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代咏孙膑诗及其时代特征

2012-04-12张艳丽

关键词:庞涓孙膑诗人

张艳丽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49)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传为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孙膑与庞涓同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遭身为魏国将军的庞涓嫉妒,痛下杀手,被刖足黥面。孙膑用计逃离魏国,来到齐国,得到齐威王和大将田忌的赏识,创设“围魏救赵”等计谋,指挥齐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重创魏国,取得极大的功绩,并著有《孙膑兵法》等。

作为知名的军事家,孙膑的经历可以说相当坎坷,所运用的计谋和所取得的战绩,令后人倾慕。后代诗人咏孙膑其人其事者历久不衰,或吟诵孙膑的高超计策,或慨叹朝代的变化更迭,或寄托自身的立场态度。历代咏孙膑诗属于咏史诗的范畴,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创作题材,它以古人、古迹、古事为吟咏对象,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或政治见解,表达情趣和志向。本文试围绕历代吟咏孙膑的史诗,来梳理后人对孙膑的总体评价,分析其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

一、历代咏孙膑诗

最早且较有影响吟诵孙膑的诗人,当属晚唐的周昙和胡曾,这二位是专门写历史题材的咏史名家。周昙直接以孙膑名字来作诗,归属为春秋战国门,诗曰:“曾嫌胜己害贤人,钻火明知速自焚。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酬君。”[1]8422诗人以讽贬孙膑的对手庞涓为切入点,突出孙膑的重要历史地位。胡曾则以地名为题,作《马陵白书》,曰:“飒飒寒风九月天,驱戎独过马陵前。路旁古木白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2]1该诗作被明代冯梦龙编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所引用,并收录在马陵战役的发生地河南省范县的地方志中,极大地扩延了其知名度。一般人们论及孙膑的时候,会联想到这首史诗。唐人诗作,以颂扬孙膑的计谋和战绩为主要内容。

宋代时期,诗人徐钧是咏史诗的重要作者,论及孙膑,他的诗作如下:“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绝爱奇功成砍树,何缘卫足不如葵。”[3]42830徐钧一方面赞叹孙膑的奇计,一方面却反问孙膑的自身不保。理学家邵雍作《孙庞二将》,云:“孙膑伏兵称有法,庞涓钻火一何愚。兵家诡诈尽如此,利害今人自不殊。”[4]168诗人指出孙膑和庞涓各有优劣,但尽属于“诡诈”,害人害己,不可仿效和夸耀。

宋代评价孙膑的立场,与唐代诗作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在唐代,或之前的一些朝代,人们对孙膑的评价,大抵都是赞褒居多,颂扬孙膑的计谋和功业。自宋代起,理学思想势大,道德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学者们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反思,注重道德的说教,进而提出不同于前人的看法。

在论孙膑的古诗中,有直接描述历史事实的诗作。如明代诗人胡奎咏《孙膑》曰:“孙膑古名将,庞涓俱学兵。刖足见齐使,始识田将军。指麾辎车中,号令若风霆。引兵走大梁,遂解邯郸城。救韩示怯战,减灶功乃成。马陵书大木,弩发如流星。跛鳖信千里,刑余安可轻?”[5]426明人傅汝舟《齐军师孙膑》重点描述了孙膑的战法:“无足走有足,庞涓奔不速。岂有十万灶,两日死二六。捣梁以救赵,兵法较谁熟?”[6]370明人俞允文也重在颂扬孙膑“更驷”、“减灶”的计谋:“筹荣之行,六以其时。徨徨刑徒,卒为国师。更驷显画,损灶曜奇。齐是以强,魏是以危。秘哉筹荣,讐灭名垂。”[7]762

清代诗人对孙膑也有关注。清人罗惇衍赋诗《孙膑》曰:“独卧辎车破敌兵,马陵敢诩遂成名。但教此树书留白,聊报当年法坐黥。驷竞急徐金作埒,灶神增减铁为营。庞涓终竟才难及,阴计何能贼友生。”[8]诗人重在描述孙膑的奇谋功业,慨叹小人阴谋的破灭。这也属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直接吟咏,间或有史实以外的评论和寄托。

