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2-04-13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银川750001
张 骞 梁 爽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银川7500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质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1]。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肠动力及内脏感知异常等有关。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定型4个亚型[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1],长期的便秘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此外,很多患者滥服泻药以致越泻越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4月~2011年12月就诊本院中医内科心胃病门诊的患者,共计80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0~69岁,病程9个月~12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9~67岁,病程1~11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及分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3]: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3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备下述各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排便频率的改变;③发作时伴粪便性状的改变。(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腹部不适是指不舒服的感觉,而非疼痛)。以下症状支持IBS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3次或每天排便>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便、硬便或糊状便、水样便;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尽感;⑤排黏液便;⑥腹胀。IBSC患者有①、③或⑤项的1项或以上,没有②、④或⑥。同时需满足: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糊状粪或水样粪<25%的排便。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大肠燥热证主症:①大便秘积,数日一行;②粪如羊屎,外裹黏液;③少腹结块,按之胀痛;④舌质红,苔黄少津;⑤脉细数。次症:①头晕头胀;②形体消瘦;③口干或口臭;④失眠、焦虑。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8岁~70岁之间,男女不限。排除标准①其他亚型肠易激综合征;②患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有腹腔手术史;③合并有心肝肾及血液、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已知对药物过敏者及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予以促动力剂盐酸伊托必利胶囊(珠海润都民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721),于饭前20min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
治疗组采用麻子仁丸加减治疗,基本处方:炒白术、火麻仁各30g,枳实、厚朴、当归各15g,炒白芍12g,杏仁、大黄各10g。随症加减:便秘重者加生地、玄参各15g;腹痛剧者加延胡索、乌药各15g,原方重用白芍;腹胀明显者加莱菔子、鸡内金各15g;纳差食少者加焦三仙各15g;久病者加桃仁、括楼仁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内服。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并给予饮食指导,心理调适,4周为1疗程,每周复诊1次,便于辨证加减用药。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根据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和黏液便)消失,肠道功能正常,疗效指数≥75%,停药观察3个月以上未复发;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31%~7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疗效指数<31%。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临床随访 用药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有效的病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随访。对照组40例中,3个月内复发便秘者7例(17.5%),偶尔服用通便药者15例(37.5%);治疗组40例中,3个月内复发便秘者2例(5%),偶尔服用通便药者8例(20%)。
讨 论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便秘”、“腹痛”范畴,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多为胃肠气机郁滞,濡润失调,通降失常,传导失职,运化失济,治当润肠除满,行气通便,重在通润。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由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等组成,笔者以此为主方加减,方中君药火麻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善能润肠通便,《本草述》载:“麻子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臣药杏仁苦而微温,上肃肺气,下润大肠,《本草求真》有云:“杏仁,苦则下气,润则通秘,……”;白芍酸苦微寒,敛阴益营,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曰:“主邪气腹痛,破坚积,止痛,益气。”大黄、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积除满为佐。《本草切要》载:“凡蕴热之症,藏府坚涩,直肠火燥而大便秘;肥甘过度,胃火盛而大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本草纲目》载:“枳实大抵其功能利气,气通则痛止,气利则后重除。”《汤液本草》述:“厚朴若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泻实满。”
此外,因久病入络瘀滞,故佐以当归活血补血,行气止痛,润肠通便;久病脾虚失运,故佐以白术健脾助运,益气和中。诸药合用,甘缓柔润,益阴增液,腑气得通。本方具有不伤正气、润而不腻、补中有泻、攻润相合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泄阳明燥热,滋太阴津液,则大便自调。随症加减方面:生地、玄参甘寒,养阴生津以通便,增液行舟;延胡索利气止痛,乌药顺气止痛,止痛效佳;莱菔子、鸡内金性味甘平,消食除胀;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健胃,增进食欲;桃仁、栝楼仁苦而甘平,润燥滑肠。
现代药理研究[5]证实:火麻仁能刺激肠粘膜,使分泌增多,蠕动加快;杏仁脂肪油在肠内起润滑性通便作用;白芍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可抑制胃肠道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大黄可刺激肠粘膜和肠壁肌层神经丛,促进肠蠕动;枳实能抑制肠管运动,降低其张力,缓解小肠痉挛,使胃肠收缩运动节律增加;厚朴能加快胃肠蠕动,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当归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且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藁本内酯也具有较强的解痉作用;白术有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作用,且白术配伍枳实、厚朴能增强胃肠收缩运动节律,促进排便,减轻腹胀。诸药合用,共奏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收缩节律等作用。
本观察结果表明,麻子仁丸加减治疗IBS-C疗效满意,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加减运用灵活,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显示出中药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标本兼顾的优势。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38-40.
[2]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等.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82-284.
[3]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7-78.
[5]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