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常见安全问题及对策
2012-04-13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谢京梅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谢京梅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是医院中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提供医疗救治所需的消毒灭菌物品的科室,担负着医院可复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工作。因涉及的科室、消毒物品种类繁多,供应室的工作极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做好供应室的工作安全管理[1],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供应室常见工作安全问题
1.1供应物品的问题 供应室涉及的消毒物品种类繁多,管理方法多种多样,潜在的风险相应也较多,如回收物品分类不认真,清洗不彻底,会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包装前未认真检查器械,不合格器械进入包内,包装过程中存在漏包、少包、包布破损;无菌物品存放不合格,造成错发等。
1.2人员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意识欠缺;年龄偏大,观念陈旧,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怕麻烦,简化工作流程;承担下收送工作的临时工人素质差,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接受能力差,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清洗意识淡薄;灭菌过程中物品摆放无序,影响灭菌效果。
1.3职业危害的问题 各种化学制剂对人的危害,紫外线的损伤,噪音,高热烫伤,锐器伤等。
1.4设备、设施的问题 设备、设施有损坏仍继续使用,未及时维修和保养,极易发生工作安全问题。
2 对策
2.1加强供应室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专业意识,强化风险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学习《消毒技术规范》[2]、院内感染知识、消毒供应室业务知识和技能、职业防护知识。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组织员工集体讨论问题,自学专业知识然后定期考核,使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操作不规范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对流经供应室的所有物品归类管理,可重复使用的器械严格进行清洗,再消毒、包装、灭菌。
2.2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做到用制度管人,如岗位责任制、消毒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查对制度、无菌物品存放制度等。制定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做到使每个员工都能认识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2.3物品的管理①灭菌前物品的管理:回收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必须根据污染程度、不同材质和形状分类,严格采用多种清洗方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是灭菌工作的开端,清洗消毒效果与灭菌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严把各种物品、器具的清洗消毒质量关。包装过程中认真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并保持清洁。正确的装载是灭菌的保证。②灭菌后物品的管理:灭菌后的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先查看化学检测包是否合格,其次检查标示的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色泽,再检查灭菌包是否潮湿、松散、破损。无菌包掉落地上或接触污染物品均算做灭菌失败,应重新处理。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无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20cm~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货架上。无菌物品发放时,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规定路线有专人,封闭式运送车进行发放。
2.4职业危害的防护 改善工作环境,各区域安装通风换气、降温及消音设备等。备有合格、充足、适用的防护设备,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教育,掌握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5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有损坏应及时维修,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每台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有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应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保养,并记录齐全。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展现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状况。安全管理是供应室管理的核心,能为医院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实践证明:严格管理制度,规范行为操作,科学人性化的实施,是落实供应室安全管理的关键,才能更好地保证供应室的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