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调查及思考——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4-13许德雅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

许德雅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湖南 长沙 410100)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经过环境教育等途径,内化于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又外现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而人文素养又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层面,其中,“人文知识是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2]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是高职院校针对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培养的专业对口的高职学生,是能生产出合乎规范而又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产品的高技能人才,也是未来传媒行业的生力军,所以,除了具备一般的职业技能外,更要具有较高的职业人文素养。为了解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基本情况,探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进一步推进传媒类专业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形式组织了数次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广播电视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等14个传媒类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的高职学生。

(二)研究内容

在问卷调查中,从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情况等四个层面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切入点,了解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对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看法与期望,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开会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组于2010年11—12月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类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回收率97.8%,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9.3%。其中一年级202 份,占41.5%,二年级154 份,占31.6%,三年级131份,占26.9%。

在对调查问卷整理和分析过程中,采用了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以确保充分合理利用调查资料信息,得到一个科学可信的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整体状况是积极乐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趋势是务实开放的;但同时,也反映出诸多问题。

1.人文知识层面

本次调查问卷分别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角度设计了8道题目。

关于文学知识调查中,在对“是否看过中国四大名著”的问题中,有13.6%的学生“全部看过”,45.3%的学生“看过一两部”,22.2%的学生“没看过,熟知一两部”,18.9%的学生“没看过,只了解一些情节”;在对《长恨歌》、《怀念萧珊》和《复活》的作者是谁的考察中,全部答对的学生有 23.8%,答对2道题的学生有47.6%,答对 1道题与全答错的学生占了28.6%。在问及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答对的学生有76.4%,还有23.6%的学生错误的选择了“造船术”或“航海术”;把“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回答为“1945年”的学生有68.4%,还有31.6%的学生认为是“1949年”;在问到哲学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性善论的哲学家是谁”时,回答成“荀子”的学生有38.1%,回答成“庄子”的有33.4%,而回答“孟子”的仅有28.5%;有30%的学生会用一样乐器演奏音乐,但大多数学生不大能听懂高雅音乐,能回答出5个以上画家及代表作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仅能说出1至2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大一年级学生明显好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可能是大一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比较贫乏,知识面较窄,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族历史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而整个传媒行业又对人文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作为传媒类专业的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的贫乏成为跨进传媒行业的绊脚石,也必将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2.人文精神层面

人文精神是指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中所持有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人生价值、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等三个方面设计了6道题目。

在问及“你认为你的大学生活如何”时,21.7%的学生是“没有太多想法”,15.2%的学生回答“枯燥、无聊,没有乐趣”,而回答“生活充实、有目标、有意义”的学生仅有63.1%;就“你对今后工作的要求”一问,56.3%的学生选择了“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能发挥专长”,有16.9%的学生选择“有发展空间”,而看重“工作稳定且轻松”的有26.8%;“在组织为班级患重病同学捐款”时,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主动捐款”,但肯定自己“不会捐款”的学生竟然多达19.5%;在问及“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时,你会主动让座吗”,有73.6%的学生回答“会”,有17.4%的学生回答“看情况”,选择不会让座的有9%;在回答“你的人生支柱是什么”时,57.2%的学生选择了“知识”或“奉献”,而选择“金钱”项的占了42.8%;在问及“市场经济仍要讲集体利益,在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认为“非常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学生有57.1%,有42.9%的学生“说不清楚”。

调查结果反映出,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整体上是乐观积极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情感比较淡漠,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社会道德显现滑坡倾向,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和现实,呈现多元化。

3.人文行为层面

人文行为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多数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传媒素养,热爱传媒行业,志愿从事与传媒行业有关的工作。有93.5%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或希望从事传媒工作;在开通博客或微博的学生有89.1%,其中,63.6%的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并转载或发布相关评论;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的学生占到76.2%。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参与媒体或社会演出”、“作品获社会奖项”和“作品被媒体采用或公开发表”的学生仅占到11.3%;“善于言辞”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有72.7%。

关于组织纪律的遵守方面,调查显示,“没有旷过课”的同学仅有21.6%,“偶尔旷课”的学生占52.3%,而“经常旷课”的学生占到26.1%。相比较,大二、大三学生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明显不如大一新生,而且通过座谈发现大二、大三学生纪律观念淡漠,自律性较差。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提高传媒类专业高职生传媒素养的任务异常艰巨,尤其是写作、编辑、表达、沟通、评论等方面的能力,需要着力加强。此外,还需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推动学风校风建设。

(二)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欠缺的原因

1.自身因素

高职院校招收的新生,其分数线远远低于本科院校,生源质量不够高;传媒高职专业招收的学生又多是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的录取线更低,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相对较差。现在的高职生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80后”和“90后”,他们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所以,在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下,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对生活缺乏目标和信念,对社会缺乏责任和爱心。调查表明,有17.3%的学生对提升人文素养“兴趣不大,不喜欢在人文素养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

