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电王小波之《三十而立》

2012-04-13赵立朴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许由安平王二

赵立朴

(安平中学 语文教研室,河北 安平 053600)

回电王小波之《三十而立》

赵立朴

(安平中学 语文教研室,河北 安平 053600)

以“回电”的方式面向普通读者解读王小波作品,是系列解读之一。《三十而立》是王小波整个艺术创作的奠基作品,是其小说创作渐趋成熟的标志,也是后期小说的雏形。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其“一个故事、一个梦、一个谜”的格局,深入分析王二这一人物形象,并与《时代三部曲》中其他王二们作深层对照,指出众王二与此王二一脉相承,体现其随着岁月流逝,从快乐到苦闷、从纠结到绝望这样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王小波;《三十而立》;王二

这是一个梦,一个故事,要慢慢参透。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谜,要慢慢参透。

——摘自《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作为王小波整个艺术创作的奠基作品、小说创作渐趋成熟的标志和后期小说的雏形,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人物形象上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那么它具体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与巅峰期小说又有哪些精神层面的关联?下面我们将依着“一个故事,一个梦,一个谜”慢慢参透。

(一)

这是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王二。王二是一所大学里的老师。他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女友小转铃,一个是铁哥儿们许由。此外,他还有个疼他、懂他、支持他、赞赏他的另类而智慧的妈。从小他妈就这样教导他:“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什么走正路,争名头,咱们不干这事。”所以,虽然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调皮捣蛋出了名,到而立之年,王二已“从本质上成为一个好人、好教师、好公民、好丈夫”。校长对他的评价是“既能干,又肯干”,可同时又说他“不成体统”。“不成体统”其实就是性格与行为的不羁。

王二是与“众”不同的,正如他妈所期望的那样,他是一个既正直又快乐的人。在王小波的作品中,所有王二都是沉默寡言的,甚至都有些抑郁自闭的倾向,唯有他,以一种舞蹈般的姿态,活跃在那个属于他的舞台。耍贫嘴是他内心快乐的表征,而“舞”动作则是他精神气质形象而集中的再现。“舞”动作两次出现在小说里,一次是他在讲课中“翩翩起舞”,另一次是许由在实验室里“舞”芭蕾。需要说明的是,许由这个形象,其实是王二的补充,他的“舞”动作其实也是王二的。两个人物在角色上独立,在性格上交叉互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这是王小波小说塑造人物的惯用手法。比如中篇小说《白银时代》中的老师和“棕色的”,《寻找无双》中的无双和鱼玄机,还有本篇的小转铃和王二妈,都是互补的。

王二之所以与“众”不同,跟他有两个真正的朋友密切相关。对他而言,小转铃和许由都属于《寻找无双》中所谓的“我们”①王小波《青铜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532页。,也即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等颇为相近的人。这样的人一旦相遇,必引为知己。许由和王二是从幼儿园一起长大的,有一次他们俩玩炸药,由于王二的不慎,许由的脸被炸伤,成了一张麻壳脸,三十多了还娶不到老婆。有一回王二误以为许由在埋怨他,许由大怒道:“王二,你他妈狗眼看人低!”二人情谊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如此,有时候他还是感觉许由对他没有用,心里的沉闷只能向一个女人诉说。这时候他会下意识地走到小转铃的住处,小转铃见到他激动得差点哭出来。由此可见他们二人在彼此心目中的位置。小转铃对王二说,“为了和你形影不离,不惜给你当老婆”。王二则说“没人能得到小转铃,她是她自己的。这个女人勇悍无伦……”追求有趣、真诚做人、独立不羁,王二和小转铃都是这样的人。上文已提到,小转铃和王二妈是互补的,可以将两个人物叠加在一起来加深理解小转铃。

