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肾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2-04-13车树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肾衰肾衰竭病机

范 军,车树强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20)

慢性肾衰竭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herapy for Chronic Renal Failure

范 军,车树强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20)

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进而影响其他系统的综合性疾病。本病病机复杂,病情严重,为便于对其机理及治则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有关中医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肾衰竭”的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肾劳”、“关格”、“肾风”、“水肿”、“癃闭”等范畴[1]。多数医家趋向于将“关格”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中医的“关格”证候相吻合[2]。根据朱文锋等[3]全国有关专家编制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西医统一将慢性肾衰竭这一疾病命名为“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病因复杂,如外湿侵入、内生湿热、瘀血内阻或劳倦房事致脾肾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虚实夹杂、阴阳交损、正虚邪实贯穿于本病的始终。

郑平东教授[4]认为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以肾虚为中心,日久波及他脏。向英歌等[5]认为慢性肾衰病变脏腑重点在脾肾二脏,病机关键是脾肾亏虚。管竞环教授认为“虚”、“瘀”、“浊”、“毒”相互间夹,弥漫三焦[6]。张佩青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的疾病,其病机核心是脾肾亏虚,湿浊(热)瘀血毒邪内停[7]。周志等[8]也认为慢性肾衰根据其发病情况,病因当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总之,慢性肾衰的形成存在着“虚、瘀、湿、浊”等四大病理机制,其中虚是根本,且以肾虚为中心,而兼及脾、肺、肝,导致贫血,则以肾、脾两脏最为关键。

2 治则及治法

在临证辨治中,提倡“审因溯源,标本兼治”,认为结合五脏虚损进行辨证施治更符合本病的演变规律,同时临床运用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衰,行之有效。慢性肾衰是由于瘀血、湿浊内停、阻塞气机,气不化水、阳不化浊,水毒内闭,肾失开阖所致。针对CRF因尿毒症毒素产生的湿浊证候及邪盛病重的病变,不少医家进一步提出了浊毒概念。如根据慢性肾衰竭病情标本缓急的不同制定了急则治其标,以化湿清热、活血解毒为主;缓则治其本,以补脾益肾为主;不忘化湿活血的具体治法,并形成了独特的用药特点,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2.1 中医药辨证论治

根据慢性肾衰的“虚、瘀、湿、浊”的病机特点,医家对本病进行了不同方案的论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色。石景亮老中医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倡导慢性肾衰的多途径、多思路、多方法治疗体系,总结归纳为“六合一体”疗法。该疗法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两大核心入手,把握其病、证、症在不同时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病人因人、因证、因时施治,从而使该病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系统化,突显中医的治疗特色[9]。

2.1.1 从脾肾论治 张素梅[10]认为慢性肾衰早期患者,出现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面色少华等脾肾气(阳)虚的症状,临床上其发生与加重也均与脾肾亏虚相关。因此提出以平补脾肾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提出在慢性肾衰早期,要慎用大热、大补(附子、干姜、肉桂),苦寒、峻泻(大黄、芒硝、石膏)之品。李梅荣[11]也认为治疗慢性肾衰的药性需平和,不可峻补,也不可强攻,提出和胃降浊法,重视六腑的通畅,方可获得良效。童安荣教授也认同脾肾不足是CRF的病机关键,进一步提出,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在补脾的同时要考虑疏肝和渗湿;在补肾的同时要考虑到清胃和清心[12]。周辉林[13]认为肾衰病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每使攻补两难、治疗棘手。临证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运乃升降之枢”等基本理论为指导,抓住调理脾胃、斡旋中运这一关键,标本兼顾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此外,周全荣教授也提出顾护脾胃,增强生机;活血祛瘀,通络护肾;权衡利弊,择用温补;善用大黄,补泄兼施的基本治疗原则[14]。

2.1.2 从痰瘀论治 中医认为“百病多为痰作祟”、“久病非痰即瘀”。贾宝岗[15]指出慢性肾衰在发生、发展及病机演变过程中,痰瘀同病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痰瘀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钟健等[16]认为脏腑虚衰、水湿留滞、血瘀阻络三者互为因果。此外,王辉等[17]认为CRF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应掌握湿热变化的规律,准确应用清热利湿方药。尚发全等[18]采用健肾排浊法辨证加减用药治疗慢性肾衰竭65例,好转率为81.5%,证明了“开鬼门,洁净府,去苑陈莝”是治疗慢性肾衰竭行之有效的方法。

2.1.3 从肾络论治 朱虹[19]提出肾络受损、痰瘀湿毒内瘀是慢性肾衰的病理机制。认为疾病日久入络,加之湿毒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阻于络脉,导致肾脏津液代谢障碍。从而提出“养肾络、固肾络、通肾络”是治疗CRF的主要治法。同时,贾晓莉[20]从肾络瘀阻论治慢性肾衰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1.4 从少阳、阳明论治 栾蕾[21]尊古不泥古,提出了从少阳、阳明着手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从临床上都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另辟蹊径。

