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012-04-13麻城市教育局局长张云飞
◎/麻城市教育局局长 张云飞
2011年8月份,省教育厅推出“课内比教学”活动后,麻城市教育局以此为抓手,创新机制,求真务实,循序开展,全员参与,全面提高了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明确目标,力争整体优化
优化管理机制。学校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逐步建立和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基本制度和规范,建立和优化教师备课、讲课、听课、说课、评课的基本规范,把对教师的培训贯穿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之中,促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学校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优化教育队伍。优化干部队伍。校长和机关干部树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尽量从繁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乃至讲课,率先垂范,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优化教研队伍。构建教研网络,覆盖各个学校,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在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通过讲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改变教师校本研修方法,重构校本研修文化,从而提高全市教育科研水平。优化师资队伍。“课内比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让教师在教学比武中紧扣三维目标,夯实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刷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所有教师学习新课标,落实新课标,由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转变,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凸显教师专业技能的时代特征,从而把“课内比教学”活动向纵深方向推进。
优化课堂效果。“课内比教学”活动既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新平台,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载体。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创新形式,构建教研网络
本着“城乡联动、强弱互补、区域均衡、资源共享”的原则,麻城市倡导区域教研,让教科研工作比较突出的乡镇带动薄弱乡镇,使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实现“捆绑”式发展,进而使区域教育走向高位均衡。有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走出区域教研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麻城市教育局由各学科教研员牵头,在全市范围内聘请骨干教师为各学科兼职教研员,形成教研网络。全市构建区域教研机制,以中心学校为单位,由中心学校教学研究部门牵头,学科教研员主导,联合中心学校同学科教师,定期开展定地点、定内容、定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区域教研,充分发挥区域内特级教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作用,完善专业引领的方式。同时,充分发挥校内的团队作用,加强各校内部、学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完善同伴互助的多种方式。
在教研形式上,教育局鼓励各学校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区域教研的新模式。或以学科为“线”,组织区域协作小组;或以专题划“片”,开展开放式的区域教研;或以层次建“体”,构建多层面区域教研体系。目前,全市形成了以阎河中心学校为代表的线性流程操作模式、以龙池中心学校为代表的联片教研模式和以鼓楼中心学校为代表的域本教研四级共同体模式。
同时,麻城市还启动了“百校联百校”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选择资源较优学校与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开展联谊互动帮扶,双方加强合作,互通资源,共同提高。
关注过程,建立长效机制
评估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构建长效机制,使“课内比教学”活动常态化,让教师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麻城市各中心学校和市直中小学按照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实施,严格检查考评,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并建立档案,做好后续的考核、总结、表彰工作。教育局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将“课内比教学”活动情况列入对学校和校长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明确要求各学校把教师参加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评先晋级、表彰奖励的依据,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