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简单”特色

2012-04-12刘书萱

时代农机 2012年9期
关键词:简单里科夫契诃夫

刘书萱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有着深刻艺术气息的优秀文学。因为他在材料的选择、事件的表述、人物的描写、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按照其“简单”的原则来构建,他的作品都来自于日常的小事情,不像惊险剧本那样大起大落,而是缓缓道来,不起波澜的白描,却是能让读者在安静平和的环境里,体会到一般人没有察觉到的真理。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与“笑”是分不开的,他运用滑稽的理论,让人们在轻松的大笑之余,内心产生淡淡的回想,其实,笑只不过是他手中的材料,而悲才是他的中心主题。文章旨在三个方面来浅析契诃夫的创作中的“简单”原理,以至于让给读者对他的文学,有一个清淅明朗的了解。

1 以小寓大,从简单中见真理

在材料的选择上,契诃夫从不会那选择些具有重大影响、或是有很大背景的题材,相反,他总是选择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在这些小事的阐述中,他运用轻松而又直接的语言,让读者没有阻拒感的去感知并作者想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套中人》和《变色龙》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也是在此方面有重要说服力的小说。

在《套中人》中,描写的是一个小小的教员别里科夫的平淡生活和其要结婚的滑稽小故事,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契诃夫却是从别里科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反映沙皇统治的沉闷。别里科夫在沙皇的统治下,认为沙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反抗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逆来顺受去要求别人,不准其他人从套子里钻出,由此可见,作者是在通过一个小小的教员的思想来影射当时社会沙皇统治对人性的残害。而作者选取的是社会中一个小小的点,通过这个点我们可以看到旧制度、旧思想对人性的奴化可见一斑,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俄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变色龙》这部短篇小说,短小精焊、意义深远。全文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展开论述,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楚涅洛夫是一位十中的“势利眼”,他在狗的主人不同的变化下,脸也跟着不停的变化,由此而见他本质上的懦弱和趋言附势暴露无疑。这部小说所选取的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契诃夫却能抓住这个小小的点来加以发挥,用轻松和简单的事例把人性的自私和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方面,契诃夫使用“简单”的方式来组建情节,其效果却是一针见血。

2 简单的情节,可见深远

在情节的设置上,契诃夫拒绝使用峰回路转的大起大落的情节。他的短篇小说完整、舒畅、对称而且很有节奏感,他在叙事的过程中,不会运用几条线索同时进行的复杂式描写方式,而是简单的只从一条主线出发,平缓而又安静的一一道来。他的短篇小说,基本没有迅速的突发事件,更没有变幻莫测的故事回旋,所写的大都是简单的生活中,没有复杂的人物交往链条,更没有声势浩大的场面,契诃夫的创作都是在简单中进行的。

在《变色龙》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情节上,作者只安排了四个人物,一件中心事件,并且是在一个场景内发生的,而只是围绕着一条狗,展开了奥楚涅洛夫五色的变脸“绝技”,结构简单严谨,只一条主线没有旁枝娓娓讲述,奥楚涅洛夫在四个人物中处于中心位置,其余人只是用来烘托,在奥楚涅洛夫的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尽情地表演给狗的主人看,表情或是谄媚、或是蛮横,在前后矛盾的言行中,揭露了他见势主舵、落井下石的本质。而在《套中人》这部小说中,作者讲述的只是一个小小教员布尔金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所有事情的日常生活的琐事,情节方面,也都是到朋友家坐客、谈恋爱等小的事件,没有大的波动起伏,更没有节外生枝和设下悬念,唯一让人意外的是结局部分,他驱赶而从楼上跌落,苍凉地死去,小说全篇没有任何跌宕回肠的曲折,却是在平常之中寓深远,这是契诃夫构思小说最为出色的地方。

契诃夫小说的背景多是我们随时可见的一个房间、一个普通人或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在每一个看似平常的事件和人物的背后,都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内容,他所提示的社会意义是相当普遍的,这才是将源于生活的小说艺术,又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社会生活中,他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滑稽的手段去布局,在他所描写的每一个微小的故事中,都能够精辟地抓住要害,充分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将人物的灵魂、事物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契诃夫就是运用简单的情节,去表达了深刻的社会内涵,这是他在短篇小说界,别人所无法比拟的。

