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观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2012-04-13史兆光林红霞
史兆光,林红霞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魂,是古今生命观教育的基点。从孝道观的视角审视生命观,它是中国人珍爱生命、保护生命道德理念的体现与践履。正因为如此,孝道观教育与生命观教育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生命观教育是孝道观教育的前提,只有珍爱生命才能敬老孝亲;孝道观教育是生命观教育的目标之一,只有真挚地爱父母,才能升华为爱人民、爱祖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人生价值。因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必须强化孝道观教育。
一、孝道观的内涵与当代解读
何为孝道观?辞海解释:孝即善事父母。《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1]可见,古时“孝”是指对父母无条件的顺从,而现在通常指尊重、奉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关注、关心、关爱,是反哺,是回报,是终生的亲情挚爱与奉献。
而孝道,泛指善事父母之道,或称奉养父母的准则。完成“孝”至“孝道”的升华当首推儒家经典《孝经》,它不仅把“孝”提升到“道”的高度,还提出要孝养、孝敬、孝谏、尊老等内容。[2]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和赡养,还需要精神上对父母真诚的爱。此外,孝道被视为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也就是说,孝道是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组合。
所谓孝道观,简言之是对于孝道的根本看法。本文所说的孝道观主要是指继承传统儒家孝道观之精华,践行新时期善事父母的道德标准。因而孝道观是当今时代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不同于古代的孝道观。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教育则必须完成传统孝道观内容的现代转化。
孝道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部分,有着几千年厚重的文化信息与积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遵奉的重要伦理道德规范和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当今时代,孝道观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作用依然显著。传统孝道观中所讲的“养亲敬亲”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永恒价值标准。将传统孝道思想进行积极的现代转化并探索其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传统孝道观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可有以下方面转化。首先,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注重保全身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以转化为珍爱生命教育;其次,传统孝道观主张子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可以转换为感恩回报教育,只有倡导养亲敬亲,感恩回报,才能有利于孝亲敬老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最后,传统孝道观强调孝要表现出敬诚,发自内心,展现真情,可以转换为大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挚爱与道德真诚性,并且成为衡量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根本标准。诚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统的孝道观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亦有不少消极成分,所以,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完成其现代转换。
二、生命观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生命观,即人对生命的看法。通常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认识、理解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生命物体与人类自身生命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生命观教育本文特指对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展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珍贵性和有限性,从而热爱和珍惜生命,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从事生命观教育的专家肖川认为:生命观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观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3]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规划自己有限的生命历程,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生命观教育的特征有如下方面:第一,生命观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生命观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专门培养与引导。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生命观的内在构成,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一定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应该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方面。
第二,生命观教育是生命本质观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破解生命本质的密码,充分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深层内在联系;认识生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第三,生命观教育是生命安全观教育。教育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生命本质的基础上,珍惜和热爱生命,把生命安全当做基本的价值追求之一,不断地深入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近年来,大学校园内自杀、自残、杀人事件频频发生,其原因就是生命安全观教育的缺失。高校的生命观教育就应该在生命存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生命的内涵,感悟生命的魅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展现生命的意义。
第四,生命观教育是孝道观教育。从孝道观视角研究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分析孝道观与生命观的深层内在联系。尽孝的人会尊重生命的存在,强化责任意识。勇于负责任的大学生不会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会不忘记最基本的人伦之情与父母养育之恩,不会不顾后果一死了之。因而生命观教育也是责任感教育与孝道观教育。大学生不仅对自己的生命本身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责任,同时更负有回报家庭、报效国家、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
第五,生命观教育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目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懂生命的价值在于持续提升生命质量,不断完善自身奉献社会,却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恋爱和对金钱的追逐,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而更重要的则是创造出远远大于生命本身的价值,这正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精髓。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关键时期,系统有效的生命观教育是大学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孝道观教育与生命观教育的内在联系及其价值
孝道观教育与生命观教育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生命观教育是孝道观教育的前提,生命来自于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无可辩驳。孝敬父母是当代大学生的义务,而珍爱生命是孝敬父母的前提。如果漠视生命,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为琐事杀人,剥夺他人的生命,孝敬父母就成了空话。
另一方面,孝道观教育是生命观教育的目标之一。以珍爱生命为核心的生命观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孝敬父母,以助孝亲敬老风气的形成。并且,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受到父母的养育,也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关爱,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他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只有真挚地爱父母,才能深沉地爱人民、爱国家,才能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实现人生价值,
此外,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对塑造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孝道始终都被看做衡量一个人道德品格的最基本的标准;而从价值观层面分析,生命价值观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根本方向。如前所述,孝道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孝道观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并对我国公民的道德修养、人格塑造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必须孝顺父母,一个不孝顺的人,就是一个不道德、人格有缺陷的人,其他的品德根本无从谈起;同样,如果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就不能尽孝,也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服务社会,也就无法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代大学教育首先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生命观和孝道观教育是奠定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基石,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自我完善,必须加强大学生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
四、加强大学生生命观与孝道观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强相关的教育队伍建设。要重视孝道观、生命观相关教师的选拔、培养、提高工作,把生命观、孝道观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体系,定期进行国家级、省级培训交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生群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与和引导。此外,建议高校成立孝道观、生命观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制定出明确的孝道观、生命观教育目标和要求,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特别是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教学与管理相结合。
第二,加强孝道观、生命观教育的课程建设。要积极推进孝道观、生命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工作,规定相应的课时和学分,努力把生命观、孝道观教育作为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建设,以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第三,加强生命观、孝道观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教育氛围。要高度重视网络、手机、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兴媒体在生命观、孝道观教育中的作用,创建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教育氛围和环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要把生命观、孝道观教育与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起来,把生命观与孝道文化同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无形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4]
第四,丰富生命观、孝道观的实践活动。作为生命观与孝道观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形式,实践性教育更能唤醒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与孝道的认知和体验。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社会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及边远山村进行考察访谈、实践锻炼等活动,使当代大学生深入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求知生存、学会孝亲养亲;参与社会励志标兵、敬老爱幼等道德楷模的评选,用道德事实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塑造学生、规范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地震、海啸等抵御自然灾害的实例,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引导学生更好地保护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时,建立家庭教育实践基地,主动对家庭教育给予必要的指导,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让家庭和社会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生命观教育。
综上所述,倡导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跨越时代的道德理念、道德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道德保障,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措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强化其对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深层内在关系的理解,实现由传统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的现代转化,树立正确的孝道观与生命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深化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的内涵,将珍爱生命、爱亲、爱家之心升华为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基础,凝结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努力将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提升为社会责任感。明确孝道观与生命观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化的,必须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把塑造当代大学生珍爱生命、孝亲敬亲的高尚道德人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结合,努力把当代大学生打造成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合格人才,是强化高校孝道观与生命观教育的根本宗旨。
[1]辞书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237.
[2]康学伟.先秦孝道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7.
[3] 肖 川.生命观教育[EB/OL].[2011-09-20]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 3680579.htm l.
[4]杜玉银.“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