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04-13邱瑞君
邱瑞君 , 陈 波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 广东 揭阳 522000)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其工具性、实用性和交际性,但是,以复习、(新课)呈现、操练、练习和巩固五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的传统五步教学法明显以语言形式为中心,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不能获取语言交际的办法,限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新《英语课程标准》给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指明新方向。《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1](P19)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任务重大。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法
对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西北师范大学的张筱兰教授在其主编的《三种模式应用的教学方法》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而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2](P133)因此,探究式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借助个人和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3](P10)。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英语语言规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上应用的意义
首先, 基础阶段的学生具备了探究式学习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记忆力、求知欲、精力等方面处于旺盛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热情开朗,模仿和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比成年人更具有优势。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优势,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在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中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其次, 探究式学习符合语言学习的过程特点。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技能而非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参与。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探究和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说探究学习是针对理科提出的学习模式,但我们认为,该模式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却适用于任何学科,尤其是同样重视过程、感知和活动的语言学习[4]。因此,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使用语言的经验,从而习得语言能力。
最后,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正确使用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基础阶段是学习策略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有效地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查询、调查、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生学习创造条件[5](P29)。
三、如何在新英语课程教学上应用探究式教学法
中小学生已初步具有生活体验、学习经验等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学不应仅仅是老师向学生陈列教材内容,还应尝试着使用探究式的方法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渐扩展,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渐打下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基础。
(一)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如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所演示的各种动作、实物和各种复制品、图片、图画、简笔画、漫画等直观手段进行启发,学生通过看图像、听录音进行猜词义并模仿,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不作翻译的情况下,听指令并做动作。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都参与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直接理解所学英语知识。
对于已有一些英语语言接触的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采用设疑、对比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开讲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该单元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Do you like doing exercise?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Do you often do exercise?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Once/twice/three times a week, or every day?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对新课做好知识、心里的准备。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爱好开展调查,如: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S1:Play computer games.
T: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every day?
S1:Yes.
T(面向全班同学): Now we know that S1 always play computer games after school.(转向另一学生S2)Do you always play computer games after school?
S2: No.
T: How often 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
S2: I play computer games on Sunday.
T(面向全班同学): Well,S2 plays computer games once a week.
T(转向另一学生S3):How about you?
依此类推,教师可以借助某个学生回答的项目了解其他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表示不同频率的词汇,学生通过自己运用相关语言的体验分析、归纳这一类词的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讨论启发式、对比启发式、提问启发式、练习启发式、直观启发式等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解疑的动因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目前,中国中小学校往往是六七十人一个班,学生性格、学习水平等个体差异也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创设一个开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机会,激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现在,合作探究式教学已被很多教师所接受,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常,词汇、句型的学习对处于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先提供给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做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如,在学习Go for it!(八年级 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各小组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六幅简笔画和一些关键词,对奶昔的制作过程先进行探索式的语言描述,经小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后,再以集体授课的方式学习该课的相关内容。在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亲手制作一些饮料或食品的过程。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学唱英语歌曲、小组合作编辑英语小报、小组合作搜集英语谜语、小组合作编排英语小品、小组合作做英语游戏、开展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学习效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发挥利用学生不同的特长,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6](P37),顺应了外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实践性和实际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合作性的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维,优化外语教学效果,并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感知语言信息和实践的积极性,还能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创造有利条件[7](P9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会运用外语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会接受关于知识的不同解释。在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过程中,合作性的探究学习方法无疑体现其价值和优势,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实践。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应做到准备充分,问题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能否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问题上;能否使学生沿着一条正确思维线路思考问题、探索问题。
在新授课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感兴趣的题目,根据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例如,教师在教PEP三年级下册 “How many?”这一内容时,可以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T: Can you see a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Ss:…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s: …
T: How many pears can you see? One, two,three…
Ss: …
T: Now ask me about the bananas.
Ss: How many bananas can you see?
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的教学。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提问,不仅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这个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是他们自己一点点去探索到的,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和更有信心去学习英语。
对于较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参考性问题(开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之中。例如,在教学有关“Computer”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deal with the topic “Computer”. Do you like computers? How many of you have got a computer at home? Do you often use the computer? For what purposes? 然后让学生Discuss in groups: In what ways do computers concern us in our daily life ? Try to make a list of them. 这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来补充修改自己的答案。通过讨论比较,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对于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文的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就能得到发展,真正达到语言的综合运用。
四、结 语
语言的习得不是通过以形式为中心的机械训练达成的,而是在使用中成就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8](P58)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把《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体验学习”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启发、合作、问题”课堂探究教学模式,各种探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筱兰.三种模式应用的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秦益锋.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学习[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
[4] 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杨华堂.“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状况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调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8).
[7]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8]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