王二之为王二,有一个人比小转铃和许由重要得多,这个人就是他妈。正如他妈自己说的:“你还不知道道是什么,告诉你,道就是你妈,是你妈把你生成这样的!”毋庸赘言,“这样的”不光是生,还得靠“养”。首先,从“母爱”这一点上来考量,王二妈是绝对称职的。有人也许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没什么可称道的,天下的母亲都能做到,其实不尽然,“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这话大可商榷。那份始终如一的爱与关注,那份无时不在的责任心,事实上很多母亲做不到。我读《论语》时曾产生一个大大的疑问,“孝”贯穿始终,何以只字未提“慈”?其次,从智慧的角度去衡量,王二妈是出类拔粹的。“我妈定期要和我说一阵悄悄话,这是她二十年的积习。”“嘿,这儿子,怎么生的!”王二是在这种关爱与赞赏中长大的,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其人格注定是健康茁壮而充满自信的。最惊人的是这样的教导:“首先要当个正直的人,其次要当个快乐的人”。将个体的快乐看得如此重要,以至将其置于做人的高度,在中国,尤其那个时代的中国,真可谓大智大勇。再者,言传很重要,但不及身教。王二妈以她超然洒脱的姿态与独立不羁的人格,为儿子摆出了一个趣味人生的最佳范式。这样,有其母必有其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之,《三十而立》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王二,主要取决于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妈妈。在王小波的小说里,妈妈的形象作为主要人物出现,这是绝无仅有的。不过,这个人物和其它篇目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在性格上具有同一性,比如陈清扬、红拂、红线、无双,都是以王小波的审美标准而塑造的。《三十而立》毕竟是后期小说的雏形,人物形象还相对单薄,也可以将这些人物形象合而为一来担当王二妈的角色。

(二)

这是一个梦。这个梦,有南方沼泽的气味,生命的味道,正如那个最原始、最本真的欲望,早在男女之先。

王二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只给小转铃一个人看过。他论述的对象是关于“人的存在”,观点是王二不存在,大多数人也不存在。因为现实世界里存在着两个体系,一个来自生存的必要,一个来自存在本身。草长马发情是存在本身,山呼“皇帝万岁”则是生存的必要。然而,对王二而言,存在本身有着无穷的魅力,为此值得把虚名浮利全部放弃。他想“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也就是真诚地做一切事情。

可是,现实世界里的规则是,要“真诚”就做不了“一切事情”,想做“一切事情”就得放弃“真诚”。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比如,他觉得生活很无趣,想去国外走一圈,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于是跟矿院吕教授合作一个项目,每天晚上去他那儿做炸药的试验,因为吕教授手下有出国名额。项目得了国家科技奖,吕教授也兑现诺言要把出国名额给王二,可是校长坚决不放他走,理由是他太“不成体统”,需要改造,继而肯定他“既能干,又肯干”,是个人才,最后许诺:只要他表现好,一切机会他优先。于是轮到他值周时他把厕所擦得光可鉴人,只因为幽默了一下,挨了顿臭批。他想在上课时补救一下,于是上课格外卖力,为了把课讲得生动形象,他在课堂上翩翩起舞,又把身子扭成蒜辫子,结果下课校医就去看他,说接到一个电话,他可能精神有问题。这时候校长又找他,说保卫处的老姚巡夜摔得胯骨脱臼住了院,学校要派人陪床,这是他表现自己的绝好机会。他一听就火冒三丈,在他眼里,老姚纯属造大粪的机器,而且品行恶劣,还给自己造过谣。可是校长说学校要成立个研究所,准备让他当副所长,所长的位子先空着,将来出国、晋级都优先。结果,他只得去了,在那个肮脏龌龊、死的气氛逼人的地方,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

(三)

这是一个谜。在这个世界里,梦想能不能成真?在铅一样的重压下,在阉人的视线中,在土耳其人刑桩的血腥味里。那只猫,皮毛如月光一样皎洁的;那些诗,像月光一样干净的;还有墙头上的花饰……月光下的一切的美好,自然的与创造的,能不能变成日光下的真实?这是一个谜。33年前,他在十亿同胞中抢了个头名,这才从微生物长成一条大汉,倘若从宏观角度看,眼前也是一个授精场所,自己这么“努力”,能不能中选为下一次生长的种子?可是种子和追名逐利又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谜,一个只有时间才能破解的谜。相对这个时代,相对这个谜底,“三十”毕竟还年轻,不足以“立”。

