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
2012-04-13刘志勤
刘志勤
(青海省人民医院药剂科,青海西宁 810007)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
刘志勤
(青海省人民医院药剂科,青海西宁 810007)
中药配方颗粒是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其性味、归经、功效与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同时有应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现对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利弊分析如下。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服用方便。用中药饮片煎成汤剂时用量大、外出煎药不便。而中药配方颗粒组方灵活,可随症加减,易于服用。同时,由于是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高,溶解迅速,故起效快,可使用于急诊患者。
利于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会受到生长环境、自然条件、仓储保管、饮片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而中药配方颗粒对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仓储等整个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质量控制,故质量可得到控制。
便于贮存。中药配方颗粒采用小袋包装,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药贮藏、保管不当引起的虫蛀、走油、霉变、变色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污染和损耗。
利于调配。中药配方颗粒采用统一标准包装,其包装袋上标明了与原生药的换算关系,无需称量,可避免传统中药手抓、秤称所致的剂量误差,便于核对结算,方便、快捷、卫生,不仅减轻了药剂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优化了工作环境。
2 中药配方颗粒的弊端
“单煎”与“合煎”。中药合煎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增强疗效、解毒和缓和药性的作用。而中药配方颗粒由于是单味提取,故不具备药物相互作用的优势。药效学研究表明,一些传统汤剂疗效明显好于中药配方颗粒[1]。另外,一些研究又表明单煎效果优于合煎[2]。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中药配方颗粒作用与传统煎剂差别并不显著[3]。由此看出,目前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作用及疗效还存在争议。因此,建议在制定配方颗粒管理办法时强调中医临床用药习惯,即中药配方颗粒应当是在经方颗粒基础上的单味配方颗粒的随证加减[4]。根据病情需用到此类处方时再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其它药物,用药时由复方颗粒和单味配方颗粒组成最好方剂。
规格较单一。目前中药配方颗粒一般设为6g、10g、15g3种,而中医治病主张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不同病情、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用药有异,规格的固定则无法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质量标准不统一。迄今全国有6家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各企业的生产工艺不一致,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参数等也不统一,影响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价格偏高。中药配方颗粒的零售价是按国家顺加作价政策执行,即在出厂价的基础上按差比价规则的比例进行顺加,平均比饮片高30%左右,因此价格偏高,从而不利于其推广使用。
3 小结
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虽然还有诸多缺点,但其适应了现代临床用药的需求,故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的完善,相信中药配方颗粒能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1]林海清,康和祥,宋钦兰,等.元胡止痛方水煎与免煎剂止痛效果比较[J].中医药信息,1998,(2):23.
[2]崔景朝.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药理与临床,1998,14(3):68.
[3]冯少华,张春红,廖惠芳.苦参颗粒与苦参煎剂药效及毒性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02 -1604.
[4]仇法新,高福君.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药房,2007,18(3):164.
R283.6
A
1004-2814(2012)08-722-01
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