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临床笔谈(十九)
2012-04-12那开宪
文◎那开宪
不经意间的发现可使患者早日解除病痛
记得在一次交班会上,值班医生说起21床患者的腹痛已经6天了,一直诊断不明,希望我参加会诊。经治医生也向我介绍了该患者的情况:女性,58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40年,每于情绪激动及劳累时即感胸憋闷、气短,休息后好转。近一个月来,患者无明显原因就会感到心悸、气短、胸憋闷,活动后症状加剧,最近一周逐渐出现不能平卧,并伴发烧、咳嗽、下肢肿。否认气管炎、高血压病史,但有吸烟及饮酒史数余年,血糖升高未做进一步诊治。据了解,其父母均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患者入院后,胸片示:肺水肿,右下肺炎。血糖高,餐后血糖11.7mg/dl。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大,二尖瓣前后叶交界处粘连,瓣叶增厚、纤维化,腱索及乳头肌也有粘连,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为1.1cm2,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末容积及舒张末容积正常,左室射血分数为0.63。腹部B超示:肝、胆、肾、脾、胰均未见异常。作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 6.1(4.0~6.0),空腹血糖为5.8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1.7mg/dl。
该患者入院后,一直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肺水肿、肺部感染进行治疗,予以抗感染、利尿、扩张血管等措施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及胸闷气短症状有明显好转。入院第三日下午,患者在下地活动时突感左中腹绞痛,并向后腰放射,疼痛呈持续性并伴阵发性加剧。作尿常规潜血(++),经腹部B超检查,左中腹除压痛感外无特殊体征,但患者左肾增大,12.8×4.5cm,且血流较右肾略少,右肾动脉主干起始部略狭窄,肾盂、输尿管未见结石征,作胸腹主动脉超声未见异常。先后作两次腹部平片,发现左侧肠管略胀气,肾盂、输尿管未见结石征。血常规白细胞10.3×109/L,中性78%。其间曾检测两次心肌酶、一次cTnT及一次尿淀粉酶,测定结果均正常。其间多次请外科、泌尿科及妇科会诊,均除外其相关科室疾病。此时,患者腹痛持续已达6天之久,伴发烧且均以下午发烧为主(T37.5℃~38℃)。先后给予654-Ⅱ(山莨菪碱)、安痛定、强痛定治疗后腹痛略见好转。
通过细致检查患者,我发现其颈静脉稍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Ⅰ度肿大,未闻杂音,胸廓对称,双肺底可闻及少许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4次/分,律齐,S1增强,心尖部可闻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及全收缩期2~3级粗糙吹风样杂音,P2>A2,其他心脏瓣膜未闻及杂音,肤软,肝肋下未及,剑下4cm质中,脾未及,左中腹除压痛外无反跳痛,腹水征(一),肠鸣(一),下肢可凹性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我根据患者二次腹部B超检查结果考虑为肾梗死,建议肾脏CT检查。肾脏CT示左肾梗死(部分)。用速避凝抗凝治疗,第七天腹痛好转,复查血常规正常,体温正常。
在这个病例中,该患者由于突发左中腹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伴后腰放射,尿检查示尿潜血(++),故在当初诊断时总认为是肾及输尿管结石可能性大。腹痛第三天复查肾脏B超示左肾增大,血流减少,仍认为肾及输尿管结石诊断。后经会诊才考虑肾梗死,为血栓栓塞所导致的后果,故于腹痛第6天才开始抗凝治疗并作相关检查。
对于心脏病病人,尤其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不论有无房颤发作,一旦发生急性腹痛,都应考虑到血栓栓塞的可能性。21床的这位患者,入院时做肾脏B超无异常发现,发生腹痛后作尿检尿潜血(++),肾脏B超示左肾增大,12.8×4.5cm,血流较右肾略少。
复习文献后不难发现,血栓栓塞所致的肾梗死,腹痛类似肾绞痛,近50%~70%的患者可有发烧,尿检可有蛋白尿及镜下血尿,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KP)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及预示预后,一般讲LDH于肾梗死后1~2天升高,2周后恢复正常。AKP于肾梗死后3~5天升高并达高峰,4周后恢复正常,如LDH及AKP持续升高则示预后不良。十分可惜我们因当初未考虑此病,故未及时进行LDH及AKP检查。如果能够早一点抓住这个不经意的发现,或许可以使患者早一点解除病痛。
作为医生,每天都要处理各种未知和突发的状况。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作出任何判断处理,都要求医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临床工作中,细致、谨慎、勤于思考是不可或缺的素质。稍有疏忽,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不幸。因此,医者除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丰富的经验外,还必须养成善于把握细节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早日为患者解除病痛。