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以建筑类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
2012-04-13徐军
徐军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以建筑类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
徐军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以建筑类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总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办学成果和主要特点,分析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目前,我国几千所高校开设了数百个专业,特别是地方院校开办了应用型专业,如何将工程训练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摆在高校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依托艺术学院美术和艺术设计学科的优势,2005年开设了动画专业,目前,在校生150余人。2009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建筑类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办学过程中,实验区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与运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一、实验区的建设成果深化了对人才培养内涵的认识
实验区通过把安徽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引进校园,共建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在校外与北京伟景行数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字城市联合实验室,合作培养应用型动画设计专门人才。几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实验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1、校企合作共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组织教师深入高校、企业和省内外动漫产业园调查研究,围绕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动漫行业发展的实际,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知识性课程、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通识性课程、专业能力训练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四大模块设置课程体系,针对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设置了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方向,调整了教学计划,增设了相应的课程。
2、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形成了一个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如,把毕业设计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将常规的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改为三年级上学期开题,扩展到三至四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的学习后,进入课题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开展课题训练。同时由指导教师推荐、企业选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分别开展为期一周至六个月的实习,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操作,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指导监控,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及时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在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举办作业汇报展、作品阶段性成果展和毕业设计作品展,开展点评、交流,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在毕业答辩阶段,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答辩和整改,并共同给出最终的成绩,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实验区立项建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制作了一批有影响的动画原创作品。58集《黑脸大包公》,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获安徽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团队“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促进了教学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结合,学生团队开展专业实践与科技文化活动,作品《印象徽州》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中获奖,《啦啦去兜风》等在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获故事片类奖,《虫儿飞之种子的力量》获安徽省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深化对校企合作特点的认识
1、培养人才的一致性。动画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学校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课堂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环境与深入企业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中有共同基础,具有一致性。
2、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尽管学校的教学环节中也安排有生产实习、实训环节,建立实训基地,这些实践环节的环境总体说来还是仿真环境,与动画实验区的合作培养模式中实践活动相比,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的教学环境更具有真实性。
3、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实验区因用人单位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基础上,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期,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4、提升了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管理的需要,校企双方互派技术人员或教师到对方参与教学和工程实践。这一举措对学校来说,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和熟悉行业、企业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了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达到了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政策指导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对校企合作问题日益重视,并积极开展了试点工作,但尚未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规则与规范,部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利益受损和保护不够问题;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不够,管理、考核等各个环节都不够完善,这些政策层面的问题都制约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2、教育观念问题。目前,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上,多数企业还只是重使用,部分企业甚至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实验区的实践也证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然带来教学、管理上的变革,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辅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体制相对滞后,合作培养人才相应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导致部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3、实践运行问题。实验区企业运行与办学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办学目标和预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运作机制与企业的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受到一定的制约。
4、投入产出问题。在校企合作中有时也会出现投入责任不清、利益分配不明的情况。人才培养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双方很难在事先共同约定,特别是利益分配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合作的开展。
5、学生安全问题。校企合作项目中出现学生安全责任事件是校企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要避免出现学生发生安全问题,双方互相推卸责任,从而影响了后续的合作。
四、实验区对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启迪
1、建立协调机构,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由于层次和侧重点的不同,校企合作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进行统筹设计、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制定政策和奖补措施,设立校企合作项目基金,推行和扶持合作项目开展。高等学校内部也应有相应的专门机构,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双向参与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逐步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机制。
2、实行区别对待,探索多样化合作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类型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办学定位也不同,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式、重点也必然不一,没有统一的模式。具体到学校与企业,合适就是最好的模式。
3、利用双方优势,加强学校和企人才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综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学校可以向企业派出教师挂职担任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促进教师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抽调到学校担任教师或定期开设专题讲座,促使企业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理论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收获的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得到实际的提升。
4、创新合作形式,全面拓宽产学研用的合作领域
校企双方可以积极探索以股份制的形式合作,以场地、技术、专利或共同开发产品的形式,相互注入股份,共享办学成果,发展相关产业。
G521
A
1009-9530(2012)05-0076-02
2012-06-06
徐军(1966-),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