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探析
2012-04-13许晓玲
许晓玲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作为高校教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籍管理工作,它是学校对有入学资格并取得学籍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新生入学资格审查与注册、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记载及重修,学籍异动(包括升级、留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等),奖励与处分,还涉及到学生毕业与否、第二学历证书发放与否,并且是学生评优、评先、评奖的考察依据。所以学籍管理工作是十分具体、繁杂的,并且原则性很强,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一、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识不足,当前的学籍管理制度也较为滞后。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每所高校都有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对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宣传不够,以至于部分教师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其缺乏正确认识。现在,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书与科研,学籍管理应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其无关;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补考是一件麻烦事,不仅要重新出卷还得耗费时间监考与改卷,因此重来不抓学生补考,以至于学生对学习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在监考时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个别学生的违纪现象不闻不问,对严重违纪问题仅以口头警告,不上报到教务处处理,致使学生对违纪行为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更有甚者,为了安抚学生心理,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有些辅导员会为上报的违纪学生求情,希望可以私下处分,其实这些行为不仅会致使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影响其人生观。同时,很多学生把自己当做学籍管理中的一个对象,不主动去了解学籍管理的相关政策,直到关系到切身利益时,才会去了解有关方面的规定,还有些学生直到临毕业时才发现自已尚未达到毕业条件,这些都是对学籍管理制度认识不足的表现[2]。
除此之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并且现在的学生非常注重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比较死板,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标准进行培养,并且学生进入某个专业学习后即使该专业不适合自己,也不能随意选择转专业,至多让学生修个第二学位,因此,这样的学籍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予以改革。
(二)先进的学籍管理系统与落后的管理队伍建设相矛盾。学籍管理是一项相对繁杂且工作量大的事务,管理人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不断更新的教学数据和学生信息。传统的学籍管理手段基本上是手工记录、手工统计和手工操作等,需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还存在错误率高、功能不足、综合性差等弊端。因此,为了让学籍管理人员从以往大量的、繁琐的手工操作中摆脱出来,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当前很多高校都引进了先进的学籍管理系统。然而,由于高校普遍存在学籍管理队伍构成复杂、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历史遗留问题,加之许多高校并没有对该系统的使用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致使部分管理人员不能熟练的使用该系统,他们宁可选择使用熟悉的手工模式,学籍管理系统也就如同虚设,以至于时常影响了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效率、教学秩序,阻碍教学改革的深化[3]。
二、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学籍管理理念,制定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当今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因此,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生学历层次、学位和经历越来越多样。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学籍管理工作也需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新的学籍管理方法与手段,敢于创新学籍管理理念。首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维护学生的利益与需要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改革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籍管理手段。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4]。例如,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英语分级考试,根据不同英语水平的对其进行培养,如果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可以申请后续英语课程的免修,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课程;在学生入学学习一学期后,若其认为现在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一系列考核后以确定是否允许其转专业。
(二)加强对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规章制度的一部分,为了让学校能更有序、更健康的发展,管理人员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让高校师生充分认识学籍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首先,学生作为学籍管理的一个对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向其讲解学校的学籍规章制度;将学籍管理的各种内容编入高校的《学生手册》,让其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校教务处网站建立学籍管理制度与最新补充规定的窗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信息[2]。其次,为了让高校教师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各校应安排老师学习学籍管理制度,使其了解且掌握学校学籍管理的基本规定、学籍处理的种类及相应程序、课堂考核与学习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等,并且在年度考核中将教师对学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一个标准,这样教师不仅能有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唯其如此,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才能更加切实有效。
(三)加强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基于Browse/Server设计理念的学籍管理系统,一般具有成绩录入与打印、学生学籍异动查询、考试安排以及教学计划制定等功能,并且可以通过系统的后台来管理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信息。对于实行二级管理的高校,该系统的所有权限都是归校级管理人员,再由他们根据需要对权限管理进行受权与分工,这样既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又可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达到了规范管理、科学统计、方便查询与存取,减少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有些高校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引进的学籍管理系统是软件工作为其他学校制作的,其系统的设计并不都适于各校的管理,因此,通过技术开发、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等措施,加强学籍管理系统建设,使其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必要性。
(四)建设专业化的学籍管理队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与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应注重“用人先育人”,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培养方法与手段,给予管理人员国内培养与出国培训、短期培训与专业教育的机会,并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重视信息的流通与交换,通过对学籍管理系统的学习,掌握应用系统进行各项学籍管理工作分析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各级领导与部门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5]。
(五)学籍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高校近年来常出现学生考试作弊、迟到早退、上课纪律涣散等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籍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收效不大。其实,高校的各个部门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因此,学籍管理系统和学生思想教育系统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部门应通过学生的管理工作以落实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政教育得到具体的贯彻和保证,严格的学籍管理工作也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与政治方向。为做到学籍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首先,应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其次,学籍管理者要常与学生思想政治人员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从中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学生工作;再者,采用“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方针,坚持教育引导。只有将“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启发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勤奋学习、严谨求学、发愤图强的学术氛围,并且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与教育质量,稳定教学秩序[6]。
[1]魏汝贤.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2005,70(3):56-58.
[2]姚文伟.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若干问题探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2006,56(2):50-52.
[3]李华玉,周玉宇.高校学分制条件下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现代教育论丛 [J].2004(5):56-59.
[4]王学海.“以生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2004,5(2):6-10.
[5]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辽宁师范大学学报[J].2005,28(4):77-79.
[6]赵娜.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J].2005,15(3):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