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下中国纺织企业现状和未来
2012-04-13赵蔓
赵 蔓
(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不仅使国际经济遭受重创,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其中纺织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后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国的纺织业出口仍然受到影响,纺织企业现状不容乐观。根据商务部2011年12月通报,我国占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市场份额,今年以来不升反降。其中,纺织品、鞋类、箱包等产品的份额下降明显。纺织业是当前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较大的行业之一,纺织企业也面临国内外的多种竞争压力。面临当前形势,中国纺织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亟需深入探讨。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企业现状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着出口市场不景气、贸易壁垒增多、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生产成本上升等困境,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1.1 国际环境影响因素
1.1.1纺织品出口市场不景气
受金融危机影响及自身债务问题的困扰,欧美等国的消费降低,将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同时也使得我国纺织品面临出口压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15.2亿美元,下降0.5%。其中纺织品出口76.8亿美元,下降6.8%;服装出口138.4亿美元,增幅为3.5%。如果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纺织出口实际增幅缩水更严重。对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国际市场的不景气严重影响到了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存。
1.1.2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强
经济衰退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增大,中国制造产品将面临更多的贸易障碍。“有关国家推动全球化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多边贸易体制陷入困境,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印尼、俄罗斯、美国、欧美、印度等多个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反倾销有关的案件共45起。其中涉及化纤长丝、化纤短纤、窗帘、织带、电热毯、帘子布、棉纱、床单、亚麻、窄幅织机等自原料至终端的一系列产品。
1.1.3人民币升值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资料,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值汇率为6.4588,比2010年升值4.5%。人民币升值压缩了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如果企业不进行结构调整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1.2 国内宏观影响因素
1.2.1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中国沿海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达到0.86~1.08美元/小时,而孟加拉国、越南、印尼等国的劳动力成本才0.22~0.38美元/小时,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将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生产环节向印度、越南、孟加拉国等新兴的廉价市场转移。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除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外,对出口欧美日等国市场有减免关税等优惠政策。
1.2.2纺织原材料成本上升
纺织原材料如羊毛、粘胶、棉纱等价格的不断上涨。化纤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而化纤的主要原料又是石油,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导致的化纤提价。化纤企业将成本向服装成衣企业转移,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链条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高油价的压力。纺织原材料和能源的涨价势必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产品利润下降。
1.2.3环境保护和低碳壁垒
纺织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低碳环保”限制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t标煤/t纤维,传统化纤纺织行业综合能耗高达11138.6 kW·h/t,比全世界平均能耗高2~3倍,比日本高8倍。纺织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已经成为国家节能减排改革的重点行业。
1.3 企业内部因素
1.3.1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薪资水平低,这是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的根本原因。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制度上的支持,没有一套系统的解决机制,缺乏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造成我国纺织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流动速度较快。我国纺织企业主要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设备保养人员、面料织物结构设计师、花型和服装设计人才。招工难、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将成为制约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1.3.2品牌知名度不高
开发知名品牌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并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因此未将品牌创建工作提升到重要议程,导致了中国服装品牌的定位不准确,服装设计师缺乏创新,影响了企业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当前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品牌价值来获取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纺织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
1.3.3产品附加值低
欧美纺织服装企业主导着整个国际服装的发展趋势,注重采用新材料,例如将环保、特殊功能的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增加了服装的附加值,获得高额的利润。而我国纺织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低也不足为怪。
2 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困境的思考
危机也是转机,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纺织行业陷入低迷,但同时也给行业内部整合带来机会,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思路。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每次创新,既是创造又是毁灭,一批企业在创新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另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1]。”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内容包括产品创新和纺织工艺创新。创新产品与老产品在结构、功能、用途上有显著差异,新产品的成功开发能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纺织工艺的创新是指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使用新的操作流程等,工艺创新一般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环境保护等。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2]。纺织企业管理创新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建立公司正规化的管理标准,如公司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规章制度等;第二是加强公司的业务流程重组,在公司总体战略环境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的改革;第三是引入信息化系统,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
3 纺织企业创新的出路及对策
纺织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如何提高产品的制作工艺水平、如何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量,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我国纺织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3.1 改造传统纺织工艺技术 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纺织工艺技术能耗大、污染严重,技术改进空间很大。纺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围绕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挖潜、革新和改造,尤其是对在纺织生产中涉及水、电、气(汽)等能源的机台进行技术改造,这样不仅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能耗,也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2 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高研发能力
纺织技术前瞻性研发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既可以节省研发投入,又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也能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推进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融合。不少纺织企业注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面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通过企业原始创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中国纺织的国际竞争力。如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与武汉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织技术” 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应用领域非常广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纺纱历史上获得的最高奖项。
3.3 积极采用纺织新材料 开发创新产品
随着21世纪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纺织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的要求,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纺织企业应该积极采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如开发超级免烫产品、新型易清洁面料的衣物、无缝线衬衫等,新面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使用将会成为服装行业的一次革命,也带给企业无限商机。
3.4 树立品牌形象 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3]。一个好的品牌不仅包含着产品的属性、价值、文化、个性和用户,也是企业向目标市场传递企业形象、文化、产品理念的载体。好的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创造我国出口服装名牌,不仅要培养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服装设计师队伍,创造独具一格的中国服装个性,也要加强知名设计师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吸收国外一些知名品牌的经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品牌。
3.5 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纺织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来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确保企业生存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在战略计划的指导下,合理进行招聘计划、人员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和发展计划,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长远战略规划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序化,从而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3.6 注重信息化建设 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组织管理;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企业对外向公众开放的平台。在企业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系统可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的需求。使用各类软件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ERP系统的引入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合理、透明,实现采购、投料、加工、检验、入库装配等各环节数据信息有序流转;电子商务的建立,以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如网上接受采购订单,网上查询需求,查看购货协议等,并以知识库的形式提供企业的产品技术、产品故障的解决方案,通过接受顾客的意见和信息反馈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高运作效率,减少运作成本。
4 结论
“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的重点任务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赵新峰, 赵峰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3(2):28—30.
[3] 科特勒.梅清东译.营销管理(第十一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