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82例临床分析

2012-04-12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医院宝鸡7213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胸痛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医院 (宝鸡721300) 郭 霞 李 玥

冠心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再灌注是其治疗关键。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是基层医疗单位,不具备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条件,故溶栓是再灌注心肌治疗、挽救濒临坏死心肌的主要手段。现对2002~2010年12月我院收治8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男46例,女36例,年龄39~79岁,75岁以上11例,平均年龄62岁。全部以持续性胸痛为首发症状,其中有明确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病史60例,43例有吸烟史,58例有高脂血症史,22例合并有糖尿病;3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52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10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8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2例接受氯吡格雷治疗),19例有家族史。自持续胸痛发作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为10min至13h。心肌梗死部位:下壁37例,前壁21例,广泛前壁13例,高侧壁3例,正后壁5例,下壁合并右室3例。并发症情况:合并室性心律失常53例,以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见;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28例,以窦性心动过缓多见,房室传导阻滞次之;室扑或室颤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31例;合并单纯急性左心衰竭22例;合并单纯右心衰3例;全部病例无溶栓禁忌证。

2 方 法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静脉溶栓应用尿激酶,使用尿激酶50万u用生理盐水30ml稀释后静脉注射,尿激酶100~150万u(肥胖者用量较大)用100ml生理盐水混合后半小时静脉滴注完毕。另一条应用其他药物。如无低血压常规静滴硝酸甘油,自5μg/min 开 始,每 5min 递 增 5μg/min 至 30~50μg/min,尿激酶滴完后配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1ml,12h1次皮下注射,连用3~5d,注意监测APTT值,使其保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之间。在溶栓前首先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以后每天300mg连用3d改为每天100mg,一直服用。根据心功能,血压情况给予口服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对症处理。氯比格雷75mg/d,辛伐他汀20mg/d口服。

3 冠脉再通的临床判断 ①溶栓后2h内胸痛明显缓解或消失;②溶栓后2h内抬高ST段回落>50%;③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前移在发病14h内;④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自主性加速性室速,短阵室速室颤,新发生的束支传导阻滞,窦房或传导阻滞消失,一过性窦缓;满足前3项者判别为再通成功,其特异性和预测值可达100%。

4 结 果 ①使用尿激酶治疗的82例中,溶栓治疗1h内,胸痛突然消失或减轻70%以上者58例,62例出现ST回落,49例出现酶峰前移,32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例自胸痛发作到来院时间超过12h,但心电图仍有ST段明显抬高,胸痛仍不缓解,使用尿激酶溶栓仍有效。1例出现弥漫性脑出血,占1.2%,经过积极抢救无效死亡。②冠脉再通率:冠脉再通者62例,再通率为75%,其中发病10min内溶栓4例,再通4例,再通率100%;3h内溶栓者45例,再通36例,再通率80%;发病6h内溶栓者18例,再通13例,再通率72%;发病6~12h溶栓者12例,再通8例,再通率50%,发病12h~13h溶栓3例,再通1例,再通率33%。③住院日:经ECG、超声Doppler等检查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消失,EF值>50%即准予出院。住院日最短10h,最长41d,平均21d。④病死率和并发症:82例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8.5%。4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1例患者年龄78岁,入院时合并心源性休克,溶栓治疗冠脉未通于入院10h死亡;1例溶栓再通后,次日再梗再溶栓无效死亡;1例溶栓合并弥漫性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82例中1例脑出血,占1.2%;38例合并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少量呕血,静脉应用奥美拉唑后逐渐减轻、消失;8例合并少量鼻出血,未处理自愈。

讨 论

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AMI患者冠脉完全阻塞后20min,开始出现最早的心肌细胞坏死,始于心内膜下层而迅速向心外膜下延伸。这一梗死演变过程,通常在冠脉完全阻塞后4~6h内完成,但多数在3~4h内完成,半数早在1h内完成[3-4]。闭塞6h即可引起穿壁性坏死。因此,冠脉恢复血流至少要在闭塞后3h内才能减少梗死面积,若在6h后解除闭塞恢复灌注,则很少有希望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因为此时坏死已完成那种“时间相关”过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心肌再灌注开始愈早,心肌细胞坏死范围愈少,预期效果也就愈好[5]。可见,溶栓治疗取得最大效果,宜在发病后尽早实施溶栓治疗。本组共采用该方法治疗AMI患者82例,其中发病10min内溶栓再通率100%,发病3h内溶栓者再通率为75%,发病6h内溶栓再通率为72%,发病6~12h溶栓者再通率仅为50%,而发病12~13h溶栓再通率仅仅33%。上述结果表明溶栓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也进一步说明了早期进行溶栓的重要性。本组溶栓总的再通率为75%,与以往报告非常接近[6]。尽管溶栓行之有效而又安全可靠,但对个别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应注意。为防止出血,应在溶栓前及开始溶栓后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尤其是对年老体弱血浆纤蛋白可能偏低者。另外,治疗中亦可能出现顽固性或致死性心律失常,应持续心电监护,尤其在溶栓开始的数小时内更应严密观察,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熟练掌握各种操作,尤其是气管插管和电击除颤。本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32例,占入选病人的39%,占再通患者63%。同时发现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低,反之越高。再灌注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较好,但个别病例顽固,可致死。溶栓适应证: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AMI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小于12h,患者年龄小于75岁。②ST段显著抬高的心梗患者年龄大于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③ST段抬高性心梗,发病时间已达12~24h,但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

总之,尿激酶静脉溶性治疗AMI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它将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1]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9,119(3):480-486.

[2] 朱新业,杜立峰 ,王子颖 ,等.早期急性心梗溶栓时凯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692-693.

[3] 胡 琛.急性心肌梗塞疗法的新概念[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4):193.

[4] 林治湖,韩树池.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溶栓治疗[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3,14(4):197.

[5] 陈国伟.急性心肌梗塞的溶血栓治疗[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1996,4:52.

[6] 沈新平,张敬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83.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胸痛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有些胸痛会猝死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Lp(a)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