后代诗人中,论及孙膑的,也扩延至一些据传有关的历史地名上去,由物及人,风格迥异。如明宋讷撰《过马陵关庞涓墓下作》,诗云:“救韩齐将出关门,魏国追兵胜负分。减灶一筹输竖子,伏林万弩待将军。书名斫树无遗迹,埋骨依山有旧坟。断足不知勍敌在,谋身踈阔可怜君。”[9]作者通过对孙膑对手庞涓的反思,再现孙膑计策的高明。

清人张祥河作诗《孙膑洞》,云:“缒险悟兵法,呀然云烟通。举火若见马陵树,白书对面分雌雄。浑河冥冥引石罅,万弩下激声当风。尝闻古清溪,中有鬼谷洞。膑与师名相伯仲,墓碣房山见者众。当时谁成竖子名,忌才轻敌空斗兵。阴厓兀向设诡计,石佛俯视如有情。”[10]作者感慨古人的功成名就,更是慨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而人不如物。清代诗人冯云鹏作《孙膑营》曰:“膑生阿鄄似寻常,减灶成功在大梁。率乃祖风传武子,教宫人战想吴王。诈谋纵出庞涓右,谟略终无乐毅长。听说城南多壁垒,昇平难觅古沙场。”诗人并做解释说:“传载膑生阿鄄之间,今传其营在县西南五十里。”[11]诗人颂扬孙膑的奇谋,认为这是继承了祖辈孙武的智慧风范,虽然其谋略高于庞涓,但比不上乐毅能够保全自己。英雄也罢,败亡也罢,恰如过眼云烟,并未留下多少痕迹。

二、孙膑在古代诗歌中的指代

在后世诗人的心目中,一般而言,孙膑的刖足是身体残缺的事实。宋人姜特立作《足弱二首》,其中的一首及提及孙膑:“脚力虽云弱,心灵尚宛然。休轻刖孙膑,犹解杀庞涓。”[12]元人吴会作《独足诗》云:“貌取失子羽,形嗤惭赵娥。不见平原君,宣尼宁重过。郤克何使国,孙膑尚挥戈。支离役且及,塞翁得如何。抱璞未一试,泣伤乃同科。幸有尊足存,依仁以婆娑。烧松玩遗书,饮水以高歌。幽贞保素履,独足亦已多。问我王骀子,安栖短墙阿。团团石间柏,露霜满其柯。”[13]“足弱”或“独足”,均指脚部有所残疾,而身残志坚可学习的榜样首推孙膑。

孙膑也是兵家智者的代表。宋代真人白玉蟾说:“南海琼山子,香山居士孙。习文不若陆贾,习武不如孙膑。”[14]明人唐文凤撰《骁将》云:“天赋骁勇姿,世称万人敌。猛奋拔山势,健伸扛鼎力。叱咤声如雷,群马皆辟易。出没声若风,独鸷自搏击。古将应难俦,今人更无匹。伏弩发马陵,烈熖炽赤壁。怒瞋目流电,威震须森戟。镇国矻长城,戍边穷异域。报捷书露布,奏凯驰羽檄。能踵卫霍功,可继关张绩。临阵设兵机,忠君效臣职。会当图云台,千载名烜赫。”[15]其中“伏弩发马陵”指称的即为孙膑。

孙膑还是历经艰难险阻之后终有成效的典范。明人林希元借孙膑的故事以自励,作《自述》云:“孙膑既刖足,犹能破魏军。范睢既折胁,犹能霸嬴秦。英布曾黥面,而乃受茅分。马迁下蚕室,史记迄有闻。曰予虽蒙难,性命幸苟存。著述犹可勉,天未丧斯文。风云如有会,犹解策华勋。”[16]清人文鸿云:“百里老贱媵,乃为秦良弼。子胥穷丐夫,卒能霸吴国。范雎折辱余,雄图逞蚕食。孙膑惫矣甚,马陵终奏绩。四子俱伟人,勋业光史册。当其处艰危,几莫保朝夕。千古叹才通,半生悲遇塞。”[17]811-812作者感叹孙膑经历人生的重大磨难后,终于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交友方面,孙膑的经历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应慎重交友。清人华长卿《杂诗》论曰:“结交贵以淡,常耻脂与韦。酒食相征逐,贵贱生嫌隙。欲广绝交论,母宁甘守雌。孙膑杀庞涓,苏秦害张仪。束发皆同学,嫉妒成参差。善哉子夏言,不可者拒之。”[18]清人吴俊作《行路难》:“吁嚱呼,泰山坦坦蜀道平,一心两意殊阴晴,又无秦时照胆镜。虽有热血向谁倾,朝为刎颈暮刖足,庞涓孙膑日相逐。未央宫中烹功狗,广武俎上分翁肉。世事纷纷何足云,与君尽此樽中绿。”[19]明代学者钱棻也明确指出:“苏秦与张仪同学,而破秦之术者,仪也。孙膑与庞涓同学,而杀涓大树下者,膑也。李斯与韩非亦同学,而下非狱者,斯也。同门之友往往反戈相戕,故君子必慎所与。”[20]