2.学校因素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把市场需求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更多关注市场行业的需求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实用技术的传授,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逐渐发展成为重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教育。这种“就业能力至上”和“职业至上”的高职教育,往往对受教育者的个人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关注,以致于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时,人文课程教育被边缘化。除了按国家要求开设“两课”外,其他人文课程较少,甚至在很多高职院校形同虚设,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人文课程多是以“通识教育”的课程形式安排为公共选修课,但目前这些选修课程尚无法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调查中学生建议增加开设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心理”等在内的人文课程。

此外,高职院校多是成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历史文化沉淀不足的问题,校园人文环境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影响力较弱,未能真正发挥其“隐性”教育的功能。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6.9%的学生认为校园的人文氛围“一般”,认为“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学生占了24.6%。

3.社会因素

随着信息化网络传媒的发展,大学校园已不在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更多,获得信息的时间更快,所以,社会的浮躁心态、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社会道德的滑坡无不冲击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相比之下,书本中对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说教已显得苍白无力。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社会,高职生要在研究生、本科生和中专生的夹缝里找工作,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此外,生活压力也很大,找对象、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等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让在校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社会和生活充满迷茫。相信“读书改变命运”而安心学习的大学生不到参与调查人数的8%。

上述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平时较多接触、关注传媒信息的传媒类专业高职生来说,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更明显。

三、加强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由于传媒类专业的特殊性,传媒行业对从业人员人文素养要求的标准更高,所以,高职院校在加强传媒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更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首先,高职传媒类专业培养的对象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的媒体人,所以,他们人文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未来传媒产品的质量,也会通过媒体传播间接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其次,传媒类专业高职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文化传播的传媒人,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文素养的高低。从这两个层面上,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就不能简单的定义为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或高层次的职业培训。

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要向更高层次和长远发展,在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必须破除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教育观”,让人文素养教育实现理性回归。爱因斯坦曾说过“只用专业知识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3]所以,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应该树立全面素质提升的“素质教育观”,既要传授传媒类专业技能,也要“教书育人”,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创新教育模式

1.优化整合人文课程

人文课程是学生获取系统人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一定要优化整合人文课程体系。一是合理开设人文课程。要依据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开设不同层次的人文课程,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对人文知识的需求,让人文课程真正发挥其“育人”的作用;二是合理使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类型。把一些人文课程提升为专业基础课,增加其在必修课中的比重;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特点和优势,调动任课教师开发相关人文课程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不同类型人文知识的需求,提高课堂效果。三是改革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要实现自己从“主演”到“导演”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诸如项目驱动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4]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文历史的积淀,也是内在精神的体现,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校园人文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参与感,培育其开拓意识、创新精神。[5]所以,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设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首先,校园人文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所以要建造校史馆、校训石刻、地方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雕像、校园文化广场,以及使用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校友名字为校园建筑、道路及景点命名。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校、护校和建校的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其次,校园的宣传文化是校园人文环境的另外一道风景。名言警句、宣传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络以及各类校园报刊等都是校园文化宣传的载体,都是“隐性教育”的平台。校园宣传文化营造的舆论环境,树立典型、及时宣传,从正面进行引导和灌输,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校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再次,把媒体文化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不应该是“世外桃源”,而应该与企业、与媒体接轨,把企业文化和媒体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成功对接,资源共享,创立了“前台后院”办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又“引台入校”,建立“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基地”,把湖南卫视、青海卫视等多家媒体引入学校,成为“院中台”;同时,对接文化产业,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一个与100多家媒体、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平台。企业的合作,媒体的引入,丰厚了颇具传媒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外化为人文行为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比赛、DV大赛、挑战麦克风、摄影比赛、讲演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每年都组织“社团文化月”,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情趣爱好,锻炼其专业技能。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传媒类专业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最佳“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深切感受和体验党的富民政策,激发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带进社会,让社会进入课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重视专业实习基地的教学,要求在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环节中,重视社会实践的社会性,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此外,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寒暑假、双休日以及某些教学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到各大媒体、企业、工厂、农村进行调查、参观、锻炼、扶贫、实习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全面提高内在的人文素养。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学校和教师一要教学生怎么做人:二要教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最后才是教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第一任务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师要把人文素养的“道”传好,就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道行”。首先,学校应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作为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办有针对性的人文知识讲座和人文教育研讨班,扩展和充实传媒类专业教师的人文知识。其次,学校还应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和教师守则,激励教师养成高尚师德、良好教风,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做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和行为习惯的表率,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受到感化。据对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到课率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3.4%的学生是冲着“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到课堂听课。由此可见,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所以,传媒类专业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并把人文教育观念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适时地传授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真正实现人文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

[1] 张玉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强化措施[J].平原大学学报,2007(4).

[2] 张国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 杨德广.从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到第10名效应的启示 -人文教育纵横谈之六[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6 - 06 - 06/09409131861s.shtml.

[4] 肖尚军.高职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及其思考[J].文教资料,2008(1).

[5] 袁小红,曾妙红.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7(3).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高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