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声传译中文化信息冗余的功能性处理

2012-04-13樊继群张亲青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译员听众译者

樊继群,张亲青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38)

一、引言

二、同声传译中的文化信息冗余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E.Shannon)1948年曾对冗余信息作如下定义:“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①F.Reza.Information Theory.Encyclopedia Americana.1990.。根据信息理论,由于外界的噪声干扰或传输过程本身不可避免的损耗,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实际需要的信息量会大于最小的信息量。这其中多出的部分就是冗余。因此信息的发送者在发送信息时,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重复或添加以避免因部分信息的丢失或失真而出现交流受阻的现象。由此可见在信息交流中,适度的冗余必不可少,并能够有效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和效率。

根据语言学来分析,冗余信息可分为结构性冗余信息和文化冗余信息②王婷:《文化冗余信息及翻译》,《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前者指的是一种语言自身结构系统性的信息,如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和汉语中的儿话音,具体表现在语义、语法、修辞等方面;后者则是与一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传统密切相连,反映了操持该种语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反映本民族性格和精神财富的信息。常见的文化信息冗余一般涉及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宗教风俗等。文化信息冗余在同语信息传递中,对信息的接受者准确获取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涉及两种或多种语言并且各种语言蕴涵的文化又千差万别,以一种语言传递的文化信息冗余可能很难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一种语言中的非冗余表达形式,也许需要另一种语言的冗余形式表达,这就是翻译中文化信息冗余问题。在同声传译中这一问题变得更复杂,因为同声传译对译员的反应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面对两种语言文化信息冗余度不均衡的现象时,译者作为同声传译中沟通双方的桥梁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分析并采取适当的策略使信息的传递有效顺畅。因此,同声传译译员必须仔细审视另种语言中可能出现的文化信息冗余,以信息的有效交流为目标,采取适度策略调整文化信息的冗余度,从而有效准确地完成口译任务。

信息冗余理论是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西方翻译理论家如奈达和纽马克在研究翻译过程、翻译标准以及翻译效果时曾运用信息冗余理论。我国翻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如廖七一等人也曾以信息冗余为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然而,大多数学者仅仅是从语言层面对信息冗余现象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深入双语转化的文化层面来研究冗余现象,更少有学者以文化信息冗余为视角从事同声传译研究。

三、同声传译中文化信息冗余的功能性处理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包括赖斯、诺德、弗米尔等学者。该学说的代表理论是目的论,即“翻译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①Nord Christian.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ng-Functional Approach Explained.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翻译的源语文本大致可分为三种功能:说明、表现和呼唤②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诺德认为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者(或发起人)和目标读者负责③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这就是忠诚原则,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权衡各翻译活动参与方的关系,既要忠实于源语文本又要对目标语信息接收者负责,这就需要译员分析原文的功能以及译文的预期目的,考虑各语境因素,权衡翻译各参与方的关系并最终找到最佳的翻译策略。“目的论”(Skopos Theory)和“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两大理论支柱。正是由于这两大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才突破了之前一直将翻译视为语码转换活动的观点并摆脱了对等论的束缚。翻译不再是译者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人类交际行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二)功能翻译理论对同声传译中文化信息冗余处理策略的启示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口译(翻译)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期望实现的功能,并尽力做到原文功能与译文功能的一致或是忠实。译员首先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分析,辨别原文文本属于何种类型,在源语中承担何种功能,同时在目标语文化中承担何种功能,然后在实际翻译中通过解释、加注、归化补偿、总结的手法以创造出最自然适当的译文文本为译入语听众所接受,恰当高效地处理好同声传译中的文化信息冗余问题。以下将用实例分别解释这四种手法:

1.解释(Explanation)

例1.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④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对话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学生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为对话教学做准备。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够在教师与学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从而让课堂焕发活力。

译文::Heng Mountain has unique feature of itsown among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

在本例中,“五岳”已为中国人所熟知,但是如果将其直接翻译成英语,大部分英语听众可能会不知所云。在笔译中,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文化,译者可以解释五岳具体是哪五座山,向读者做一个交代。但是在同声传译中,时间因素在翻译处理策略选择上占有极大比重,如果按照笔译的方法来译,译者就会以后面很多的信息丢失为代价,这无论是从忠实原则还是目的性原则来说都是与功能翻译理论相违背的。与此同时,同声传译员也不能将“五岳”音译为“Wuyue”,因为这样译语读者根本就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不忠于源语,而且也难以实现目标语文本希望在译语文化中发挥的功能。因此在这个例子中,译员就简单地将五岳赋予少量的冗余信息并译为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例2.When asked questions like “who is BenjaminFranklin?”,I said :“uh,the reason why our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黄西在美国记者年会上的演讲)

