横》第6期。
莫泰熙(2004)英语教育的回流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挑战,《华教导报》第54期,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出版。
李 泉(200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吴应辉、杨吉春(2008)泰国汉语快速传播模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吴应辉、龙伟华、冯忠芳、潘素英译(2009)泰国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国际汉语教育》第1辑。
谢川成(2008)全球视野下的马大中文课程,《华研通讯》第4期,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出版。
叶婷婷、吴应辉(2010)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庄兴发(2006)《华语文作为第二语文在马来西亚的教学问题》,吉隆坡: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出版。
庄兴发、刘香伦(2006)马来西亚(马来人)对外汉语(华语)词典运用的探讨,见郑定欧、李禄兴、蔡永强主编《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