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的两种逻辑

2012-04-13

湖北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升学逻辑

刘静波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每次外出听讲座,当讲者谈及课程改革的精神及前景时,总会听到旁边一些教师发出沉重的叹息:“考试制度不改,再好的课改有什么用?”其悲叹之忧伤,夹杂着对课改的埋怨,对考试制度的无奈与责难。对此,我常常在想,教师们为什么走不出“应试教学”的樊篱?他们的心中为什么总是存在着如此厚实的禁锢自我的“围城”?

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这是教学必须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怎么教”回答的是教学的策略、方法及方式;“教什么”回答的是教学的内容;“为什么教”回答的是教学的价值观,即教学为了什么,本质是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怎么教”取决于“教什么”,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而“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取决于“为什么教”,即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到“怎么教”的问题,但不管是否注意到“教什么”及“为什么教”,他们的教学总是受到其已有的教学价值观的影响。纵观教师的教学实践,存在两种教学逻辑。

有一类教师似乎从来不关心“为什么教”的问题,他们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教什么是不言自明的,什么内容与考试有关就教什么,奉教科书上呈现的知识为圭臬。他们只考虑怎么教,在考试的指挥棒下甚至简化到怎么训练。在这类教师看来,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将来升学做准备,“让学生顺利升学,考上理想学校”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对教学价值的选择停留在“传递知识”上,教学就是塑造“知识人”,让学生不断地占有知识,对付好每次考试。在课堂上,认真负责的教师往往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确保考试时不出差错上。我们把这种教学逻辑称之为实用主义逻辑。

有些教师不仅关注“怎么教”,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什么”,以“为什么教”为教学的出发点。教育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类教师对此有自己的思考,认为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顺利升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愉悦性,培养学生对万物的好奇心与兴趣,过与其年龄相称的快乐学习生活。教学要使人成为人,成为他自己,促进人的发展。这类教师把教学变成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寻找学科教学中的育人因素。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以最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我们把这种教学逻辑称为理想主义逻辑。

人不仅生存于物质世界,还要追寻意义世界。实用主义教学逻辑讲究有用、效益。教学只教要考试的,“有用”是最高的原则,教学上讲究速成,教师往往把自己关注的“视点”放在知识掌握上,即怎样让学生“多快好省”地掌握知识,把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异化成为一种单调的、“目中无人”的、毫无生命气息的、以传授知识、完成任务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类教师的眼中,教学就是为未来做准备,师生现在的“教与学”都是为了将来的考试与升学,认为将来考试得高分就是最高的目的,就是现时生活的意义。实用主义教学逻辑的师生因为专注于未来考试或升学的完满,并把现在的一切努力看成是未来升学的准备,他们就必然会遗忘现在的教学生活,无法倾心于现在的教学生活,以获得现时教学生活的充盈。教师只关注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学生忙着吸收知识、获得信息、应付考试,最后变成知识的储藏间,变成“知识人”,变成“考试人”。师生在日复一日的知识训练中关闭了心灵之窗,只留下有用之门。而所谓“有用”,也只是对考试有用,对能力的形成、建构自我、追寻意义世界毫无意义。而失去了对意义世界的追寻,即使成功应试或升学,除了当时的狂喜与放纵,仅留下心灵的空虚,使人的精神无所归依,成了精神的流浪汉。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去追求一种值得过的职业生活,给自己的教学一个富有人生意义的理想,让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学得快,还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否则,教学就像是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升学逻辑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现实与虚拟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北欧经典”
——充满艺术的实用主义者Eva Solo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