2.2 经方、验方治疗

随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各种观察研究越来越多,相继开发了大量有效方药,许多经方、验方在治疗CRF中的作用也被逐步挖掘。

2.2.1 经方 杜雨茂教授[22]总结多年应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提出CRF分阶段治疗的方案。对慢性肾衰初期应用猪苓汤、五苓散为主;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应用小柴胡汤加减;肾功能衰竭期应用小柴胡汤与五苓散,酌加黄芪、仙灵脾以补气温肾;终末期肾衰方选半夏泻心汤合大黄甘草汤。

王少华教授以张景岳四维汤(人参、熟地、附子、大黄)为主组方,治疗因脾肾阳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升降逆乱、正虚邪实、病程迁延的肾衰患者,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了肾功能的衰退[23]。邱模炎[24]采用“单肾切除加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观察真武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发现在肾间质纤维化面积、肾小球系膜积分吸光度等方面,真武汤高、低剂量组的作用优于模型组和尿毒清组,认为真武汤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单昌涛[25]使用加味金匮肾气颗粒,董选[26]使用桂枝加大黄汤均可降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改善肾脏病理。

2.2.2 验方 临床常用验方多从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祛湿排浊论治。代表方剂有宋长山等[27]根据吉林省名中医南征教授制定的湿浊Ⅰ号方(大黄、土茯苓、生地黄、黄芪、人参、穿山甲、丹参);王志萍[28]的参芪补肾汤(人参、当归、车前子、怀牛膝各15 g,黄芪30 g~60 g,砂仁 8 g、草豆蔻、姜半夏、水蛭各 10 g,大黄6 g~12 g,淫羊藿、丹参各 24 g,杜仲 12 g,枸杞子、山茱萸、泽兰各18 g,土茯苓30 g随证加减,水煎服,日 1 剂);陈忠伟[29]的扶正泻浊汤(生黄芪、川芎、积雪草各30 g,党参、丹参各15 g,白术、淫羊藿、桃仁各10 g,酒大黄12 g,脾虚纳呆加怀山药、鸡内金;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肾虚夜尿频加益智仁、菟丝子;水肿甚者加车前子,水煎服,日1剂);黄芳[30]的益肾泻浊化瘀方(黄芪、生地、仙灵脾各30 g,太子参、制黄精各15 g,红花6 g,炙水蛭10 g,制大黄5 g~30 g);王佐良[31]的肾衰汤等。从文献中可见大部分经验方在益肾扶正的同时,或多或少地配合运用了清热祛湿、化浊解毒或活血祛瘀药,且疗效显著,证明了湿热、浊毒、瘀血是导致慢性肾衰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2.3 成方治疗

近年来,许多医家对内服剂型进行了改进,制成片剂、冲剂、颗粒剂、胶囊等,方便了患者的服用。如赵晓霞等[32]的双参苓颗粒(红参、黄芪、茯苓、山药等14 味中药);冯继伟[33]的肾衰灵(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淫羊藿、半夏、黄连、制大黄、桃仁、当归、积雪草);徐军健[34]的肾衰合剂(黄芪、当归、丹参、大黄);陈敏等[35]自制的大黄灵脾颗粒剂等对慢性肾衰也有明显疗效。

2.4 其他治疗方法

在用药方法上,除传统的内服外,采用灌肠、外敷、外洗、泡足、离子导入等多种途径,克服了CRF虚实夹杂,攻则恐伤正、补则恐助其邪之弊[36]。

2.4.1 中药灌肠及中药结肠透析疗法 中药灌肠及中药结肠透析疗法按中医传统理论,都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是仿腹透原理,通过弥散及超滤作用,使血中物质清除掉,从而改善肾功能。张芬芳等[37]用中药(生牡蛎、大黄、丹参、蒲公英、槐花各30 g,芒硝12 g,水煎取液150 mL灌肠,日1次)治疗CRF患者36例,总有效率为72.2%。利用结肠透析机更充分扩大了结肠黏膜的可透析面积,促使毒素更多的排出体外。李良[38]运用中药灌肠方(生大黄20 g、煅龙牡各60 g、公英15 g、栀子炭12 g、粪箕笃25 g加入药用炭)对86例CRF患者进行结肠透析治疗,有效率89.53%。

2.4.2 针刺疗法 针灸不仅能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而且弥补了部分CRF患者因胃肠道反应剧烈或高血钾不能服药的不足。李屹[39]选择早、中期慢性肾衰伴大量蛋白尿患者82例随机分组治疗,发现针刺结合活血扶正中药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伴大量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血瘀症状和肾功能,降低尿蛋白,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

