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1例文献分析

2012-04-13张维民

山东医药 2012年23期
关键词:过敏史西沙喹诺酮

张 翔,宁 媛,张维民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济南250013)

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制药公司开发的广谱、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第四代广谱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1]。2002年莫西沙星在我国正式上市并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屡见报道。为此,笔者查阅了莫西沙星自上市以来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检索《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2002~2011年),下载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报告,剔除综述论文、重复的和资料不全的病例报告,共获得有效文献10篇11例,来自10种国内中文期刊。手工统计病例报告原文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物过敏史、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临床表现、抢救措施、恢复时间及转归等,然后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11例过敏性休克者中男2例,女9例;年龄29~ 80岁,其中<40岁1例,41~50、51~60、61~70各3例,>70岁1例。原发疾病:上颌窦炎、鼻窦炎各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肺部感染5例,子宫内膜癌术后1例,腹痛原因待查1例。11例中无药物过敏史7例(其中1例1年前曾经口服过莫西沙星片,未出现过敏,再次口服莫西沙星片出现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史2例;过敏史不详2例。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累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分别为11、10、8、6例。11例患者给药剂量均为0.4 g,其中口服6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用药后10 min 1例、30 min 3例、3 h 2例;静脉用药5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用药后10 min 3例,15、20 min各1例。经吸氧(6例)、注射肾上腺素(5例)、糖皮质激素(9例)、地塞米松(7例)、氢化可的松(1例)、甲基强的松龙(1例)、扩容(低分子右旋糖苷4例,乳酸钠林格、羟乙基淀粉氯化钠、5%葡萄糖注射液各1例)、多巴胺(2例)及抗过敏治疗(3例)20、30、60、120 min分别恢复正常1、2、3、3 例,1 例1 d 后恢复正常,1 例恢复正常时间不详。

讨论:①过敏性休克与患者性别、年龄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本组男2例、女9例,说明女性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与文献报道的喹诺酮类过敏性休克与患者性别无关有异[2],可能是文献数据数量有限,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验证。41~70岁者占81%,可能与此年龄患者用药频率高有关。从统计的原发疾病来看,医生对莫西沙星适应证选择存在不当之处,其中2例超适应证用药。说明临床医生在选择莫西沙星适应症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亟需改进。

需注意的是莫西沙星与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服用会因与这些物质中的多价阳离子形成多价螯合物而减少药物吸收,导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预期值低,故抗酸药、抗逆转录病毒药(如去羟肌苷)、其他含镁或铝的制剂、硫糖铝及含铁或锌的矿物质,至少需在口服莫西沙星4 h前或2 h后服用。②过敏性休克与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的关系:莫西沙星有注射液及片剂两种剂型,其临床适应证有所不同。静脉使用的治疗剂量、疗程与口服剂型相当,因此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使用序贯疗法。虽然国外推荐0.4 g莫西沙星静脉给药的输液时间应>60 min,但根据中国健康受试者心脏所能耐受的输液速率及国内Ⅰ、Ⅱ、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推荐本品的输液时间为90 min。本研究口服用药6例,静脉用药5例,过敏性休克发生与给药途径无关。调查结果显示,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性休克者占81.82%,说明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与相关文献描述一致[3]。另外,静脉给药者休克均发生于用药后20 min内,其中以10 min内居多;口服用药多发生于给药后30 min或更长时间发生。此可能与口服用药后药物的吸收、机体自接触抗原至形成抗体及抗体聚积至足以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数量均需一定时间有关。③过敏性休克与过敏史:本研究7例用药前无药物过敏史,1例1年前曾口服过莫西沙星片,未出现过敏,再次口服莫西沙星片出现过敏性休克[4],提示医护人员对无药物过敏史及曾使用过此种药物的患者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发现不良反应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处理,出现过敏性休克采取急救措施。④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立刻抢救,切忌转院、转科而延误治疗。应在脱离过敏源、吸氧等一般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并应迅速输液,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以维持组织灌注。肾上腺素为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其可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恢复血管张力和有效血容量,同时还能通过β受体效应缓解支气管痉挛,阻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炎性介质的迅速释放。糖皮质激素虽具有非特异性抗过敏抗休克作用,但起效缓慢,不可作为首选,需用糖皮质激素时,宜选用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本组11例患者接受肾上腺素治疗仅5例,糖皮质激素9例,提示医护人员对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治疗认识有待提高。

分析相关文献,喹诺酮类药品的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较多,说明过敏性休克为此类药物共性的不良反应之一。建议药品生产企业或药物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完善质量标准。

[1]Culley CM,Lacy MK,Klutman N,et al.Moxifloxaein:clinieal efficacy and safety[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1,58(5):379-388.

[2]杨晓,杨烨.喹诺酮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65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5):372-374.

[3]梁茂本.喹诺酮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94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09,35(10):1232-1233.

[4]袁雪晴.莫西沙星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2):156.

猜你喜欢

过敏史西沙喹诺酮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沉默
“鹰击”护西沙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