3 速写的人物,明静而清淅

人物在一部小说中,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在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通过精心选择和勾画出来的,契诃夫从不会将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大篇幅的描写,而只是像画简笔画一样,用最传神的几笔,便能把人物的性格、品行和社会地位等信息勾勒出来。契诃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不会将人物浓妆重抹,而是用速写的笔法,通过干净有力的笔法,把作品中人物的特点突出出来,直观的呈现给读者。

现在就契诃夫的《套中人》这部小说,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造就人物形象的。这部作品中有关于别里科夫的一个人物特写,作者把他形容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作者没有修饰的辞藻,也没刻意的氛围,但却将别里科夫的呆板、顽固和滑稽的面部特征都展现了出来,也把他那守旧、懦弱的性格表现得十分精准,让人不觉发笑,而后又引人思考。

小说人物的造就,与作品中人物的肖像与内心描写是分不开的,当然短篇小说也不例外。在《套中人》这个小说里对别里科夫的肖像描写就是很有物色的:“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装在套子里”等等,作者运用细致和幽默的描写手法,透过人物的外表,将其内心本质挖掘了出来。契诃夫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描写,运用夸张的写法,生动的把别里科夫这一个“套中人”的形象表现出来,他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简单的文字,利用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契诃夫不像其他许多俄国写作大家那样去直接描写内心感受,而是凭借人物自身的外部特征,来抒发内心情感,这是契诃夫在情节处理上的最成功之处。

除此以上三点,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简单”之处,还表现在他特别的语言运用、独特的抒情方式上。契诃夫所创作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他运用高度精要、简洁和朴实无华的词汇,没有一丝冗余,就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事件完整的表述了出来。如在《套中人》中,我们可以发现,通篇的叙述没有一句多余的装饰,特别是在人物的语言描写方面,用词准确而有力度,不是长篇大论,可是寥寥几句话,却句句都带有着特别的意义,如别里科夫经常爱说的那句“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这似乎是一句平常的话语,但在这个特殊的语境中,却是别有蕴味:一方面,它表现了别里科夫的懦弱的一面;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别里科夫对封建旧制度的拥护主保守落后的精神本质。

在抒情方式上,契诃夫把情感转移到景物上来。通常情况下,契诃夫笔下的景物都不是为了描写景物而写景,而是他对社会和现实世界问题的反映。当然,抒情方式与语言运用和材料选择一样,契诃夫同样遵守“简单”的原则,他把大自然当做是一种和谐之美,常常将个人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批判都寓于景物的描写中。在《套中人》这部作品的结尾部分,有一段景物的描写,作者笔下的街道、土地、青草、草屋等形象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简单却又不失了美感,从而将优美安静的景物与人物内心的烦躁进行了比较,人世间的纷纷嚷嚷,与大自然的安静祥各一比,这部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顿时上了一个台阶。正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才让人世间的纷扰更加让人厌恶,更加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总而言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他运用简洁的语言、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内心和肖像描写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简单而又真实地将作者的内心表达了出来,尽管他运用的经常是喜剧的形式,但是却达了正剧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在当今社会,文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多元化。有的作家靠语言的精美来打动读者,有的作家凭借大范围的宣传来扩大影响,也有的作家是靠满足读者的胃口而生存,但是契诃夫所得到的这一切,都源自于他“简单”而又高深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也是广大读者应该借鉴的地方。

[1]麦迪娜努尔买买提.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浅析·[J].作家下半月,2011,(9).

[2]叶乃芳,陈云路.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1980,(1).

[3]杜景华.学习契诃夫的小说创作艺术[J].社会科学辑刊,1980,(6).

[4]吴维香,赵卫.浅析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戏剧舞台效果”[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9).

[5]吴维香.契诃夫短篇小说叙事特征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简单里科夫契诃夫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与戏曲表演美学之比较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相约二十年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
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