三、咏论孙膑诗的时代特征

孙膑的事迹,较有影响的记载首推司马迁的《史记》,在《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完毕孙膑的生平之后,太史公评价说:“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指明孙膑虽然明智有谋略,未能使自身免于酷刑。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隐》,述赞云:“《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其孙膑脚,筹策庞涓。”[21]2169这里重在说明孙武和孙膑的世系关系,并盛赞孙膑虽身有残疾,但仍能凭智谋战胜敌手庞涓。

自唐代起,孙膑还以著名军事家的身份,成为以姜子牙为主祭的武成王庙的配祀。武成王庙有《孙子赞》云:“孙子知兵,翻为盗憎。刖足衔冤,坐筹运能。救韩攻魏,雪耻扬灵。功成辞赏,遁迹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22]849这里指明孙膑配祀武成王庙的原因,在于他高明的计谋和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并指出孙膑最后的归宿,是归隐于山林,而不受高官厚禄的赏赐。

史学家司马迁对孙膑的评价,基本上奠定了后人评判孙膑的论调,既看重孙膑所取得的战果和奇谋,又诟病于他的“智不如葵”,无法自保。宋代时期评价历史人物,打上深深的理学道德评价的烙印,学者们纷纷斥责孙膑做法的诡诈。宋人韩淲曰:“从来评道徳,亦必在耕猎。好恶空纷拏,利害漫慑怯。郡国有惠养,朝家有调燮。孙膑为断足,范睢至折胁。尚能变轩昻,未信秪萎苶。”[23]宋人徐积也云:“能建功名是俊豪,区区时辈乃儿曹。班超投笔宁无志,樊哙横行谢见褒。兵法每羞孙膑诈,将才惟爱武侯髙。他年不负东平约,待假偏师入不毛。”[24]

这与宋代学者在论著中评价孙膑的立场有着相似之处。很多宋代学者认为孙膑没有施行仁义,所以很难保全自身,甚至会有亡身亡国的危险。宋人黄震在史论中认为:“穰苴之斩庄贾,孙子之斩二姬,盖号令严肃,虽素卑贱者可将,虽素不知兵者可使也。太史公讥孙膑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徳,然行于楚,卒以刻暴亡其躯。呜呼,不仁而善用兵,亦乌有自全者哉!”[25]虽然一些知名军事家善用兵法,但不施行仁义,很少有人能够全身而退,孙膑即为其中之一。宋人张九成指出“仁义”名号的重要性:“以利为号,则天下相率而为利,而商鞅、孙膑、陈轸、沈同、陈贾、苏张之说行矣。是其志虽大,而其号则不可也。以仁义为号,则天下相率而为仁义,而商鞅诸子之说败矣。呜呼!名号之际,其可忽乎?”[26]明末清初的学者陆世仪也指出:“魏伐韩,齐伐魏以救韩。魏伐赵,齐伐魏以救赵。看二以字俱所以著,齐孙膑用兵之法以见,用谋用术,非仁义之师。如文王遏密者比,所谓春秋无义战也。”[27]

在宋代学者曾巩的评价体系中,孙膑属于诈智一类,并为自身带来亡身的恶果,还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28]184

清代帝王康熙皇帝也秉持这种观点,认为:“若其书(注:《战国策》)之大指,皆当时游士挟其诈谋,窥其时势之所必出,中其时君之所必从,或迎而导之,或逆而折之,诱之以利,怵之以害。纵横开阖,皆非仁义道徳之言也。间或有谲而合于正者,十不得二三耳。此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所以卒殒其身而祸人家国。惜当时诸侯及秦,皆溺于若辈之说,而迄无有早悟者。”[29]