到了王小波的创作后期,这个谜底终于揭晓了。曾经快乐的王二,到了不惑之年,形单影只,不再有朋友,也不再耍贫嘴,更没有那样的妈了,一个个王二都“像挨了锤的牛一样”①王小波《黄金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白银时代》里,打了一个比方:假如有一条侏罗纪的蛇颈龙爬行到了现代,即使人们为这个珍稀动物修一个四季恒温的恐龙馆,它也会焉掉,因为现代太吵、太干燥,又吃不到爱吃的蕨类植物。②王小波《白银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这和卡夫卡的 《绝食表演者》(又名《饥饿艺术家》)有偶合之处,那个表演者最后道出了他的“奥秘”:他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挨饿,是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③卡夫卡著,谢莹莹张荣昌等译:《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月,第365页。这时候,“梦”已经破灭,“存在本身”与“生存的必要”的矛盾由一个纠结扩大到一片黑暗——彻底的绝望。于是,在《红拂夜奔》中,红拂热烈地等待死亡,就像等待一个伟大的情人。 在小说的尾声,王二这样说:生活有什么寓意?在它里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如果需要有个寓意,明确说出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④王小波《青铜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6页。

看上去这似乎是最终的谜底了,然而并不是。在最后一部小说《万寿寺》中,“我”(王二)满怀深情地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⑤王小波《青铜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千年以前的长安城便是他的诗意世界。那低矮精致的城墙,城墙外面常青的藤萝,冬天里飘飞的雪片,雪片散发着的茉莉花的香气,那随处可见的楼台、亭榭,纵横交织的水道,架在水道上的石拱桥,桥下清澈的流水,桥上水榭的黄杨木窗棂,渠边的果树,大河上的弄潮儿,画舫上长发披肩的美女们,她们轻巧地跳入水中时,滑动着的白色的身体。还有一个白衣女人……

这个 “诗意长安”,正是对诗性生存的彩色诠释。福轲的生存美学认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人类生存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它的审美性。人要使自己的生活实践提升到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境界,则离不开梦幻般的自由想象。⑥高宣扬《福轲的生存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6页。诗意长安,正是这种超脱世俗慰藉心灵的梦幻想象。

可是,长安城里一切都在变形,小桥变胖了,胖得臃肿,池水和雪都在涌动,涌浪掀起了厚厚的雪层,整个大地都在变形,水榭、小桥、黑暗中的树影,还有灰色、朦胧、几不可辨的天空都在错动。实际上,真正错动的不是别的,而是王二,王二们的内心世界。诗意的美在他心间荡漾,然而驱散不了那角落里的忧伤与暗影……

Reply to Wang Xiaobo by telegraph——At thirty,a man should be established

ZHAO Li-pu

Reply to Wang Xiaobo by Telegraph is a kind of reading series for the general readers,one of which is Reply to Wang Xiaobo by Telegraph——At thirty,a man should be estsblished.This article is always thought of as one of the early works,while the ideology,the artistry and its status in the whole novel creation of Wang Xiaobo are always ignored.In my opinion,At thirty,a man should be estsblishedis the foundation work of Wang Xiaobo’art creation,marks the gradual maturity of his novel creation and is the rudiment of his later works.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one continuous lin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characters.By the text reading method,in “a story,a dream,a mystery”pattern,based on deep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image of Wang Er,further compared with many other Wang Ers in Ages Trilogy,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is Wang Er has one continuous line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ang Er,and from youth to maturity,it is from happiness to depression,from struggle to despair of such a “process during which people grows mature slowly”.

Wang Xiaobo;At thirty,a man should be estsblished; Wang Er

I207.4

A

1009-9530(2012)01-0108-03

2011-10-14

赵立朴(1964-),女,河北安平人,河北省安平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许由安平王二
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起床有妙法
“箕颍之志”和许由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天亮之前
天亮之前
生的希望
许由传说的文化解读
王二割寿材
第一次学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