2.4.3 中药外治法 中医药的合理应用在延缓CRF进展上显示了它的独特疗效,特别是中药外治法的开展,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价廉、操作方便的治疗方法。李清萍[40]对36例CRF患者双侧肾俞穴外敷益肾祛毒药饼(白花蛇舌草30 g,巴戟天、透骨草各15 g,生大黄、川芎各10 g),以离子导入仪电流导入治疗,总有效率83.33%,表明本法具有益肾活血、解毒降浊的功效。

2.4.4 熏蒸疗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毒素除了从尿液、肠道排除外,还能通过皮肤、呼吸排除。对于CRF早中期患者,运用熏蒸疗法通过发汗超滤和弥散作用,进行皮肤两侧的物质交换,能使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毒素随汗排出;同时该法无创伤、无痛苦、安全性强。钱晓平等[41]选用熏蒸方(麻黄、细辛各15 g,苏叶、艾叶各 20 g,桂枝、连翘、木瓜、白芷、川芎、红花、当归、地肤子、淫羊藿各10 g,羌活、防风各15 g)运用中药汽疗仪对52例CRF患者进行熏蒸治疗,总有效率94.23%,证明了该法的有效性。

3 结语

众多医者对中医药治疗CRF的病因病机、临床与机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虽然CRF病机复杂、预后较差、治愈比较困难,但是中医药可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把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起来即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研究,对早中期肾功能不全患者,更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汤学宇,周国和.浅谈温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2):95-97.

[2]胡芳.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评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188.

[3]朱文锋.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26.

[4]郑平东.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与临证辨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2):1-3.

[5]向英歌,邓国林.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病机与治法探析[J].山西中医,2010,26(12):55-56.

[6]周文祥.管竞环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思辨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9):1 779-1 780.

[7]徐鹏.张佩青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0,31(8):1 040-1 042.

[8]周志,韩非.从中医角度浅论肾性贫血[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73.

[9]傅文录,石显方,岳胜利.石景亮“六合一体”疗法辨治慢性肾衰的思路与方法[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 463-1 464.

[10]张素梅.平补脾肾法治疗肾脾气(阳)虚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南阳理工学院报,2010,2(2):107-109.

[11]李梅荣.和胃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5):38.

[12]魏冬梅,童安荣.童安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1,32(1):64-65.

[13]周辉林.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的临床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8,39(5):20.

[14]杨杰.周全荣诊治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82-83.

[15]贾宝岗.从痰瘀同病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J].河南中医,2009,29(7):637-638.

[16]钟健,史伟,何立群.慢性肾衰竭血瘀、湿瘀证形成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 641-1 642.

[17]王辉,陈雪功,王闻娜.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及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26-127.

[18]尚发全,刘康.健肾排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6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42-443.

[19]朱虹.运用络病学理论指导慢性肾衰治疗的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9,41(11):1-2.

[20]贾晓莉.从肾络瘀阻论治慢性肾衰竭[J].河北中医,2009,31(3):383-384.

[21]栾蕾.慢性肾衰关乎少阳阳明[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12-113.

[22]杜雨茂,杜治锋.应用经方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天津中医药,2010,27(4):271-273.

[23]严志林,王冠华.王少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6(3):516-517.

[24]邱模炎.真武汤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7):87.

[25]单昌涛.加味金匮肾气颗粒治疗慢性肾衰氮质血症期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3):45-46.

[26]董选.改良桂枝加大黄汤对慢性肾衰的试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59-61.

[27]宋长山,南红梅.湿浊Ⅰ号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42-343.

[28]王志萍,张颖.参芪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295-296.

[29]陈忠伟.用扶正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3):147.

[30]黄芳.益肾泻浊化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0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1 580-1 581.

[31]王佐良.肾衰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5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392-393.

[32]赵晓霞,马田田.双参苓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43-45.

[33]冯继伟.肾衰灵对慢性肾衰大鼠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2):102-103.

[34]徐军健.自拟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37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21-22.

[35]陈敏,徐艳秋.大黄灵脾颗粒剂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恶化进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2):68-70.

[36]马美丽.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57-358.

[37]张芬芳,郭晓玲.解毒活血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 例[J].陕西中医,2007,28(2):164-165.

[38]李良.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67-68.

[39]李屹.针刺结合活血扶正中药干预大量蛋白尿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26-28.

[40]李清萍.益肾祛毒药饼外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J].陕西中医,2008,29(8):967.

[41]钱晓平,徐芳.中药口服灌肠熏蒸治疗慢性肾衰氮质血症期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1):25-27.

R586

A

1671-0258(2012)04-0069-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10B01-006)

范军,男,主治医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

2012-02-25

猜你喜欢

肾衰肾衰竭病机
核桃低聚肽对亚急性肾衰老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