清代学者王夫之甚至非常直白地说:“孙膑之为赵败魏,自欲报魏也。”[30]851这指明孙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身,都是为了给自己报仇,而不会顾及到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立场。清人汪曰桢则赋诗说:“同师授法有薪传,智不如葵亦可怜。幸得成名真竖子,谁言孙膑胜庞涓。”[31]自古人们认为是孙膑战胜了庞涓,但二人同出一个师门,身体和生命各有损亡,很难断定谁是最终的胜利者。

后世诗人对孙膑的吟咏,还带有佛教思想中因果报应的痕迹。如清人邓显鹤作《杂感四首》,其中一首曰:“卞和足遭刖,璧价重连城。孙膑足遭刖,竖子遂成名。谅彼自有真,何心计屈伸。谓事已至此,便是未了因。荆山一得剖,燕石愧缇申。马陵一算胜,将军树下嗔。”[32]明人钱棻也指明:“庞涓以己不如孙膑,遂刖其二足,此时涓魂魄已被膑摄取矣,岂待大树下哉?”[20]

通过上述对历代吟咏孙膑诗歌的总体分析,可以对其情况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历代诗人站在历史和自身感悟的立场,从道德和时代发展的视角对孙膑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影响作了透切的分析和阐释。这部分诗作,有些是诗人途经或游览孙膑古迹地的时候,感慨英雄坎坷而智慧的一生即兴创作的,明显没有经过精心雕凿和深思熟虑,真实的感情表露与大胆的诗意想象,比起官方史学家的评点,或许更有见地,更具个性,也更自然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心理起伏和情感波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历代对孙膑的吟咏,唐代之前,以赞美和敬佩孙膑的战绩和计谋为主。自从宋代以后,受程朱理学思潮的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不自觉地放大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孙膑的“劣”的评价,凸显了其兵法“诡诈”的因素,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世学者们对孙膑的整体评价,人们从中感受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之深远。但毫无疑问,孙膑早已在历代诗人心目中树立起一座高大的英雄丰碑。

[1]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春秋战国门·孙膑[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霍之琯,李简身.范县志·艺文[Z].清康熙十一年刻本.

[3]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邵雍.伊川击壤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5]胡奎.孙膑[A].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二集七百种·明诗纪事[C].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6]傅汝舟.拔剑集·将部[A].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陆辑·贰拾陆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俞允文.仲蔚先生集[M].济南:齐鲁书社,1997.

[8]罗惇衍.集义轩咏史诗钞[M].清光绪元年刻本.

[9]宋讷.西隐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张祥河.小重山房诗词全集·诗舲诗录[M].清道光刻光绪增修本.

[11]冯云鹏.扫红亭吟稿[M].清道光十年写刻本.

[12]姜特立.梅山续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吴会.吴书山先生遗集[M].清乾隆三十四年刻本.

[14]白玉蟾.琼管白真人集·种桃斋写神赞[M].万历年间重刊道藏辑要本.

[15]唐文凤.梧冈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林希元.林次崖文集[M].清乾隆十八年陈胪声诒燕堂刻本.

[17]张维屏辑.国朝诗人征略二编[M].台北:明文书局,1986.

[18]华长卿.梅庄诗钞[M].清同治九年华鼎元都门刻本.

[19]吴俊.荣性堂集[M].清嘉庆刻本.

[20]钱棻.萧林初集[M].明崇祯间刻本.

[2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2]冯梦龙.东周列国志[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

[23]韩淲.涧泉集·晦日即事示同游[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徐积.节孝集·和吕秘校[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黄震.黄氏日抄·司马穰苴孙子吴起[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张九成.横浦集·先生之号则不可[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陆世仪.思辨录辑要[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曾巩.曾巩集·《战国策》目录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9]康熙.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第二集·书《战国策》后[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王夫之.读通鉴论·德宗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1]汪曰桢.玉鉴堂诗集·读史记杂诗七十首[M].民国十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

[32]邓显鹤.沅湘耆旧集·杂感四首[M].清道光二十三年邓氏南村草堂刻本.

猜你喜欢

庞涓孙膑诗人
压低别人并不能让自己更高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孙膑与庞涓
诗人与花
聪明的孙膑
假痴不癫
从《擒庞涓》看孙膑与孙武的师承关系
孙膑和《孙膑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