笔者译文:当被问到“谁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时,我答道“就是那个头像印在百元美钞上,而让便利店被人打劫的家伙”。

在这个例子中,黄西的回答是很风趣的,现场也是笑倒一片。百元美元上印有富兰克林的头像这是个美国社会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是中国人并非都了解这一点。按照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这里应该属于“呼唤型”,侧重听众的反应。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直接将答语译为“是让便利店遭劫的原因”,中国听众就不觉得幽默,甚至会觉得前言不搭后语。因此笔者的译文增加了“就是那个头像印在百元美钞上”这一信息,使得译语听众更好地理解发言人的意图,译文本在译语中的功能也与原文本在源语文化中的功能相吻合。

2.归化补偿(Accommodation and Compensation)

例1.近水楼台先得月⑤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1页。

译文:The cobbler’s wife is the best shod

例2.对牛弹琴⑥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8页。

译文: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在这两个例子中,两句中国习语都富含文化信息和生动的形象。如果译者这里将其中的形象如“楼台”“月”和“牛”等也照直译出,对应的译文本必定阻碍听众正确有效的理解。因此译者在这里就大胆地的舍弃了源语中的文化形象,而启用目标语中独有的习语文化信息和形象如“cobbler”、“shod”“swine”和“pearl”。 正是因为这两个例子的翻译处理都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译入语听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依照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并考虑同声传译的即时性因素,这种处理手法既符合目的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译者克服文化信息冗余带来的困难。

3.总结(Generalization)

例::Expressed in one sentence,the digital Renaissanceis about empowering all individuals andconsumers by unlocking their best core assets,whether they are great ideas,or they are freedom ofchoice,or special demands. So you could argue thatthe digital Renaissance began. It gives us all the toolsto be Dante,Leonard and Michelangelo①仲伟合,詹成:《英语同声传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译文:总之一句话,数字复兴就是赋予所有个人和消费者力量,通过释放他们最核心的资产,不论其是好的创意,选择的自由、特殊的需求还是什么别的资产。所以完全可以说,这场数字复兴已经开始。它为我们成为但丁、莱奥纳多和米开朗琪罗这样伟大的人物提供了所有的工具。

在原语文本中,说话人所列地名可能对大多数中国听众来说并不熟悉。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目标文本的功能”②。在本例中,这些地名并非是说话人的重点,说话人列举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突出 “数字复兴”的重要性。鉴于目的论指导下的口笔译重点在于目标文本在目标与文化中的功能,译者直接音译出这些地名对目标语听众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实际翻译中译者省去一些陌生的地名,并加上“这样伟大的人物”总结性的文字,以便于目标语听众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4.省略(Omission)

例 1.Slums go by various names—favelas,kampungs,bidonvilles,tugarios,gecekondus—but the meaning is everywhere the same:miserable livingconditions③胡刚:《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6页。.

译文:贫民窟的名字五花八门,但含义都是一样的:凄惨的生活条件。

在 本 例 中 , “favelas, kampungs, bidonvilles,tugarios,gecekondus”来自不同的语言,但是有着共同的意思— “贫民窟”。一方面,译员很难也没必要将这些不同语言的词汇一一译出,另一方面,即使译员能够译出这些不同发音相同意思的词汇,观众或许会受到干扰,对全句信息接受的效果反而会受到影响。因此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这些是属于基于文化背景的信息冗余过度,也正是从目标听众的角度出发,译员在实际传译中略去了这些名词。

例2.在这里,我想祝福怀特先生,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笔者译文:Here,Mr.White,I wish you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这是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例子,说话人汇报演讲的结尾送出了祝福,如果此处将 “东海”、“长流水”、“南山”、“不老松”等全都译出,不仅冗赘不堪,而且耽误时间。这些汉语文化气息很浓的词,到了英语中是冗余过度成分。笔者在翻译实践中就略去了饱含文化信息的喻体,只译出“福”和“寿”。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来评价,此处的译文能够承载目标译文本在目标语听众中期望发挥的功能。

四、结语

文化信息冗余的处理对译员来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挑战。由于同声传译的特点,文化信息冗余在同传中对译员的的挑战毫不逊色于任何语言或背景知识造成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译员能够充分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性原则和忠实原则为指导,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手法,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猜你喜欢

译员听众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口译中的“陷阱”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