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概况课程教学
2012-04-12侯静华
侯静华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00)
《英美概况》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英美两国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自然风貌、政治体系、经济特点、文化特色和历史概貌等,具有综合性和知识性的特点。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这两个主要英语国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英美概况》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讲授模式。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人语言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少语言实践机会。即使课堂上教师安排一些互动环节,也主要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种个别提问的方式在班大人多的情况下,常常只能使个别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则处于 “旁听”的被动学习状态。这种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限制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作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变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为全体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在 《英美概况》课堂教学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分解单元知识,组内分配任务,组员合作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交技能的进步。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随后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实践的一种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到了80年代,合作学习已经在美国成为一种处于主流地位的课堂教学组织新形式,被人们誉为 “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2]我国的王坦教授把合作学习定义为 “一种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3]美国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学习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讨论来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3)小组中有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强;(5)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6)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7)小组成员有组织的相互依赖。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关注和欢迎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着极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原理可以用一系列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解释。这些理论包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社会凝聚力理论、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精制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4]
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中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为 “组内合作”和 “组际竞争”的关系,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的形成。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合作学习的理论传入我国,我国的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也对此教学策略展开了研究与课堂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英美概况》课程具有综合性和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体系中属于基础课程。该课程既不像语言技能类课程 (精读、听力、语法等)一样侧重于语言规则指导下语言技能的提高,也不像高年级专业课程 (语言学、文学)一样侧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该课程的内容丰富,许多知识点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点。而且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学习中以及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对英美两国的情况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该课程的部分内容不是十分生疏。所以英美概况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地位都比较适合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分组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所以在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法时,首先要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立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自由结组,二是由教师指定分组。学生自由结组时,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合作伙伴。这样自主选择的小组成员,一般来说互相比较熟悉,有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语言基础和学习风格,从而容易形成性情相投、宽松和谐的合作气氛,便于开展活动。教师指定分组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并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和学习水平等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 “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课堂上常用的合作学习往往采取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合作。“组间同质”即要求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当,有利于在同一程度上公平竞争。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是让学生自由结组还是由教师指定分组,或者将两种方法穿插进行。
分组时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但不宜过大,英语专业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班级成员的数量一般在25~30左右,所以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5]这样的小组规模既能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又便于组织监控,还能确保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小组成员的构成还应保持 “动态化”的特点,要不定期的进行组员互换流动,让学生有更宽广的交往空间。各小组还可民主推选出责任心强、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保证合作学习中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小组长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教学实践
作为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任务选择,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和成绩评估。在任务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方式并具有一定难度的选题,例如可以产生多种观点适合讨论和辩论的题目,可以引发学生深层思考的拓展性题目或者是可以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的题目。在分配任务时,可以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分配。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可向他们介绍选题的特点,拟达到的目标以及资料搜集的途径,如可供参考的书籍或网站,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将任务细化具化。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应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展示
教师可以选择相对简单、资料丰富、学生易于把握操作的教学内容如英美城市介绍(major cities in Britain and America)、西方节日介绍(Holidays in the West)等作为任务分配给各个合作小组。各小组在领取任务之后,首先要将任务分解,在成员内部进行细化分工;其次每个成员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分头获取相关资料;然后在小组内部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材料的汇总、整合;再通过多媒体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将研究结果具体化、文字化;最后大家合作或选派代表将小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接受任务后,自己查找、整合资料,再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整理成果。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往往要比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灌输更加牢固、全面。其他学生在聆听小组展示时,除了学到知识,还可以从同龄人的身上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2.讨论
讨论可以在展示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选择能产生多种观点适合讨论的题目,给每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例如学习完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后,将此战争的意义作为任务分配给各组。又如在学习完英国的政党制度(Party System)后,可以让学生探讨英国选择两党制(Two-Party System)的原因以及采取两党制的优缺点。各组按照展示活动的步骤进行分工、查找资料、整合资料、展示等活动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可以进行补充、点评或者采用问答的方式提出疑问,这样就能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形成组际竞争。经过热烈讨论后,学生可以对任务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6]
3.辩论
相比展示和讨论活动,合作学习中的辩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知识掌握、语言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应该在学生学习英美概况课程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已进行一段时间,成员间合作比较默契后方可进行。辩论活动的论题一般应该选取学生已学过相关知识,可以扩展而形成相反观点的开放式论题或是可以进行比较分析的论题。在英美概况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就英国、美国、中国的教育制度(Education System)的异同进行辩论。
教师给出辩论主题后,各小组经过简单讨论后选择观点,然后由教师将观点相同的小组分为正反两方。辩论可以在两种范围内展开,一是由教师将正反两方面的小组一一对应,保留原有小组的形式,小组和小组间展开小型辩论;二是将观点相同的小组合并,全班分为正反两方两个大组展开大型辩论。首先还是要将任务分解,每个成员都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分头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其次在组内整合资料,展开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形成己方的观点,然后选定辩手,模拟演练。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或选出的学生代表作为裁判对双方的观点、辩论技巧、合作效果等进行评论、裁决。为增强课堂效果,除了选定的辩手阐述观点外,在辩论过程中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各抒己见,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辩论,共同提高语言能力、辩论技巧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评价
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 “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所以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不同。它变传统教学中的常模参照评价(个体在整体中的名次)为标准参照评价 (个体进步分数)。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采取多元评价策略,实现 “三个结合”,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的个体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时,必须把 “小组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等方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形成 “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增强成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开展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选题的范围
在英美概况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的内容适合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教师讲授,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来说,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适合选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7]教师在选择任务时,最好选择探索性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作出某种有价值的预测发现)、拓展性的训练题 (要求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思路)、比较性的分析题 (要求学生对多种答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答案)或者多步骤的操作题 (设计比较复杂,学生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分工协作)等任务。同时要注意难度适中,太简单的任务无需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太复杂难懂的任务单靠学生合作往往效果不佳,所以选题应尽量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不能很容易获得果实,但是努力 “跳一跳”就能够摘到 “果子”。不适合采取合作学习方式的任务也不要因跟风勉强采取该方式,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的职责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教学策略,其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所以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从任务选择、目标设定到活动设计和成绩评估,在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从而推动合作学习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要时刻调整自己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身份。在任务选择阶段,教师应该是合格的设计者;在课堂实践阶段,教师应该是负责的组织者、监督者,有时甚至是参与者;在学生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是热心的引导者、鼓励者;在评估阶段,教师应该是公正的评判者。[8]总之,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应该具有高度的掌控能力,保证合作学习高效有序进行。但是教师也不应参与过多,妨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四、结语
理论和实践证明,在英美概况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交流机会,有效避免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参与而其他班级成员 “旁听”、“旁观”的被动学习局面。课堂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而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课外准备、课内参与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对英美国家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语言的习得,培养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探究式学习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合作学习能够顾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要,使他们在合作中增强组内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变被动的学习压力为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399.
[2]Johnson,D.W.and Johnson,R.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M].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89:12.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72.
[4]王坦.试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6.
[5]陈崇国.合作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口语教学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5(3):336.
[6]孙月圣.网络教学中合作学习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28-52.
[7]刘丽敏.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49.
[8]毕玲.对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不成功因素的探究 [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